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繼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以來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也是中國人民百餘年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成為中國革命史尤其是近現代史的重要轉折點和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1931年至1945年長達14年的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一個由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的過程。其中,1931年至1937年為中國局部抗戰;1937年至1945年日本簽字投降為中國全國抗戰,即通常說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進而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正義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作為多年專門從事抗日戰爭研究尤其是人民軍隊歷史研究的史學工作者,撰寫了這部《八路軍戰史》。八路軍,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直接領導的一支人民軍隊,是堅持華北抗戰的主力軍。記述這支軍隊的光輝戰鬥歷程,總結和借鑑其歷史經驗與教訓,對於在新形勢下繼承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和平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教育意義。
近幾年來,有關單位和部門已經編寫、修訂與出版《晉察冀軍區抗日戰爭史》、《八路軍山東縱隊史》、《八路軍第115師暨山東軍區戰史》、《第120師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抗日戰爭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史》(抗日戰爭時期)、《冀魯豫邊區革命史》及《犧盟會和決死隊》等書籍,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基本上反映了八路軍所轄部隊和各有關戰略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情況。但至今尚未看到一部從整體上反映八路軍的戰史。
《八路軍戰史》一書,最鮮明的特點,是把八路軍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巨觀上進行敘述、概括和綜合。全書以作戰、建軍為主線,適當反映了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及在各個發展階段的具體指導方針、作戰原則,以及抗日根據地建設、人民民眾的支援等內容。
本書的撰寫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大量的歷史檔案資料為依據,同時利用有關的研究成果,力圖再現歷史的本來面目,既充分記述八路軍的光輝業績、勝利經驗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體、個人及其先進事跡,又真實反映部隊曾經遭受的挫折、失利的教訓和付出的代價。
1995年,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本人曾經撰寫了全國第一部《八路軍抗戰史》,填補了軍戰史研究方面的一個重大空白。如今十幾年過去,關於八路軍的研究在黨史、軍史界又出現了一些富有價值的新的學術觀點,對很多重大史實進行了考訂和修正,形成了若干新的學術成果。這部《八路軍戰史》,系在《八路軍抗戰史》的基礎上,綜合借鑑,吸收學術界新的研究、考證成果,著成的一部新的史書,是一部信史,以饗廣大讀者。
作者簡介
岳思平,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組組長、研究員,4級。1947年5月生,山東省齊河縣人,南開大學畢業,先後在總參通信部和軍事科學院工作。個人簡歷選入大型人才辭書《中華名人銘鑒》,生平情況載於雜誌《京都山東人》。
主要從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軍事歷史方面的研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全國解放戰爭史》、《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教程》和《中國抗日戰爭史》的撰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年大事記》主要撰稿人、統稿人之一,主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抗日戰爭卷)、《托起新中國的太陽——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及歷史貢獻》、《抗日戰爭知識手冊》和《永遠的豐碑》等,專著有《鏖兵華北——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參與或個人專著和主編的各種著作、教材和辭書共30餘部。獲中國圖書獎、全軍科研成果一等獎、軍事科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等共17項。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軍事科學》、《中共黨史研究》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上發表文章,錄音90餘篇,共形成文字成果達750餘萬字。參加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注釋的修訂、審讀黨和國家領導人文選、傳記和《中國共產黨歷史》、《新四軍戰史》等史書共300餘部,審看電視劇本及文獻片350餘部,為中共中央軍委主要首長起草過講話和外出視察多次提供情況。審修延安抗日戰爭和八路軍等多處紀念館展覽方案,接受中央和一些省市電視台、廣播電台採訪90餘次。擔任《抗戰》、《解放》和《解放大西南》等多部長篇文獻片與電視劇的軍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