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走進香文化
傅京亮是一個喜歡在生活、學習研究、和工作中尋找樂趣的人。更喜歡擔書抱劍攜一爐清香,問道于山水之間,以天地規律證其心得。蓋天鋪地,餐風飲露,自得其樂。
傅京亮的童年是在外公和一幫文化朋友的談天說地中度過的,但令他神往的是祖父擺滿無數古籍的書庫,令他時常驚訝的是大瓮中大大小小形態各異,會芳香的“爛木頭”。 這些“不知名的爛木頭”是他小時候和小朋友們下五子棋的棋子,在太陽的照射下這些黑黝黝的木頭竟會散發出神奇的香氣。當年的小京亮哪裡知道這竟是一片千金的海南沉香,還經常把它當成玩具送給一起玩耍的夥伴們。有一天他想,被太陽曬熱後會發香的“爛木頭”如果用火燒會不會更香,於是趁一次被安排燒火熬粥的機會,小傢伙熟練的搬了把椅子,爬入大瓮中拿了一塊木瓜般大小的“爛木頭”扔進灶爐中。木頭中的油脂沸騰起來,“好香呀!”五歲的小京亮歡呼雀躍手舞足蹈,開心的吸允著那美妙的香氣,哪裡知道自己已闖下大禍。正歡樂時,突然被一隻大手提留起來狠狠的摔在牆根,被責令跪下。原來,外公在街上聞到他熟悉的香味知道大事不好,匆匆跑了回來,見到他的寶貝沉香竟被當做柴火熬粥,怒火中燒,下令不準吃飯。正是這一場大禍在跪了近兩個小時後,換來了人生的第一堂沉香課。外公不僅告訴了他這是價格昂貴,十分稀有的沉香,還講授了第一堂沉香課,把沉香的特點、藥性、產地、歷史上關於沉香記述的相關知識詳細進行了講述,使他從此對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開始時常對家中不同產地的沉香進行比較,記憶那千變萬化的奇妙味道、不同產地沉香的氣息變化和經絡走向等,實際上這一次的“事故”為他開啟了走向“香世界”的第一扇大門。
奧堂窺秘
幼年時,外公家古老的庭院中,時常會有不知來之何處的大鬍子長輩們,他們的錢搭子裡裝的不是錢,多是筆墨紙硯和線裝的老書。在迷人的香菸和古琴聲中每天談論著一些聽不懂的話題,寫著一些不認識的毛筆字。每住一段,大家還會從隨身攜帶的瓶瓶罐罐中拿出一些香香的粉末,和來和去,做成小丸子和膏狀的東西,把炭燒紅放在上面就會出來各種香氣。小京亮十分好奇,但是嚴格的家規,小孩子是不準近前的。只能遠遠地看著老人們經常像廟堂里的神像那樣端坐著,高興了還會手舞足蹈,又寫又畫。有時還相互探討和爭論。他們在乾什麼?好奇啊!天真好動的他萌發了無數次欲探究竟的衝動。但是,不敢。
一天一位被稱為張鴻鼎舅舅的老者大發慈悲,在大人們品過香之後,招呼小京亮過去品一下香。期待已久的他跑過去把鼻子湊到了香爐上面,拚命地吸著香氣,突然肩頸之間被人狠狠地敲了一下,回頭一看外公陰沉著飄著長須的臉,手裡拿著一把摺扇。隨即外公怒斥道:“沒家教,不懂禮儀的孩子,你父母沒教育你嗎,怎么能把鼻子湊到香爐近處呢”。接著,就是又一次長時間的罰跪。慶幸的是,罰跪之後換來了張鴻鼎舅舅連續幾天香學啟蒙課,這才真正了解了香學中的秘密。同時也使他想起了祖父書房院中偌大的書庫,那裡面一定會有更多的寶貝和秘密,從此這個家中有著長孫地位的孩子,在祖父破例許可下,成為了書房的常客,也真正開始了他對傳統文化的奧堂探秘之路。
重啟香學夢
文革的大火燒盡了家中數代人的藏書、字畫和沉香、檀香等名貴藥材,尋香之夢一度中斷了。為了生計,傅京亮學習了書畫、書畫裝裱、玉雕等,且很快就成為了行業中的佼佼者。但進入八十年代,這個活躍於講壇和書畫藝術界的年輕人,卻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自己精心畫出的數百幅書畫作品被焚燒,但這一次的焚燒者不是“紅衛兵”,而是他自己。
為什麼呢?今天人們才逐步解開了其中的秘密,是少年時埋藏在心中的香學種子在不斷地呼喚著他!中斷了上百年香火的中華民族必須“天香再起”。
為了全面了解香文化的歷史脈絡,時代特點,香文化走過的歷程,在文史資料難以查詢的情況下,他開始了全國的參訪,在多年的參訪中,他的行蹤何止萬里之遙,不僅拜訪到了徐師傅等大德高隱,也考察了許多已出土和正在出土的文物古蹟,比較全面的掌握了香文化史的第一手資料,歷代香具、香藥使用的特點。相繼而來的是,對家傳和師傅們傳授的香方開始驗證,證香是一個必須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性子的工作。十餘年的時間裡,他一邊禪修一邊證香,成功複製證得了漢代以來的香方近兩千個,不僅有焚燒的香,還有吃的香、喝的香、佩戴的香、防病治病的香、建築用香等。
泰山證香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圓滿完成證香工作,1982年夏天開始至1988年,他每年的夏天都會背負著近百斤書籍、香藥、畫具和乾糧孤身一人到荒無人煙的泰山後石塢。蓋天鋪地,飲澗水,啃著如石片般堅硬的槓子頭火燒。採藥、炮製、和香,休息時畫畫山水風景,孤寂清冷的夜間幾支松明子(含松脂的松樹枝)照明,一爐馨香,一本古書相伴長夜,每次至少四十天的時間。共證得古代香方一千九百餘個,理順了五千年香文化發展的基本脈絡。
