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一九四九年以後文學,應重視“物的結構與屬性”。文學緊緊地與政治、意識形態捆綁,制度力量非常強大,個人微不足道,寫什麼和怎樣寫是規定動作,取決於文藝政策和部署,大事,川青幾乎皆非偶然、孤立,牽一髮動全局,有複雜深刻的背景。戈德曼所謂“當今世界好似一架擁有自動調節裝置的現代機器”,非常適合描述新中國前三十年的文學。
目錄
寫在前面
第一編 人
寂寞茅盾
路翎底氣質
少年維特,長眠大寨
反覆——舒蕪的路
第二編 事
一篇作品和一個人的命運
屈服——陳企霞事件始末
“從神童作家到右派分子”
謎案辨蹤——《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前前後後
胡風案中人與事
悲慘的信
第三編 史
周恩來時間——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的文藝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