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宏宇

冉宏宇

冉宏宇,男,1973年03月28日出生於河北。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空氣動力學博士,研究科學家。

基本信息

冉宏宇簡介

冉宏宇博士 冉宏宇博士

在湍流數值仿真,傳熱,空氣環保領域有豐富研究經驗。曾在國際領先的智慧財產權研發公司 Tessera Inc. 擔任總工程師。離子風空氣淨化技術的主要發明人。 在JFM, JCP 等國際雜誌發表多篇論文,多項專利發明人。他曾受邀請擔任IEEE 等多個會議的組委會成員和會議專題主席。

團隊開發的空氣淨化技術結合了國際前沿的電子,材料,及空氣動力學控制技術。利用高度集中的電磁場,將空氣中的顆粒離子化。通過電場的作用驅動空氣流動及吸附顆粒。這種設計無需機械部件,達到了空氣靜音循環和清潔的高度一體化。同時利用特有的電路和創新的材料設計,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和臭氧控制等技術難題。其清除顆粒,殺滅細菌,消除有害化學物等綜合指標超過了國際領先水平。

姓名: 冉宏宇 主要成就: 09年創辦蘇州貝昂科技有限公司

出生地: 河北省

國籍: 中國 曾任Tessera Inc.總工程師

民族:


新浪微博


履歷表

1991-1995年本科就讀於錢學森創立的中國科技大學空氣動力學專業, 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世界著名的加州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1996年至2004年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機械工程空氣動力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2004年6月至2006年2月 加州理工學院 研究科學家

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 美國特信華有限公司 研發主管工程師

2009年7月在蘇州工業園創意產業園註冊成立

2009年8月公司經評選獲得第三屆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企業”稱號;

2010年1月獲得蘇州中新創投及融風創投第一輪650萬元的風險投資;

影響力

成就影響

冉宏宇與其創業團隊開發的貝昂離子風產品以高效無聲的離子風技術,為家庭、辦公室、醫院及工業提供世界清潔空氣解決方案。它採用的空氣淨化技術可有效吸附小至20納米的顆粒,高效清除裝修污染,二手菸及PM2.5細微顆粒污染。是市場上唯一一款無風機而且CADR超過200的空氣淨化器,具有高效、無聲、節能、無耗材的特點。適用於老人,小孩, 正在康復的病人等對空氣品質比較敏感的人群,新裝修的樓房及對空氣品質比較關注的人群。公司先後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牌”, “創新中國” 總決賽專場第一名, <創業邦年度成長100強>等稱號.

個人榮譽

2009年獲得”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

2010年獲得 “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引進人才”稱號

2011~2012 年獲選參加”聯想之星”創業CEO培訓班

2011年5月獲得江蘇省“雙創人才”和江蘇省“博士聚集”項目資金支持;

2012年, 獲得中組部”千人計畫”. 蘇州市”姑蘇人才”, 蘇州”金雞湖雙百人才”

人生經歷

求學經歷

從中國科大到加州理工

冉宏宇1990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主修空氣動力學,首任系主任錢學森。上課的老師都是錢學森,郭永懷等大師的學生。那時科大生活很簡單,就是讀書,考試,申請出國。他說:“那時去科大就是奔出國去的。大家幾乎一進學校就開始讀英文,考托,考GRE。那時沒有新東方,沒有秘籍,要想考高分就靠背單詞。”他調侃說,科大人里牲口型的比較多,有人把整個英文詞典背了好幾遍。

1995年冉宏宇大學畢業,成績在全年級排第一,同時申請到了加州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最後他選擇了加州理工,相對於另外兩所大名鼎鼎農民都知道的世界名校,加州理工只有在學術界知名度較高。“當然最近幾年在國內知名度大大提高,主要是托唐駿的福,還有就是大受歡迎的美劇《生活大爆炸》,描寫的就是幾個加州理工的怪才……”他再次調侃,美式幽默。


加州理工是精品學校的極致,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在一起只有2000人。教授不到300人。但其中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的院士占了1/3。總共有31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我選擇加州理工主要原因是因為這是世界空氣動力學的聖殿,錢學森的母校。他和他的導師馮卡門在這裡一起開創了火箭時代。”

加州理工的校訓是:加州理工學院的使命是通過科學研究和教育的結合,來拓展人類的知識以及造福社會。我們在學校里通過學科交叉來研究科學和技術領域裡面最具挑戰性,基礎性的問題,同時為社會培養傑出的學生成為創造性人才。

