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鐵觀音

傳統鐵觀音,由於傳統鐵觀音和目前市面上比較鮮綠的鐵觀音有所區別,其主要是為了迎合現在市場消費者的視覺和味覺,對傳統鐵觀音製作工藝進行相應的改進(或改變);且業界對後者的定位和定性還未達成一個共識,故此文對有別於傳統做工的觀音暫稱為“現代鐵觀音”。

區別

一、傳統鐵觀音和“現代鐵觀音”的外觀上的區別:
前者表現為:顆粒呈半條索狀,較為彎曲緊結(如“蜻蜓頭“),梗皮紅褐亮;色澤烏黑髮亮,紅點明顯;香氣濃郁,音韻明顯,帶蘭花香;口味醇厚,回甘持久;湯色呈橙黃色,有的偏深;葉底色澤偏深,主要呈墨綠色,葉面往往為綠葉紅邊,色澤均勻度要求較低。
後者表現為:圓結重實,梗皮紅或青,顆粒感強;色澤鮮綠,砂綠明顯;香氣清高郁長,有分蘭花香、糖果香、水蜜桃香、生人參香及桂花香、地土香等等;音韻有分香韻型(香韻型又分濃香型和清香型)、酸韻型(酸韻型又分熟酸型和青酸型)、綜合型(香酸具備)等;滋味比傳統鐵觀音更注重鮮爽甘鮮;湯色追求金黃色或黃中顯綠;葉底色澤鮮綠較均勻,無綠葉鑲紅邊。
二、傳統鐵觀音和“現代鐵觀音”的做工上的區別:
之所以形成兩者的感官上的差別,主要在於做工的區別,具體表現在搖青、炒青、包揉、烘培等工序:
前者表現為:搖青重,炒青溫度適中,容易形成“綠葉鑲紅邊”;包揉力道適中(一般以手或腳人力製作),形成半條索狀外形;發酵較重(形成口味濃郁)。
註:炒青溫度受生產力水平限制,包揉力道由於受手工力道的限制。
後者表現為:由於機械化提高,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如:炒青溫度超過原先溫度(高溫炒青可使紅邊掉落或磨損,從而使泡出的茶湯不會偏紅);包揉採用包揉機製作,緊結度大大提高;發酵度偏輕(使茶葉保持更鮮綠,口味清爽)。
三、關於對傳統鐵觀音和“現代鐵觀音”的認識
由以上的對比可見:兩者的不同是由於做工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影響茶友對鐵觀音的品賞和認識。實際上目前市面上兩種做工的鐵觀音都有,只要是好茶、只要是適合自己口味的都是可取的。兩者各有優勢,不能輕易否定任何一種,兩種工藝做出的茶都有非常好的。換個角度,目前市面上一泡頂級的鐵觀音應該是以上兩種的優點都具備的。畢竟,“現代鐵觀音”的製作工序是源自於傳統工藝的,它是對傳統的補充和提高,是對鐵觀音的口味的鮮爽度提出的更高追求。

傳統鐵觀音的製作過程

採摘
在晴天的正午----下午3時採摘的鮮葉質量最好。而且茶葉的鮮嫩度要適中。要符合這兩個條件,一季其實沒幾天的。如果下雨,就全泡湯了。
如果要製作高檔的鐵觀音,有嚴格的採摘標準。一般選三葉一芽,鮮嫩度適中。枝梗宜短,細小,這樣枝梗的含水量才會少,製作出來才會形成高檔氣質。
曬青
茶青採摘回來後,要將其薄薄的攤涼在地上曬青。曬青形式有很多種,有的是攤在水篩上架在架子進行;有的是直接攤鋪在地上;有的在地上鋪上竹篩進行。曬青的目的是先使箐葉蒸發部分水分,促進鮮葉內含物質的物理化學變化,為搖青作準備。
靜置
青葉經過曬青後,將青葉歸篩,放入做青室靜置,青葉經過曬青時,會蒸發部分水分,青葉成遢軟樣,在青間靜置時,葉梗、葉脈的水分這時會往葉面補充,這時,葉面又會挺直起來。
搖青
當青葉靜置後,根據青葉的水分變化情況,就可以決定是否搖青了。將水篩中的青葉倒入竹製“搖青機”中準備搖青。就是用電動機讓搖青機轉動。鮮葉在搖青筒中進行碰撞、散落、磨擦運動,大部分葉緣細胞破碎和損裂,水分發生擴散和滲透,細胞間隙充水,葉硬挺,青草味揮發。
作用:使葉緣細胞組織受搖青機的磨擦作用以及葉與葉之間的碰撞作用而被破壞,使茶多酚等化合物與酶接觸,促進物質的轉化;同時,水分也緩慢地蒸發而減少。
搖青與靜置是反覆多次交替進行的。其是形成茶葉品質最關鍵的環節。
搖青與靜置合稱做青,做青適度的標準就是所說的“綠葉紅鑲邊”,如上圖,看到紅邊了嗎。
殺青也稱炒青
其目的是利用高溫,迅速破壞酶的活性,鞏固已形成的品質。上圖是用滾筒殺青機在殺青。
包揉
把殺青後的茶葉包在特製的布里,利用“速包機”把整個茶葉緊包成球狀。如上圖,從這個環節開始其目的就是製作外形和顏色。
揉捻
將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機”中進行揉捻做形。茶球在緊包的狀態下在揉捻機中滾動,裡面的葉子受到擠壓會慢慢形成“顆粒狀”,從葉狀到顆粒狀的神奇之作全在這裡,當然是要經過很多遍的操作。
焙火
將茶揉捻好後就要將其焙火,把茶團解塊後攤鋪在竹篩上放在鐵架上,至於爐中焙烤。
包揉、揉捻與焙火是多次重複進行的。直到外形滿意為止。最好才焙火烤乾成品。
以上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下鐵觀音的生產過程,其實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一個環節出差錯,就不能成好茶。製作一泡好茶真的是難。茶農的勞動也真的是很辛苦,經常是一天沒有幾個小時的睡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