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老人每天冒著大雪帶著魚缸出門,垂釣放生,放生垂釣。
回家後,喝一碗冒著熱氣的粥,吃幾個土豆,然後對著牆壁上亡妻年輕時的照片發獃。睡前幫亡妻的枕頭被褥鋪好,躺下來翻來覆去睡不著。
有一天,老人在風雪路上救了一隻奄奄一息的小鳥,小鳥從此不走,吱吱喳喳繞在他身邊飛,成為老人的玩伴。
天寒地凍,小鳥飢餓,老人殺了魚餵小鳥。不知從哪裡來了一個小孩,一直想抓老人的小鳥玩耍。在接觸下來,小孩漸漸成為老人的精神依靠,老人又烤了小鳥給小孩吃。最後,小孩因為老人而罹難,老人最終臥床病逝,化成一隻鳥飛向大雪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王德順 | 老人 | 簡介 一位孤獨的老人 |
黃嵩博 | 小孩 | 簡介 走進老人內心的小孩 |
王詩雯淇 | 老人的妻子 | 簡介 已經去世,老人通過牆上的照片懷念她 |
鳥 | 鳥 | 簡介 老人的玩伴 |
魚 | 魚 | 簡介 老人的玩伴 |
職員表
出品人 | 邢健、趙銀春、劉大川、陳松、劉飛 |
製作人 | 李春燕、阿羅、王硯、單世濤 |
導演 | 邢健 |
編劇 | 劉覲愷、邢健、王硯 |
攝影 | Liyang Chen、Shouzhu Gu |
配樂 | Suola Liu |
剪輯 | 邢健 |
資料參考來源
角色介紹
| |
|
※ 該片僅出現兩位角色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1.邢健透露,這部影片起初瞄準的主演是李保田,後來又打算邀請午馬。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邢健認識了王德順,反而促成了這部幾乎是為王德順量身打造的影片。
2.第一天上山拍戲時,王德順在上山路上吃了兩次速效救心丸,卻沒有跟任何人透露他身體的不適。
3.該片是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寒冷天氣拍攝,年輕人都受不了,王德順卻堅持了下來。
4.由於天氣太過寒冷,在山上吃飯困難,在王德順的提議下,全劇組吃了半個月的速食麵。
5.影片拍攝於長白山,拍攝過程非常危險且艱辛。王德順表示,車把他們拉到1500米高處之後,剩下的500米需要踏雪自己爬上去,每一步雪都會到膝蓋。王德順笑稱,能活著回來就是幸運的。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電影節/影展 | 獎項名稱 | 獲獎人 | 獲獎情況 |
2015年 | 第39屆 | 蒙特利國際電影節 | 最佳藝術貢獻獎 | 《冬》 | 獲獎 |
第22屆 |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 最佳藝術探索獎 | 入圍 | ||
第02屆 | 北京青年影展 | 最佳故事片 | 獲獎 | ||
組委會特别致敬藝術家獎 | 王德順 | ||||
第10屆 | 華語青年影像論壇 | 最佳錄音獎 | 《冬》 | 獲獎 | |
2016年 | 第52屆 | 金馬影展 | “華語展映”單元 | 入圍 | |
第18屆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聚焦華語”單元 | |||
第24屆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 “國產新片推介展映” 單元 | |||
第69屆 | 坎城電影節 | - |
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該片是導演邢健的處女作。因為導演在讀書時看到新聞說有老人為自己的寵物耗資數十萬舉辦葬禮。這讓邢健逐漸開始關注空巢老人的內心世界,於是開始構思創作該片, 2008年邢健在重慶大學讀大三時創作出了《冬》的劇本雛形。
片名含義
電影英文名《Seven Days》不僅象徵著一個輪迴,更暗含了《聖經》里上帝七天造人的故事,而諷刺的是,當象徵著休息的第七天到來,老人也永遠了離開了這個世界。
電影拍攝
大學畢業後,邢健打算出國留學,因為和張國立的一次交談,讓他決定留在國內拍電影。張國立是第一個看到劇本的人,在看到劇本後,他說中國不缺導演,但是缺有想法的導演。邢健聽到這席話後,決定自己當一名導演。因為年輕,當時沒有投資方願意投拍《冬》,邢健最後只有動用了自己所有的積蓄。
三顧茅廬
《重返20歲》等一系列影片讓王德順老人的“爺爺”這一形象深入人心,王德順老人一度被網友們稱為“最潮爺爺”。因為是獨角戲,還是默片,對演員的要求就非常高。王德順老人正是專攻形體表演的專家,這個角色簡直就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樣,為尋找主演王德順這位曾紅透網路的最帥老人,邢健三次上門,王德順才答應參演。
影片評價
該片顯得魄力十足,不僅大膽採用了黑白默片的形式,更挑戰了空巢老人這一個尖銳的社會議題。該片並沒有像其他類似題材影片一樣走煽情路線,而是保持了冷靜克制的視角,通過表現老人和魚、小鳥、小童的互動,深刻地描繪了空巢老人內心的孤單和寂寞(騰訊娛樂評)。
《冬》作為一部藝術片,它的表現形式也頗為少見,影片全程是黑白色調,並且沒有一句對白,長白山的漫天風雪,呈現出一種冷冽又寂寥的氣氛。全片的主角只有80歲的“王德順,再加上一條魚、一隻鳥和一個孩童。《冬》表達一個人和整個世界的關係,從天上的鳥,地下的魚,中間的人,該部電影是關於天、地、人之間的關係(時光網評)。
影片伊始展示的老人在野外頂著狂風暴雪獨自垂釣的遠景,似中國水墨畫,極容易讓人想到柳宗元那句“獨釣寒江雪”,但老人魚鉤伸向的水域,卻是他在雪地中自行挖掘的小坑,他並無“孤舟蓑笠翁”的清高從容,相反一臉的忍耐堅持,更像在做一場看客只有自己的行為藝術(鳳凰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