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風靡美國多年的籃球運動一直是眾多美國年輕人追求的目標,拼搶激烈的籃球場也是那些熱血沸騰的年輕人浴血的戰場。丹·哈斯金斯便是其中之一。而且,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先天的優勢,成為這項運動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在作為運動員在球場上,還是後來作為教練在球場邊,都成為眾人關注和尊重的對象。
年輕時,丹作為大學球隊里的知名隊長和頭號選手,曾經兩度當選德克薩斯州里的最有價值球員,他還被選為大學籃球聯賽的最優秀選手,這一切的榮譽都為他日後獲取更大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歲月不饒人,丹的運動生涯很快就結束了。他像大多數其它優秀的運動員一樣按部就班地進入了教練的領域。他成為了一所高中籃球隊的教練,由他訓練的隊伍取得了198場比賽157場勝出的佳績,這樣的成功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的成績注定他不會只停留在這個等級的執教場上。
不久,丹·哈斯金斯再次回到了大學校園,繼續著他的“光榮之路”,直到一場改變他人生的球賽來臨。在上個世紀美國動盪的60年代,丹接手了一個完全由黑人學生組成的籃球隊,他的這一行為震驚了整個體育界。但他的選擇是對的,黑人選手顯然有著許多白人球員沒有的身體優勢,還有在特殊背景下急於證明自我的決心。就這樣,丹帶領著他這支所向披靡的黑旋風球隊席捲了各種聯賽賽場,也為他贏得了生平惟一一枚美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獎。他不僅創造了籃球史上的奇蹟,還締造了當代籃球的先驅,他所做的一切即是體育界的奇蹟也是對當時社會的一個衝擊,因為這一切,“丹·哈斯金斯”這個名字具有了非凡的意義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喬什·盧卡斯 | 丹·哈斯金斯 | |
德瑞克·盧克 | 鮑比 | |
麥卡德·布魯克斯 | 哈利弗·盧努瓦 | |
艾米麗·丹斯切爾 | 瑪麗·哈金斯 | |
塔緹娜·阿里 | Tina Malichi | |
斯圖爾特·格利爾 | Kentucky Assistant Coach | |
比利·喬·馬丁內茲 | Passenger | |
奧斯汀·尼可斯 | Jerry Armstrong | |
奧斯卡·努內茲 | Locker Room Janitor | |
阿非莫·奧米拉 | Mr. Flournoy | |
強·沃特 | Adolph Rupp | |
基普·威克斯 | Togo Railey |
職員表
製作人 | 傑瑞·布魯克海默、查德·歐曼、麥克·斯坦森 |
導演 | 詹姆斯·加特納 |
編劇 | Chris Cleveland、Bettina Gilois |
攝影 | 傑弗里·L·金鮑 |
配樂 | 特沃·拉賓 |
剪輯 | Jason Hellmann、John Wright |
選角導演 | 羅娜·克萊斯 |
藝術指導 | Geoffrey Kirkland |
美術設計 | Kevin Constant |
視覺特效 | 馬克·瓦利斯克 |
布景師 | Dorree Cooper |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以上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序列 | 曲目 | 歌手 |
01 | 《People Get Ready (Original Version)》 | Lyfe Jennings;Alicia Keys |
02 | 《Ain't That Peculiar》 | Marvin Gaye |
03 | 《Uptight (Everything's Alright)》 | Stevie Wonder |
04 | 《Dancing In the Street (Soundtrack Version)》 | Martha Reeves |
05 | 《I'm On My Way to Canaan》 | Mahalia Jackson |
06 | 《Can You Do It》 | The Contours |
07 | 《Shake It Up Baby (Twist and Shout)》 | The Isley Brothers |
08 | 《Down In the Boondocks》 | Billy Joe Royal |
09 | 《I've Been Loving You Too Long (To Stop Now)》 | Otis Redding |
10 | 《Ain't That Good News》 | The Meditation Singers |
11 | 《I Will Make the Darkness Light (Original Version)》 | Alicia Keys |
12 | 《Glory Road (Score)》 | Trevor Rabin |
幕後花絮
花絮
本·阿弗萊克是扮演唐·哈金斯的最初人選,但後來由於拍攝計畫衝突而作罷。
唐·哈金斯在片中客串出演了一位加油站服務員。
芝加哥公牛隊後衛柯克·辛里奇原本要在片中客串角色,但由於時間衝突而放棄。
該片片頭的一段歷史鏡頭出自為電影《阿波羅13號》製作的電腦畫面。
南加州大學球隊教頭蒂姆·弗洛伊德任該片技術顧問,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他擔任過哈金斯的助理教練。
該片結尾時出現的照片為1965至1966年間真實的西德州聯隊照片。
