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黑葵口盤

剔黑葵口盤

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剔黑葵口盤就是以花鳥為題材的永樂雕漆盤。

明,尺寸:高3.7、口徑31厘米。
葵花口盤,盤內刻折枝牡丹,兩隻喜鵲在花叢中跳躍。盤外壁飾卷草紋。
紋飾空隙處,露出黃色的素漆地,未調錦紋。花葉的轉折和脈絡紋理均處理得相當細緻,髹漆層較厚,花紋較繁密,整體布局舒展開朗,幽雅有致,圖案紋飾有寫生韻味,氣韻富麗,活潑生動,運刀圓熟,雕刻精細,刀口處均打磨得光滑細膩,不露稜角和刀刻的痕跡,仍然保持著元代雕漆圓滑的基本特徵,所以此盤的製作時代應為明早期,也就是永樂時期。現收藏於山東省博物館。 明代是我國漆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漆器作坊除官辦外,民間生產也遍及南北各地。為宮廷服務的制漆機構,有御用作、油漆作;永樂時期,還特別開設了果園廠,由張德剛和包亮掌管制漆工藝。果園廠的雕漆,製作精美,代表了明代雕漆工藝的最高水平。剔黑,雕漆的一個品種,做法為用黑漆堆積數十層乃至上百層,然後剔刻花紋。有純黑剔黑、朱錦地剔黑、黃地剔黑、黃錦地剔黑、綠地剔黑、綠錦地剔黑等多種,與剔紅器相比尤顯敦樸古雅。
永樂時期剔黑器胎體均較厚重敦實,器物造型趨於扁矮且形體不大,從現存實物看,主要有盤、盒等。盤的形制主要有兩種,一種呈圓形,漫淺式,矮圈足,高一般在4厘米左右,與盤面圓滑地形成一整體,無盤邊與盤心之別,圈足厚實;另一種造型呈菱花、葵瓣、荷葉、八角等形,盤心與盤邊有別。這個時期的剔黑器,刀法圓熟,磨工細膩,藏鋒清晰,渾厚圓潤。裝飾題材主要有花卉、山水人物、花鳥、雲龍紋等。以花卉為題材的作品,多用紅漆作地,不刻錦紋,上壓大朵花卉;花卉以茶花、牡丹、菊花、玉蘭、秋葵、水仙、梅花、千葉榴、靈芝為主,構圖布局講究對稱舒展,或一朵、三朵、五朵、七朵等奇數布局的花卉,或大朵花旁襯托著小朵花和花蕾。不論何種花卉圖案,均枝葉肥大,花葉疏密相間,空隙均勻且色調鮮艷,主題突出;以山水人物為題材的作品,均採用三種不同的錦紋,象徵性地表現天空、流水、陸地,用來襯托各種景物。對山石的皴法和人物形態的處理也十分細膩自然,刀法光潤,能恰到好處地反映出作品的主題,常見題材有攜琴訪友、南山觀瀑、東籬採菊、五老圖等;以雲龍紋為裝飾題材的作品,多以如意頭形雲紋襯托軀體較為粗壯的龍,此類器不多見;以花鳥為題材的作品,多不設錦紋,以盛開的花卉作地,成雙成對的雉雞、孔雀等在花叢中飛翔,花筋葉脈,禽身羽毛,纖細如絲,繁簡適中,意境浪漫,工藝高超,是雕漆藝術品中的傑作。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剔黑葵口盤就是以花鳥為題材的永樂雕漆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