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卵葉韭、鹿耳韭;鱗莖單一或2-3枚聚生,近圓柱狀;鱗莖外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破裂成纖維狀,呈明顯的網狀。葉2枚,靠近或近對生狀,極少3枚,披針狀矩圓形至卵狀矩圓形,長(6-) 8-15厘米,寬(2-)3-7厘米,先端漸尖或近短尾狀,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很少為深心形;葉柄明顯,長1厘米以上(可與葉片等長),連同葉片的兩面和葉緣常具乳頭狀突起,較少光滑。花葶圓柱狀,高30-6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宿存,稀早落;傘形花序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長,為花被片長的1.5-4倍,果期伸長,基部無小苞片;花白色,稀淡紅色;花被片長3.5-6毫米,內輪的披針狀矩圓形至狹矩圓形,長(3.5-) 4-6毫米,寬1-1.6毫米,先端鈍或凹陷,或具不規則小齒,外輪的較寬而短,狹卵形、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5-5毫米,寬1.4-2毫米,先端鈍或凹陷,或具不規則小齒;花絲等長,比花被片長1/4-1/2,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的狹長三角形,基部寬0.8-1.1毫米,外輪的錐形;子房具3圓棱,基部收狹成長約0.5毫米的短柄,每室1胚珠。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4000米的林下、陰濕山坡、濕地、溝邊或林緣。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西北部)、貴州(東北部)、四川、青海(東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
主要價值
嫩葉可食用。醫藥:全草: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