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韭

六二韭

六二韭(鹿耳韭),因葉似鹿子的耳朵而得名,植物學名卵葉韭(),彝語稱為“帕說”,別名又叫六二韭、雄蒜、山韭菜、野蔥子、山野韭菜等,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區海拔27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地帶,如寶興、天全、夾金山、美姑、王朗等。鹿耳韭屬於野生植物,整個生長過程不需要人的管理,從而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它生長地都在高海拔的原始森林或岩石中間,不與糧食爭地,不占用現有的耕地,可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它還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再生能力強,每年只採摘地上的嫩莖葉部分,不僅不影響生態,還有保持水土的功能。 在查找相關科技文獻資料時知道了,鹿耳韭含有18種胺基酸、12種礦物質和5種葡萄糖,具有清腸排毒、調節生理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癌症、提高智力、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等作用。長期食用可舒筋活血,滋陰壯陽,使人精神倍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六二韭 六二韭

卵葉韭、鹿耳韭;鱗莖單一或2-3枚聚生,近圓柱狀;鱗莖外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破裂成纖維狀,呈明顯的網狀。葉2枚,靠近或近對生狀,極少3枚,披針狀矩圓形至卵狀矩圓形,長(6-) 8-15厘米,寬(2-)3-7厘米,先端漸尖或近短尾狀,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很少為深心形;葉柄明顯,長1厘米以上(可與葉片等長),連同葉片的兩面和葉緣常具乳頭狀突起,較少光滑。花葶圓柱狀,高30-6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宿存,稀早落;傘形花序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長,為花被片長的1.5-4倍,果期伸長,基部無小苞片;花白色,稀淡紅色;花被片長3.5-6毫米,內輪的披針狀矩圓形至狹矩圓形,長(3.5-) 4-6毫米,寬1-1.6毫米,先端鈍或凹陷,或具不規則小齒,外輪的較寬而短,狹卵形、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5-5毫米,寬1.4-2毫米,先端鈍或凹陷,或具不規則小齒;花絲等長,比花被片長1/4-1/2,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的狹長三角形,基部寬0.8-1.1毫米,外輪的錐形;子房具3圓棱,基部收狹成長約0.5毫米的短柄,每室1胚珠。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4000米的林下、陰濕山坡、濕地、溝邊或林緣。

分布範圍

六二韭 六二韭

產自雲南(西北部)、貴州(東北部)、四川、青海(東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

主要價值

嫩葉可食用。醫藥:全草: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衄血。

六二韭 六二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