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1(QW-1)單兵防空飛彈

前衛-1(QW-1)單兵防空飛彈,是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紅外被動式自動尋的、單兵肩射攜帶型的、“前衛一號”(Vanguard l)防空飛彈武器系統。1994年英國范堡羅舉行的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首次展出,引起各國防務部門及傳媒的極大關注。

簡介

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前衛一號”(Vanguard l)攜帶型防空飛彈武器系統。

前衛-1(QW-1)單兵防空飛彈 前衛-1(QW-1)單兵防空飛彈

“前衛一號”是紅外被動式自動尋的、單兵肩射攜帶型防空飛彈。它可全向攻擊高速噴氣式飛機和武裝直升 機等各種空中威脅目標。其任務是對前方地域內的戰鬥分隊進行空中掩護,對前方裝甲、機械化部隊進行跟進掩護。

“前衛一號”飛彈系統的基本型為單兵攜帶型,它可根據用戶需要加裝在陸地軍用車輛、艦艇、直升機上作為防空武器;也可與小口徑高炮組合在一起,形成彈炮台一的自動化防空系統。

性能參數

簡介

“前衛”1採用單室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其一級推力可使飛彈在極短時間內達到續航速度,二級推力用以在續航段內保持這一速度。輔助發動機在發射管內就燃燒完畢,主發動機採用電子延時點火,在飛彈飛離射手安全距離後點燃,以避免主發動機尾焰燒傷射手。

第一代國產單兵飛彈紅纓5的電冷硫化鉛探測器只能探測到發動機噴口處的高溫熱源,只能尾追攻擊低空噴氣式飛機。第二代國產單兵飛彈“前衛”1的導引頭採用氦氣致冷銻化銦探測器,更加敏感,還能感應飛機發動機排出的溫度比較低的熱輻射信號,跟蹤能力強,探測距離遠,準全向探測目標的紅外輻射(固定翼飛機有正面迎頭來襲時候,發動機排氣熱源被飛機機體遮蔽,故此有迎頭30°盲區),能攔射、能尾追攻擊低空噴氣式飛機。“前衛”1位標器採用圓錐掃描體制,無探測盲區,捕獲視場大。導引頭上的電路全部集成化,並採用微組裝技術,可靠性高,結構尺寸小,重量輕。歷史上第一代攜帶型飛彈多次炸爛尾噴口而飛機成功返場迫降。作為第二代彈攜帶型飛彈的“前衛”1上有目標自適應導引系統,在飛行的末段,第一代飛彈“紅纓”5繼續追逐熱源(發動機噴口)直到碰炸,破片主要殺傷發動機,“前衛”1攻擊對象從熱源調整向飛機機體,直接破壞機體,殺傷效果大大提高。(制導方式)

狀況

“前衛”1系統重16.5千克,飛彈長1.532米,直徑71毫米,戰鬥部重1.42千克,裝藥量0.57千克,作戰距離500~5 000米,作戰高度30~4 000米,作戰斜距500~5 000米,目標最大速度300m/秒,飛彈最快飛行速度600m/秒,引導頭跟蹤能力22°/秒,作戰反應時間10秒,作戰溫度-40~+60°。紅外製導飛彈對一個目標連續發射很可能造成後一發彈追擊前一發彈的發動機熱源,所以“前衛”1現在有雙聯裝飛彈發射裝置更適合對付多個目標,無法對一個目標連續發射兩發來提高命中率。“前衛”1也不適合多個發射小組集中火力射擊一個目標。

描述

紅外探測器類型:致冷銻化銦

引導頭跟蹤能力:22度/秒

系統重量:16.5kg

系統長度:1532mm作戰使用

性能評價

“前衛一號”武器系統可對各種空中目標實施全向攻擊。進行攔截時,目標的最大速度為300米/秒,作戰高度為30—4000米,最大作戰斜距可達5000米。“前衛一號”飛彈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精度高,具備全向攻擊及“發射後不管”等特點。系統長度僅為1.532米,重量不超過17千克。飛彈的殺傷威力大,其戰鬥部重達1.42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單兵攜帶型防空飛彈中最重的,其殺傷威力較第一代攜帶型防空飛彈提高了40%。

飛彈系統反應時間短,從起動電池至飛彈出筒不超過5秒。該飛彈系統的使用、維護、保管也很筒便。戰時維護、攜帶及使用由1名士兵即可完成。作戰時,射手將其展開扛在肩上,只需在必要的目視條件下,即可按發射規則發射飛彈。發射陣地的選擇和轉移方便、便捷,只要是能保證射手安全,又便於射手發現、跟蹤目標的任何場地均可發射飛彈。飛彈發射後即能自動跟蹤目標,射手可以立即轉移陣地,兔遭敵人攻擊。“前衛一號”飛彈在發射前存放在密封的發射筒內,在貯存及運輸時,筒裝飛彈又放在具有除氧、除濕功能的密閉貯運箱內,飛彈的貯存壽命長,可靠性高,非常適合在野戰條件下使用。

“前衛一號”飛彈系統機動性好。行軍時,射手用背帶將該系統背在背後,也可放在包裝箱裡用機動車輛運送或用飛機空投,其運輸幾乎無任何限制條件。“前衛一號”防空飛彈系統的基本性能與美國“毒刺”飛彈相當。