冉宏宇顯然很是熱愛這所母校,它位於洛杉磯的帕薩迪納市,一年四季陽光明媚,風景優美,歷史悠久,附近是華人聚居區。馮小剛導演的《不見不散》就是在那裡拍的。“這裡生活很方便,但學習壓力也很大。這個小小的校園可能是世界上智慧密度最大的地方。全世界的科技天才都匯聚到了這裡。一百多箇中國學生裡面包括了北大,清華,科大的成績最好的學生,還有一堆獲得奧賽金牌的學生。”

冉宏宇坦承,和歐美的同樣是最牛的學生相比,中國大學培養出的學生的數理化理論功底較強,但明顯的科研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都較弱。“這是中國教育的缺失,只能通過勤奮來彌補了。”

冉宏宇在矽谷

矽谷就是一個讓科技天才興奮的地方

加州理工幾乎有一半的畢業生都在矽谷,他們之中又有一大部分在創業公司,因為創業型的小公司更適合於發揮個人能力。同時,因為前途的不確定性,反而讓人更興奮。

仿佛矽谷就是一個讓每個驕傲的科技天才興奮的地方。那裡的創業氣氛濃厚,幾個工程師聚在一起,聊得都是一起做個startup. 每個人身邊都認識幾個成功的startup 的founder. 這裡集中了所有高科技領域的專家,很容易碰出火花。每個星期都有幾場天使,VC組織的創業路演,他們期待著發現下一個GOOGLE, CISCO, EBAY, FACEBOOK。 很少有人願意在大公司安安穩穩待一輩子,大家都在盯著好的創業機會。很多人一兩年就換一家公司。

冉宏宇一開始加入的是一家大概150人的中小型公司,叫TESSERA。公司雖然小,當時卻有超過20億美金的市值,人均市值遠遠超過GOOGLE;因為它的商業模式很特殊,唯一的產品就是智慧財產權,然後把這些智慧財產權通過專利許可的方式賣給大公司。這是一個通過很少的人就可以創造很大價值的商業模式,大家可以注意到像蘋果,微軟,谷歌這樣的公司會動輒花幾十億,上百億去收購智慧財產權,因為未來的商業競爭就是智慧財產權的競爭。

TESSERA的技術人員不多,但都是精英。一個小小的課題組就包括了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大學、加州大學等十幾個名校的博士,專業包括電子,機械,材料,化工,物理,軟體,什麼都有,這樣的人才搭配很容易產生高水平的發明,公司雖小,但每年投入到研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費用都過億美元。冉宏宇感慨說:“不知道中國有幾個公司能達到這種投入,比較一下,就知道‘中國製造’離‘中國創造’還有多遠呢!” 冉宏宇在TESSERA 工作了將近四年,熟悉了IP公司的商業模式,也經歷了很多科技創造從實驗室到大規模市場套用的過程。

TESSERA的專利技術組合主要套用於解決高密度電子系統微型化的技術,電子系統小型化的一個挑戰就是電子元件散熱問題,冉宏宇在TESSERA承擔的一個項目就是用離子風來散熱,利用空氣電離產生空氣流動,合作開發的都是電子業巨頭,包括APPLE等。研發過程中,他們發現這個離子風微型風扇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把所有的空氣中的污染物都吸附來了,而這一挑戰卻給了冉宏宇另外的靈感——

貝昂的誕生

用矽谷開發的最高的技術,來解決中國最迫切的問題

冉宏宇說:我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項目,能利用到我們在矽谷開發的最高的技術,來解決中國最迫切的問題。而最迫切的問題就是空氣,水,和食品的安全。這個市場是無限大的,而其技術又有足夠高的壁壘。接受採訪的時候,他說:“我覺得已經找到了最合適的方向。剩下的創業過程就是每個創業者都會碰到的了。”確實,找到大方向,是一個有理想創業者最在乎最興奮的。

冉宏宇認為,創業最大的挑戰就是堅持,確實也是對崇高理想的堅守。他的創業團隊都是來自矽谷,掌握的技術很多,可以選擇的項目也不少。“我們最初經歷了很多懷疑,尤其是投資圈,認為中國市場不會接受空氣淨化器。市場不會達到美國,歐洲,甚至日本的市場規模。但我們堅持認為,中國的空氣淨化市場應該遠超過美國的規模。因為中國的空氣污染程度遠遠超過了已開發國家,空氣淨化產品和水淨化產品會成為城市居民的剛性需求,甚至應該超過空調,微波爐。所以我們一直心無旁騖地開發自己的產品。”

