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晳姓

公晳姓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貴族公皙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公皙[公皙,讀音作gōngxī(ㄍㄨㄥㄒㄧ)]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貴族公皙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少典氏第三十八代、炎帝神農氏第三十七代姜太公:字子牙,周武王封之營陵曰齊,第十五世姜小白,伯於諸侯又數世,而田和移其祚,蓋立國七百餘年後有公皙氏。
公皙氏出自姜姓齊國,為姜太公(姜尚、呂尚、齊太公)的後裔。後省文簡化為公氏。
現在還有這個複姓。
得姓始祖:公皙子。
公皙子字季次,又字季沈;春秋齊國人。著名春秋末年孔子弟子,七十二賢者之一。他清高自好,不願意為權貴折腰,因而終生不仕。孔子對其“獨行君子之德”特別嘆賞,說:“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嘗仕。”公皙氏一族以及該支簡化姓氏的公氏一族,皆奉公皙子為得姓始祖。
二.歷史名人:
公皙哀:(生卒年待考),字季次,又字季沈;齊國人。著名春秋末年孔子弟子,七十二賢者之一。
《史記·遊俠列傳》說他家境貧寒,“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但認真讀書,不肯屈節事貴族,終生不仕。他的為世觀點是“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因而不願屈節做別人的家臣。
孔子對其“獨行君子之德”特別嘆賞,說:“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嘗仕。”意思是說,天下的讀書人大多沒有善行,大多數作了卿大夫們的家臣,或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能獨善其身,不曾出來作這種官。
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追封其為“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趙恆加封其為“北海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改稱其為“先賢公子”;清乾隆年間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又改稱其為“先賢公皙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