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唇花

生物生態特徵兔唇花是一種矮小的雜類草,地上分枝不多,莖纖細,粗僅2mm左右,但其基部木質化較早。 它的根遠較莖粗壯,根頸直徑可達2cm,老根頸多分裂。 就它的化學成分看,粗蛋白質尚較豐富,無氮浸出物和灰分也較多。

地理分布

分布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西部以西的廣大幹旱地區,寧夏中,北部,陝西北部,甘肅西部和新疆,蘇聯西伯利亞,蒙古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兔唇花是一種矮小的雜類草,地上分枝不多,莖纖細,粗僅2mm左右,但其基部木質化較早。它的根遠較莖粗壯,根頸直徑可達2cm,老根頸多分裂。主根和側根均深入土內,以擴大吸收範圍,莖與根深約成1:3之比。兔唇花6~8月開花,9~10月結果。它是一種典型的旱生植物,為荒漠苹原植被的常見伴生種,向東也進入典型草原地區,向西可分布到荒漠地帶的東部。喜生於砂質或碎石質的粗骨土壤和砂質土壤。它在草場植被中,儘管一般不成為優勢種,但它的恆有度相當高,分布在各種群落中,據在鄂爾多斯地區調查,有兔唇花分布的群落,其優勢成分主要有冷蒿(Artemisiafrigida),短花針茅(Stipabreviflora)、沙生針茅(S.glareosa)、克氏針茅(S.krylovii),無芒隱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ca)、狹葉錦雞兒(Caraganastenophylla)、墊狀錦雞兒(Caraganatibetica)、黑沙蒿(Artemisiaordosica)、沙鞭(psammochloaviliosa)、合頭藜(Sympegmaregelii)、豬毛蒿(Artemisiascoparia)等。兔唇花在群落中一般其多度為“個別"(solitary),其分蓋度都很低,量高不超過1%,相對蓋度一般不超過3%,相對重量一般不超過1%,最高不超過9%。

飼用價值

羊和駱駝春季採食,夏季,秋季喜食,馬在復、秋季少量採食,牛不吃它。冬季殘留得很好。據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觀察,它的可食率如下;4月,77.27%,5月,61.9%,6月,16.6%;7月,33.3%;8月,67.5%;9月,41.57%,10月為65.0%。就它的化學成分看,粗蛋白質尚較豐富,無氮浸出物和灰分也較多。有關消化能資料表明,兔唇花乾物質中含可消花粗蛋白質104.04g/kg、消化能12.47MJ/kg、代謝能10.21MJ/kg。這樣的能量水平相當於小麥孰酌,超過一般的優質乾草。綜合上述,兔唇花應屬於中等飼用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