為了能夠生動的塑造出哈金斯這個角色,演員喬什·盧卡斯不僅研讀了大量相關時代背景的資料,還在拍攝現場的拖車裡收集出700多張哈金斯的照片,而且為了達到哈金斯著名的虎背熊腰的壯碩身材,盧卡斯不惜增重43磅 。
在正式陣容組建之後,全班人馬赴紐奧良展開為期3周的籃球集訓,不管是前職業球員還是新手,都要從運球上籃的基本動作練起 。
在拍攝期間,唐·哈金斯本人曾到劇組探班,向演員們講述自己當年的經歷,並讓所有人體驗到他永不妥協的硬派作風 。
影片的誕生充滿了機緣巧合: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布魯克海默有一次與老友帕特·萊利閒聊,無意中聽對方提起了哈斯金斯的往事。布魯克海默當即認為這個故事可以拍成電影 。
公牛隊後衛辛里奇應邀在片中扮演角色,但由於時間衝突最終放棄 。
前公牛隊主帥、南加州大學主教練佛洛伊德在片中擔任了技術顧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曾是哈斯金斯的助理教練 。
1.本·阿弗萊克是扮演唐·哈金斯的最初人選,但後來由於拍攝計畫衝突而作罷。
2.唐·哈金斯在片中客串出演了一位加油站服務員。
3.芝加哥公牛隊後衛柯克·辛里奇原本要在片中客串角色,但由於時間衝突而放棄。
4.該片片頭的一段歷史鏡頭出自為電影《阿波羅13號》製作的電腦畫面。
5.南加州大學球隊教頭蒂姆·弗洛伊德任該片技術顧問,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他擔任過哈金斯的助理教練。
6.該片結尾時出現的照片為1965至1966年間真實的西德州聯隊照片。
7.為了能夠生動的塑造出哈金斯這個角色,演員喬什·盧卡斯不僅研讀了大量相關時代背景的資料,還在拍攝現場的拖車裡收集出700多張哈金斯的照片,而且為了達到哈金斯著名的虎背熊腰的壯碩身材,盧卡斯不惜增重43磅 。
8.在正式陣容組建之後,全班人馬赴紐奧良展開為期3周的籃球集訓,不管是前職業球員還是新手,都要從運球上籃的基本動作練起 。
9.在拍攝期間,唐·哈金斯本人曾到劇組探班,向演員們講述自己當年的經歷,並讓所有人體驗到他永不妥協的硬派作風 。
10.影片的誕生充滿了機緣巧合: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布魯克海默有一次與老友帕特·萊利閒聊,無意中聽對方提起了哈斯金斯的往事。布魯克海默當即認為這個故事可以拍成電影 。
11.公牛隊後衛辛里奇應邀在片中扮演角色,但由於時間衝突最終放棄 。
12.前公牛隊主帥、南加州大學主教練佛洛伊德在片中擔任了技術顧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曾是哈斯金斯的助理教練 。
穿幫鏡頭
片中特寫鏡頭中的記分板與比賽中的記分板不一致。
博比·喬·希爾被罰在體育場裡跑步,當他彎腰時可以看出他體恤衫里的麥克風。
在最後的比賽場景中,哈金斯的結婚戒指和手錶從左手跑到了右手 。
1.片中特寫鏡頭中的記分板與比賽中的記分板不一致。
2.博比·喬·希爾被罰在體育場裡跑步,當他彎腰時可以看出他體恤衫里的麥克風。
3.在最後的比賽場景中,哈金斯的結婚戒指和手錶從左手跑到了右手 。
製作發行
發行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 | 2006年1月13日 | 希臘 | 2006年7月13日 |
捷克 | 2006年3月16日 | 荷蘭 | 2006年8月1日 |
德國 | 2006年4月6日 | 芬蘭 | 2006年8月2日 |
澳大利亞 | 2006年5月4日 | 冰島 | 2006年8月3日 |
菲律賓 | 2006年5月17日 | 義大利 | 2006年8月4日 |
阿根廷 | 2006年5月25日 | 瑞典 | 2006年9月13日 |
新加坡 | 巴拿馬 | 2006年9月29日 | |
西班牙 | 2006年6月9日 | 匈牙利 | 2007年4月26日 |
製作公司
國家 | 名稱 |
美國 |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
傑瑞·布魯克海默電影公司 | |
Glory Road Productions LLC | |
Texas Western Productions |
發行公司
時間 | 國家 | 名稱 |
2005 | 荷蘭 | 博偉國際 |
2006 | 德國 |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
阿根廷 | 博偉國際 | |
新加坡 | ||
美國 | 博偉電影公司 | |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BVHE) | ||
捷克 | Falcon | |
菲律賓 | Solar Films | |
巴西 |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 |
日本 | ||
芬蘭 | ||
荷蘭 | ||
日本 | Walt Disney Studios Home Entertainment | |
WoWow Inc. |
影片評價
《光榮之路》再現了二十個世紀六十年代那個“榮譽至上、黑白不分”的混亂年代,以籃球這項美國人非常喜愛的運動為載體,將人們渴望輝煌和榮譽、渴望種族團結的意願表達得非常到位。該片在表現賽場上的精彩瞬間時讓觀眾感受到了那個年代人們對籃球運動的熱愛 (新浪娛樂評) 。
《光榮之路》是一部籃球題材的勵志電影,故事不再和巨獸、大戰有關,最大的衝突發生在兩支大學籃球隊之間。該片的情節很像同類型勵志電影《卡特教練》,上映後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新京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