2010年底,貝昂的淨化產品開始牛刀小試。2011年,不斷改善設計,通過小規模市場測試,了解客戶反饋。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2011年冬天一場PM2.5之爭讓所有人意識到了自己身邊空氣環境的險惡,空氣淨化器成為了最熱門的商品。而貝昂以其領先的技術,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在加上有創意的網路行銷方式,貝昂成為空氣淨化器領域中的一朵奇葩。2012年是貝昂飛速發展的一年,和其它空氣淨化產品相比,貝昂的優勢是無聲,適合在臥室使用,同時不用更換過濾膜,使用成本很低。普通淨化器只能淨化大於0.5微米的顆粒,而貝昂的離子風技術對小到0.02微米的顆粒物都很有效,除了顆粒物外,淨化器產生的等離子場還可以持續高效地去除甲醛、TVOC等裝修污染。

回國創業

夫妻檔:愛情與愛國比翼雙飛


創業的艱辛可以讓兩顆真愛的心貼得更近,這裡要提及他的夫人章燕,“老婆和我最開始只是一個公司的同事,但因為性格不同,她外向,我內向,除工作外也不怎么來往。她是個典型的矽谷創業狂,嬌小的身軀下面儲存著無限的能量,在公司的全職工作外,還同時參與了幾家創業公司。我們一起回國做項目也是她提議的。在她的蠱惑下,我也從一個優秀專一的員工墮落成了三心二意的磨洋工。一下班就開始折騰自己的淨化器,上班時也偷偷的寫商業計畫書……”就這樣,伴侶成了搭檔,愛情的額頭相碰後,更浪漫的應該是攜手一起面對共同的願景與未來。

冉宏宇介紹說,矽谷最經典的就是“車庫創業”。第一台惠普震盪器,第一台蘋果電腦,第一行GOOGLE的原始碼,都是從車庫裡產生的。他也是在當時還是女友章燕的車庫裡開始鼓搗淨化產品。在一起準備創業的過程中,彼此進一步了解,互相支持,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共同的話題越來越多,越來越有默契,“在一起的時候覺得很充實和快樂,彼此有精神的依靠。”紮實而志趣相同的愛情,是最有生命力的。

創業是長期和艱苦的,你需要一個真正理解你和你的事業,幫你分擔創業的壓力和苦悶的伴侶。他幸福地說:“如果沒有她,我的創業之路很可能半途而返。因為在美國大公司裡面混日子是很愜意的。一個人能同時擁有事業上和生活上的知己,此生足矣。”

回國成立公司需要註冊資金,他們用完了在美國十幾年的所有積蓄,甚至還借了錢,但冉宏宇還是在銀行帳戶上留了一點錢,在他準備離開生活了十六年的美國加州,回到蘇州開始新的未知旅程之前,用剩餘的錢買了一枚鑽戒,“是她陪我一起去舊金山機場,在半路上,我把車開到280高速旁邊的一個小山上,山頂上可以看到蔚藍浩瀚的太平洋,雄偉的金門大橋,綿延翠綠的草地。我把戒指掏出來,請求她一生一世和我在一起……”

這一天,也是冉宏宇回國創業的開始,也是他和夫人共同人生的開始。“我們現在沒有小孩,貝昂的事業就像我們的孩子,我們所有的精力和熱情把她培養長大,是我們精神的寄託。”貝昂是他們愛的結晶,他們創業的目標就是要把這份愛轉換成清新的空氣吹入千家萬戶,用他們的關愛感染每一位用戶。

熾熱的愛情里,包含著他們的大愛,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冉博士論文

Electrohydrodynamic (EHD) Cooled Laptop”, IEEE SemiTherm, 2009

“Design and Thermal Management of a Miniaturized Radio in 3D Package”, Proceedings of IMAPS, 2008, RI

“Thermal Resist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a Nano-Graphite Composit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Proceedings of IMAPS, 2008, RI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Contact Interconnect for Memory Package Stacking”, Proceedings of SMTA, Durham, 2008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Forced Convection Air Cooling”, invited article for Thermal News, November, 2008.

“Thermal Management of High Density Very Low Profile Memory Module”, Proceedings of SemiTherm, 2007

“Thermal Management of Mobile Electronics: A Case Study in Dens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nnual Symposium “The Heat is On: Thermal Management in Microelectronics,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March, 2007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2D and 3D homogeneous turbulent flow”, SIAM Journal of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ultiscale computation of isotropic homogeneous turbulent flow”, AMS proceeding, 2005.

“Multiscale Analysis in Lagrangian Formulation for the 2-D Incompressible Euler Equation”,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13, No. 5, 1153-1186, 2005.

"Numerical study of sound generation from a turbulent vortex ring", proceeding of 2004 AIAA conference, Manchester, GB.

“A Super-Grid-Scale Model for Simulating Compressible Flow on Unbounded Domain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2002), vol. 182, 191-212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ortex Ring Formation,"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01).vol.430, pp.267-28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