白手起家做實業
為了使我國的香文化能造福社會,九十年代初,他放棄了優越的工作和名譽地位,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白手起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香文化專業網站《中國香文化網》,第一個傳統香科研生產基地“山東慧通香業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日起至今始終堅持按古法炮製,古法和香的基本原則,一邊科研一邊生產,到目前為止,已經推出數百個以“慧通”為商標的傳統香品,產品已廣泛銷售到全國各地和歐美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央電視台2005年專門為企業錄製並播出了《中國傳統香》專題片。
中國人對香的特殊情感
在幾十年的證悟中,他總結出:
人之喜香如蝶之戀花,木之向陽,是人之本性所需。
香文化是中國文化中無形的脈,詩詞歌賦、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書畫音樂、哲學文章,思維特質無不隱現著香的身影。
香火永續,萬古流芳。是中國人思維特質,人格特質的集中體現。
在傳統文化中,香是君子的化身,正氣的代表。是修養道德,怡情養性,防病治病,降除躁火,修身正己的良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
香是身份地位,修養品位的象徵。
著作
傅京亮先生所著《中國香文化》是第一部全面系統記敘香文化的專著,填補了香文化研究的空白。
全書計36萬字,從香文化史、香藥、制香工藝、品香、佛教與香、文人與香等多個方面探究了歷史悠久而意蘊深厚的中國香文化。
該書不僅涵蓋香文化的各主要領域,還從考古器物、古文字、文獻史料、醫藥學、動植物學等多個角度切入,較為系統地勾繪出中國香文化數千年的整體發展脈絡,較為可信地將香的歷史溯至中華文化的史前時期,全景式地展示出香文化與哲學理念、中醫藥學、禮制風習、文學藝術等多個文化部類的密切關係,同時就香學領域的一系列重要的基礎問題作出了頗有見地的闡述,初步建構了傳統香文化研究的框架與思路,堪稱香學領域的一部開拓性著作,對當代國學研究頗有貢獻。書中有嚴謹審慎的經史考證,也有意趣盎然的涉香詩文,可作香友雅士的怡情之書,亦可開闊國學專業人士之視野思路。
社會職務
少林寺禪香首席專家
少林香堂於2009年5月2日(農曆4月8日)上午十時舉行隆重的揭匾儀式,來自海內外的著名的香道專家,文化學者,媒體朋友們齊會少林香堂。在莊嚴的梵樂聲中,永信大和尚緩緩拉開匾額紅布,四個奪目的燙金大字‘少林香堂’重現往昔的光芒。
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倡導禪意的生活。“香”是一種最具活力與詩意的精神生活方式,通過供香修行,達到身心和諧,覺悟人生,奉獻社會。為了更好地繼承弘揚千年古剎禪宗祖庭少林寺悠久的香文化,在方丈永信大和尚的悉心關懷下,經過幾年的精心準備,寺內將增添一個新的弘法道場------少林香堂。
面對媒體朋友們,大和尚表述:在少林寺1500餘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凝聚了少林禪武文化的精髓,融匯了中國傳統香藥的特性,形成了獨具‘少林’特色的禪香文化體系。少林寺恢復少林香堂的目的,是為了傳承並弘揚中國優秀的香文化,今天,於四月初八佛祖誕辰日,在嵩山少林寺舉行盛大的少林香堂揭匾儀式,意義重大。即此,將拉開研究和推廣少林香文化新的篇章,引領開創香文化的新潮流。”
下午,在少林香堂負責人源玉法師主持下,來自海內外的著名的香道專家,文化學者,媒體朋友們,在少林寺經堂內舉行了首屆“少林香文化體驗交流”活動。
國內著名學者、少林寺禪香首席專家傅京亮先生作了“中國香文化”的專題講座。他從香的定義、中國香文化的歷史、香的作用、香的形制沿革、“和香”之學、古代的制香訣竅等六個方面講解了中國的香文化。
期間,大家精心會意品禪香,參禪機,悟佛理,趣佛境,啟迪智慧,淨化心靈。
海南沉香協會高級顧問
人民網海南視窗4月8日電(記者肖霈)2012年4月7日,首屆中國(海南)國際沉香文化高峰論壇隆重舉行,各地沉香專家齊聚文筆峰文筆書院品香論道。
香學名家傅京亮主講了香與道家養生理念,介紹了沉香對養生的好處。演講結束後,海南省沉香產業協會的負責人官茂有會長向傅京亮等幾位香學家發放了聘書,聘請他們為海南省沉香產業協會高級顧問,負責提供沉香種植、結香等技術支持、沉香品質鑑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