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僕射議
按僕射秦官,其名則微其職甚細,東漢以後,雖委任漸重,職司會府,而非百僚師長之職也。又按丞相亦秦官,秦氏每群臣上表,皆雲丞相臣某為首。漢之宗臣,蕭何為丞相,漢儀,丞相進,天子御座為起,在輿為下,有疾,法駕至第問,得戮二千石,申屠嘉欲斬內史晁錯是也。霍光受顧托之重,當伊周之地,廢昌邑王,上表太后,丞相臣敞為首,大司馬大將軍臣光次之,其尊崇如此。中間嘗置左右丞相,亦嘗改為相國,亦不大司徒。大抵漢之丞相,是為三公,於天下無所不統,後漢亦以三公為宰相,則司徒本西漢丞相也。其後或為丞相,或為相國,或為大丞相,雖互為之名,其實一也。曹公、司馬師、昭、趙王倫、王敦、王導、劉義宣、齊高帝、梁武帝、爾朱榮、陳武帝、侯景、齊獻武、隋文帝皆為之,歷代多非尋常人臣之職,亦多為贈官。然自秦以降,實居百僚之長。今尚書令統領眾務,提舉綱目,僕射貳之,誠為崇重,且非統國政宰天下之任,宜侍中中書令,如直以尊崇則太師,不然,上公太尉始可師長命百僚也。龍朔中、天寶初,嘗改侍中中書令為左右相,遠協伊、尹仲虺為左右相,周公、召公相成王為左右之義,斯誠允當。或謂尚書令僕射則錄尚書之職,是官之師長。按前代錄尚書,霍光、張安世、王鳳、趙喜、牟融、鄧彪、張禹、李固、王導、褚彥回、齊明帝之徒,或是三師,或是三公,或是大將軍大司馬兼之,皆秉朝政,猶古冢宰,百官總已,實宰輔也。其時別自有令仆,今僕射雖嘗改為丞相,名同而職異,品秩又未崇極,上有三司三公尚書令,豈比前代丞相受任也,其襲舊名無實者。若今刺史皆雲使持節,按前代使持節,得戮二千石,其王公已下封國,皆南面臣人,分茅建社。其開府儀同三司,則禮數班秩,皆如三公,置府辟吏,今並豈有其實乎?此例甚不能遍舉,安有僕射因改丞相之名,都無丞相之實,而為百僚之師長也?又與丞郎絕禮,若隔品致敬,則諸司長官,與隔品僚屬,其可絕禮乎?斯不然矣。謹議。
作者簡介
杜佑(公元735—812年),字君卿,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附近)人,生於世宦之家,長期為官,及至宰相,政績頗豐二杜佑歷經玄宗到憲宗的六朝,所處的時代正是唐王朝南盛轉衰的時期,他親眼目睹了“安史之亂”後唐朝同勢的衰頹,密切關心著唐朝的命運,對朝政的弊端懷有清醒的認識,杜佑以“富同安人之術為己任”,針對時弊.提出節省開支、裁減冗員等一系列積極的政治主張,同時在政治實踐上也很有作為,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敬重。出於“征諸人事,將施有政”的目的和理想,杜佑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湖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36年的功力撰成200卷的史學巨著《通典》。《通典》是中國第一部典章制度專史,不僅開創了後世編著典章制度史的先河,而且電是同類史書中成就最高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