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大眾消費文化時代,私人生活中享樂主義對公民個體的深度塑造,從個體感性經驗層面強化了對公民社會權利的獨特理解一一社會權利不只是擁有,而且是消費和享受。但問題在於,陷入公、私權利享受之中的公民,能融合進需要發揮“公民共和主義精神”的社會治理事務中去嗎?多中心治理的精神表達與實踐,代表了人類社會從管理型治理模式向服務型治理模式的過渡,它對國家與社會關係的重塑、後民族國家階段社會自治的發展,對古典政治理論中相互承認的政治原則的復活,對相互承諾的信任、寬容、協商及公正的公共性價值的實踐,都提供了一個歷史契機。經由多中心治理實踐的洗禮,人類社會治理模式將更完善,而民主政治也將更成熟。
孔繁斌編著的《公共性的再生產(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機制建構)》從建構主義視角出發,在協調宏大的知識學抱負和微觀的規範分析努力中,廣泛借鑑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採取謙虛的詮釋學姿態,以“規則、場域、角色”為主要觀測點,建構了一個多中心治理的系統分析框架。其中,圍繞“相互承認的法權”、“相互承諾的信任”、“相互尊重的管制”三條交疊互補的線索,對多中心治理機制所作的深度分析,堪稱《公共性的再生產(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機制建構)》對國內相關研究給予的實質性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