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號,於2000年1建成,同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個全面反映抗戰時期發生在上海的兩次重大戰役一•二八、八•一三...
簡介 布局結構 主要景觀 交通信息 -
“八一三”淞滬會戰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
簡介 會戰經過 -
四個月的戰爭(八一三淞滬抗戰紀實)(精) (精裝)
內容介紹 ...
內容介紹 -
淞滬抗戰
一·二八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系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為掩護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的陰謀,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
戰爭背景 戰爭經過 兵力對比 戰爭結果 歷史意義 -
淞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坐落於昔日上海軍民浴血抗戰的主戰場--寶山境內。是一座反映兩次淞滬抗戰的主題紀念館,採用塔館合一的建築風格,建築面積3490㎡,展廳面...
歷史沿革 館區展示 旅遊指南 -
淞滬戰役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箇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
背景 會戰經過 戰爭結果 兵力對比 歷史影響 -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採取了“速戰速決”的侵華方針,聲稱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為此,日本準備直接打擊中國政治、經濟中心的京滬地區。由此引發了抗戰初期規模...
八一三淞滬會戰 -
八一三事變
八一三事變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戰爭初期繼七七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蓄意已久地為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製造的事變。 八·一三事變以後,日軍對上海的...
事變背景 事變經過 國際反應 事變影響 各界點評 -
淞滬鐵路
淞滬鐵路的前身是中國最早的鐵路——吳淞鐵路,1876年7月3日江灣段正式通車時,由於此前中國從來沒有過鐵路,鐵軌兩旁觀眾“立如堵牆”。初築時為762毫米...
基本簡介 歷史回顧 榮辱興衰 保護紀念 再現昔日風采 -
中國抗日戰爭紀實叢書·浴血淞滬·“八一三”大上海保衛戰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十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