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權發

凌權發(1916~1979),原名亞喜,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沙腰村人。廣東省特等林業模範。

人物介紹

凌權發出生於農民家庭,自幼以農為業。1949年家鄉解放後,凌權發回響政府號召組織本鄉農民互助合作,擔任互助組組長。他除發展生產外,還琢磨造林治沙,改造南三島惡劣環境。

改造南三島

背景

當時,南三島貧困荒涼,特別是凌權發的家鄉沙腰村,經常遭受風沙、苦旱、鹹潮之害。這裡的海邊寸草不生,儘是一米多厚白茫茫的沙浪。大風一起,便沙霧瀰漫,遮天蔽日,淹沒莊稼、農田,甚至房屋,人民民眾深受其苦。

改造歷程

為了改變南三島面貌,從1952年開始,凌權發就下大決心在海邊沙灘上種防風林。當時在湛江還缺乏沙灘造林的技術和經驗,凌權發憑著改變家鄉面貌的決心,依靠自己的雙手,用破瓦盆、破瓦罐裝上土,撒下自己採集回來的樹種,用最原始的方法,育出第一批木麻黃樹苗。

1953年春,他帶上曾認三、凌道享等5位本村青年,冒著烈日,踏著燙人的海沙,在村邊的荒沙上種下自己培育的樹苗。經過精心培育,這批樹苗長起來了。試種成功,更加增強了權發綠化海灘的決心。為了加快造林的速度,權發採取水稻撒種育苗方法,經過反覆試驗,始創畦式大面積育種木麻黃種苗的新技術。

1955年,凌權發被調任燈塔鄉長,不久又調任白沙鄉鄉長,對造林綠化工作更加重視。他組織和率領全鄉人民民眾進軍沙灘,用他親手培育出來的樹苗,在全鄉所有海沙灘上種下“青年愛國林”、“三八婦女林”和“民兵林”等。

經過幾個冬春努力,昔日一片光禿禿的沙灘終於種滿了青綠的木麻黃。

獲得成就

在權發的帶動下,南三島各鄉、村很快掀起植樹造林高潮,他為全島提供了80%的樹苗。凌權發植樹造林,改造海島造福人民,帶來了南三島的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成績卓著。

1956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林業獎”。

1958年,南三人民公社成立南三林場,權發調到林場當幹部。

1958年代表南三公社出席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切接見。

1959年被評為“廣東省特等林業模範”。爾後,繼續為綠化南三不遺餘力。

1959年,又調到南三公社負責林業工作,擔任南三林場副場長,在全島人民共同努力下,終於營造了一條橫貫全島,東北至西南長23公里、寬1.5公里,中外聞名的沿海防護林帶——南三林帶。這條林帶被譽為“綠色長城”,擋住了海潮,封住了荒沙,固住了水土,造福於南三人民。林帶成了南三一大亮點,參觀學習和取經的人絡繹不絕,也推動了湛江地區的綠化造林工作迅速開展。

1967年底,凌權發調到南三水產站工作,一直到退休。

1979年2月病逝,終年6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