黑影
1、剪影畫面的形象表現力取決於形象動作的鮮明輪廓。剪影不利於表現細部和質感。
剪紙的一種
概念
剪紙形式的一種。運用剪刀和黑色紙(或重色紙)剪制人物、動物或其它物體的典型外輪廓,無內部結構。通過影的造型表現形象。
起源傳說
早在東晉的史學家乾寶寫的《搜神記》中就記載: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死後,漢武帝非常想念。有來自齊國的李少翁說能招來她的靈魂。夜設帷帳,點亮了燈燭,令漢武帝遠觀。但見一美女在帷帳中,就象李夫人,又坐又站,但不能走近細看。漢武帝更為感傷。這是有關剪紙的最早記載。
剪影的最初產生,據說是歐洲皇室宮廷御用藝術品之一,皇族為了記錄他們的御容,除了用各種繪畫的方法之外,宮廷藝術家還創造了剪影,以滿足他們的要求。剪影藝術於1928年傳入我國。
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傳入中國。 剪影藝術廣泛流傳於中國鄉土民間,它通過一代一代富有創造力的民間藝人心口相傳而枝繁葉茂,通過民間藝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發揚光大,到目前為止已經是一個百花盛開的藝術門類!
人像剪影
作為剪影的一個分支,人像剪影主要表現人物頭像的側面,更能表現人物面部曲線的美,表達出人物的撫媚雋永,剛毅渾厚!
剪影師傅工作時,不用臨摹,不用筆畫,抬眼一看,人物的特徵就全部記在心裡。一剪子下去,眉眼鼻口稜角分明,凹凸起伏渾然天成,線條勻稱流暢。僅僅二十多秒的時間,一幅惟妙惟肖的側身人像就呈現在觀眾面前。可以簡單的總結成四句話: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高度的摹仿力和準確的判斷力。作畫時不僅求其形似,更追求神似,表現人物的豐富感情,突出剪影獨特的神韻。手中的剪刀仿佛是一支運用自如的畫筆,在方寸紙上盡情描繪。人像剪影作品,不能簡單地說是一張人物側面肖像,確切地說,是一幅精心繪製的工筆畫,是從剪影師傅心裡流出的一首詩。
藝術剪影
張君蘭,河北正定縣人,1962年生人,別名、阿蘭,致力於藝術剪影的創作,可將廢畫報變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剪影,對綠色環保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張君蘭小時候常住在山西姥姥家,從小就受到民間藝術的薰陶。
藝術剪影(20張)後來從母親做手影遊戲中,她產生用剪影描繪各種形象的想法。10歲那年,她就剪出了數十種圖案。後來她通過勤學苦練,剪影技藝日益成熟。偶然間,她注意到人們丟棄的畫報,在她的眼裡,這些廢品就是她一直尋找的剪影材料。自此,她開始蒐集各種廢棄畫報,開始綠色環保理念的推廣。
大膽創新
阿蘭的藝剪與一般的剪影不同,一般的剪影講究的是“寫實“,藝術剪影也就是將人物形態剪得很像;而阿蘭的藝剪追求的是“寫意“,追求的是意境。阿蘭的藝剪是根據原有素材的色彩、線條等元素與其想像力的碰撞,對其進行二次創作而成的,其中包含著她對藝術的理解和詮釋。阿蘭的藝剪更注重寫意和造型,色彩的對比和大膽的造型,帶給人視覺上的衝擊與享受。
綠色環保
阿蘭的剪影是利用廢棄的畫報和一把剪刀創作而成的,她成功的將廢物變成了具有什麼價值的藝術作品。她身體力行的奉行著“大愛有行,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哪怕你能做到的只是一件小事”這一原則,故而,“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就是她永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