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12)

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12)

【全球危機後果評估之一】 【全球危機後果評估之二】 【全球危機後果評估之三】

內容簡介

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10)》內容簡介:與市面上出版的一般形勢報告不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推出的年度形勢報告,更加看重時下動向里隱藏的中長期趨勢,著眼國際關係的全局,揭示世界總的趨勢,同時突出反映了國際政治與安全格局下面的一些最新動向,從中國權威研究部門的獨特視角觀察國際形勢,向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解說受到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本年度的報告專門探討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的國際政治影響。
作為中國學者的形勢分析報告,《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10)》這本書對於中國在全球政治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和作用有獨特的關懷與解說,在各個章節里或直接或間接地探討了中國在全球變局中的利害關係與應對策略。此外,這部主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撰寫的權威報告,有著廣闊的觀察角度和強烈的人文關懷色彩,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與取向。這本有關全球形勢的年度報告已經是連續第十年發布,構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富有特色的皮書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也受到廣大讀者和決策部門的好評。

編輯推薦

《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10)》: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推出的第十本年度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關注時下動向里隱藏的中長期趨勢,著眼國際關係的全局,揭示世界總的發展趨勢,同時突出反映國際政治與安全格局下的一些最新動向,從中國權威研究部門的獨特視角觀察國際形勢,向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解說受到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專門探討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國際政治影響,對中國在全球政治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和作用有獨特的關懷與解說,探討了中國在全球變局中的利害關係與應對策略。
權威機構·品牌圖書·每年新版
盤點年度資訊 預測時代前程

作者簡介

李慎明,男,漢族,1949年10月出生,河南溫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黨組副書記。主要從事民主政治、國際戰略研究。主要著作有:《戰爭、和平與社會主義》、《中國和平發展與國際戰略》、《李慎明自選集》、《縱馬湘贛》、《王震傳》(合著,上、下冊),主編《世界社會主義跟蹤研究報告——且聽低谷新潮聲》(系列)、《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系列)、《鄧小平理論研究前沿報告》、《歷史的風》等數十部。先後在中央重要報刊發表文章100多篇。
逸舟,男,漢族,1957年生於武漢市。1977年底考入湖北大學(原武漢師範學院)。1982~1988年就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世界經濟與政治》雜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研究興趣在國際關係理論、全球政治趨勢和中國外交轉型等方面。著有《匈牙利道路》、《當代國際政治析論》和《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等,翻譯作品包括《政治與市場: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政治學概論》、《經濟體制:資源是如何分配的》和《權力精英》。

目錄

【總論】
2009年的“危”與“機”
全球衝突追蹤】
全球重大武裝衝突概覽:2008~2009年
【全球危機後果評估之一】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全球騷亂與抗議
【全球危機後果評估之二】
就業危機與國際關係
【全球危機後果評估之三】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全球軍費開支
【恐怖主義問題研究】
全球恐怖主義的現狀與發展態勢
【危機與管理】
全球突發災害與管理
【政黨政治】
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的世界政黨政治新動向
【難民問題】
全球難民狀態評估
【能源政治】
油價巨幅波動與國家間關係變化
【國際關係理論】
金融危機下的國際組織:回應與變革
【綜合國力比較】
綜合國力評估(2009年)

總論

2009年的“危”與“機”
王逸舟
摘要:本文從六個方面概括了2009年全球政治與安全的主要事態與趨勢。它們是:①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②歐巴馬新政的內涵;③國際金融與氣候制度的重建;④新興大國的走勢;⑤全球安全的新動向;⑥中國外交和國際形象的新成就。在所有這些事態與進程里,都包含著危機和挑戰的一面,同時蘊含機遇與發展的一面;具體的危機是持續朝著惡化方向演變,還是轉化為危中之機,取決於各國的政策取捨及國際環境之多種因素的互動本又特別對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的外交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也指出了這一年中國在國際關係方面遭遇的複雜問題。
關鍵字:經濟危機歐巴馬新政新興大國全球安全中國外交
對於全球政治和安全領域的研究者來說,2009年是十分有趣和值得分析的一年。這一年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許多大事,有的暴露出國際關係里深層次的結構性難題,有的顯現出真正的“危”中之“機”,有的則揭示出未來發展的某些不確定因素。以下對這些大事及其趨勢略加梳理和分析,看看它們的表征及含義。
一全球經濟危機
始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如果從2007年夏天的爆發算起,到現在已延續了兩年多。假使以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為最嚴重的時刻,這場大危機導致的美國及西方主要經濟體的經濟衰退也超過了一年。不用說,它對於世界各國經濟金融和其他領域都有巨大的衝擊,人們目前甚至還沒有可能充分估計具體的損失和影響。不論從時間長度計算,還是從嚴重程度、危害範圍考量,它都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任何一次經濟危機。
就筆者的觀察,在2009年10月初,雖然大體可以說這場危機的最糟糕時段已經過去,未來一段時間不再會有大規模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破產清算倒閉,但充其量世界經濟現在也僅處在緩慢回升的爬坡狀態,離完全復甦至少還需要一到兩年時間。站在國際政治和安全的角度看,這段時間也是全球危機的另一特殊階段。在這一階段,經濟危機在政治社會和心理方面的衝擊影響可能擴大和持續發酵,帶來各種消極後果,此起彼伏的裁員、示威和衝突超過往年。在政治方面,由於公眾的不滿,近期有不少國家發生了政權更迭,比較有影響的如美國歐巴馬對布希的勝利,日本民主黨對長期執政的自由民主黨的替代,以及希臘在野黨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對執政的新民主黨的選舉勝利;公眾用選票表達了對危機深化的擔憂、對現政府的不滿和改弦易轍的願望。社會方面的後果,在已開發國家突出表現在全球範圍的失業人數增長和相應的社會後果上;在一些貧困的開發中國家,更多地體現在飢餓人口的增加。2009年全球貧困人口可能達到史無前例的10億人之眾,為和平年代的世界增加了更大的衝突壓力。心理方面的衝擊,主要體現為許多國家對於傳統發展模式的破滅感,對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和全球發展主要引導力量的失望,以及對於持續不見底的危機進程的擔憂。

插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