“前衛一號”飛彈系統的作戰使用過程是這樣的:根據前方預警雷達指示或經目視觀察確認來襲飛機是可攻擊目標後,按指揮員命令進行發射準備l射手把武器扛在肩上,指向飛機來襲方向,目視探測目標並估測距離;確認敵機已處於武器系統激活範圍之內後,壓下激活手柄;當武器系統發出已捕獲目標的聲光信號時,射手即可給出發射前置角,扣動發射扳機。    “前衛一號”飛彈系統能夠掩護前方地域內的機動部隊,各發射組配置於部隊隊形內或與部隊十分靠近的地方,這樣既能避免地面之敵的進攻,又便於隨時跟部隊實施轉移。在掩護行軍縱隊時,通常將發射組安插在被掩護的行軍縱隊中,發射組間距約2千米。此外,“前衛一號”飛彈系統也可保衛小型固定點目標(如指揮所、通訊站等)及固定線狀目標(如橋樑、運輸線等)。

各種改進型

“前衛”11

“前衛”11採用了數位化信息處理技術和“觸發+雷射近炸”複合引信,由於它利用雷射制導技術提高了精度,反導能力在家族成員中獨占鰲頭,可以在對戰斧之類的巡航飛彈貼近爆炸形成很大威脅,過去老式單兵紅外製導攜帶型防空飛彈精度對飛機尚可,對體積較小的巡航飛彈則精度較差。此外,前衛11一樣還可打直升機、螺旋槳飛機、噴氣式飛機。前衛11還用過QW-1G(前衛-1G)的編號。前衛11最大識別特徵是頸部開了一圈多個圓形的雷射感應視窗。

“前衛”11攜帶型防空飛彈長度為1.477米,重量為10.68千克,戰鬥部重量1.42千克,整個武器系統總重為16.9千克;射高30~4000米,作戰斜距500~5000米;作戰轉換時間為10秒。

“前衛”18

“前衛”18特點是採用了雙波段紅外被動導引頭,可感應目標尾焰和蒙皮兩處熱源,從而牢牢鎖定目標。因此QW-18的抗干擾能力和靈敏度和精確度都得到增強,更加適合對抗反巡航飛彈及超音速目標。主要性能諸元與1型近似。最小射高降低到15米,武器系統重量18千克,發射筒長度1.576米,飛彈長度1.526米。

前衛-1A系統

前衛-1A系統不是前衛-1型單兵飛彈的改進型,該系統是單兵飛彈的倍增器,它主要的目的是將分散作戰的單兵飛彈連線起來,組成一個微型的區域防空系統。通俗的講,該系統就是一個探測、通訊、指揮、協同系統,不僅可用於前衛-1,也可用於前衛-2(3、4)或者紅纓-5(6)型單兵飛彈。

QW-1A攜帶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是由航天新樂有限公司和西安天偉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系統包括攜帶型新型雷達、信號處理機、電源、電子引導瞄準系統和任務分派器和飛彈發射筒組成。

新型雷達採用數字調頻連續波體制和TWS(邊跟蹤邊掃描)技術,具有重量輕、體積小、高增益、低功耗、多目標處理、探測距離較遠等特點。由於採用連續波體制,頻率可以隨機調整,而且輻射能量低,信號接近於無線電雜波,屬於低可探測信號源,對方很難發現雷達的存在和準確位置,具有很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對於超低空目標,該雷達有較高的發現機率,可以發現貼在樹梢飛行的直升機或部分露出隱蔽山體的旋翼,如果雷達布置位置合理,則系統可控制相當大的一片空域。另外,該雷達工作的頻率也較為特殊,對於採用隱形技術的目標也同樣有較高發現率,因此對於應付未來戰爭環境有很廣泛的適應能力。

通過信號處理機,可以從雷達信號中檢測出多個目標的位置與運動軌跡,由於附加在彈上的電子引導瞄準系統與雷達本身方位確定了一致標準,信號處理機可以把準確的目標方位和軌跡訊息顯示在單兵電子引導瞄準系統顯示屏上,操作的士兵根據所處的位置選擇最佳攻擊目標和攻擊時間。這樣就將電子引導瞄準系統和攜帶型飛彈融為一體,使得分散在各個不同位置的單兵可以協同起來作戰,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可以隨時對抗多個來襲方向的敵機或飛彈。

電子引導瞄準系統通過更換夾具,可以配置在我軍現役的各類攜帶型防空飛彈發射筒上,例如QW-1、QW-2、HN-5、HN-6等,套用範圍沒有限制,部隊可以根據作戰需要搭配不同種類特點的攜帶型防空飛彈。

目前試驗的產品中,各單兵通過電纜線與控制中心聯繫,一個信號處理機可指揮2~4名(擴充後可到6名)攜彈士兵。由於線長原因單兵的散布位置有限,今後將採用無線聯繫方式進行更換,單兵布防距離可以擴大到數公里以外,處理機性能增強後可以指揮更多單兵作戰,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這樣一個單兵飛彈班組可以控制的區域範圍甚至可以達到方圓10KM左右,極大的提高了步兵野戰部隊的防空能力。

由於各部分可以分體攜帶,重量較輕,因此2~3人就可以攜帶雷達和信號處理機等設備,對於野戰迅速組織陣地防空具有重要意義。比如登入部隊可以迅速在灘頭丘陵地帶展開對空防禦陣地,對整個登入區域進行對空防禦,減少敵方武裝直升機、攻擊機等對登入部隊的直接威脅,彌補了因為機械化防空飛彈裝備不能及時登入布防以及空軍制空部隊不能全天候全時保護造成的防空真空,也為各種輕裝陸戰部隊提供了隨時移動的防空保護。

新型攜帶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具有攜帶輕便、陣地選擇方便、全天候對空作戰,攻擊能力強等特點,開創了單兵防空飛彈戰術作戰的新模式。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我軍單兵飛彈使用的遠程預警和全天候作戰兩大瓶頸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單兵作戰武器的系統的作戰效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