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第四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08年4月27日在英國倫敦舉辦,五大洲都有代表隊參賽,是一次五大洲的真正聚會。1906年,原定舉辦第四屆奧運會的羅馬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因義大利政府財政困難,無力興建體育場館, 宣布放棄主辦權。國際奧委會不得不臨時與英國政府合作,將奧運會易地在倫敦舉辦。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英國政府表現出了驚人的工作效率。他們在當時簡陋的技術條件下,迅速地在倫敦西區一個荒蕪的叢林地帶上興建了一座有6.8萬個座位,可容納70000餘觀眾的“現代”運動場,即“白城”運動場。這個耗資4萬餘英鎊的巨型運動場,擁有全長536.45米的煤渣跑道,可進行多項室內比賽。場地中央除設有一個足球場外,還容納了一個長100米、寬15米的游泳池。在20世紀初期,這個宏偉的運動場是全倫敦市民的驕傲。
因此,本屆奧運會的會徽就是以“白城”運動場為主題的。一名跳高運動員正從以“白城”運動場為背景的畫面中心跳躍出來,透視繪畫手法的運用,使整個畫面具有了一定的空間感。在近一個世紀前,這是藝術上一次大膽的嘗試。
本屆奧運會於7月13日正式開幕,但實際比賽已於4月27日開始,直至10月31日才宣告結束,總共開了六個多月,是歷屆奧運會時間最長的一次。參加本屆奧運會的國家有22個,運動員2034人,其中女運動員36人。總人數比前3屆的總和還要多,初步顯示了奧運會的魅力。雖然奧運會比賽項目在1906年的特殊奧運會上已得到精簡,但本屆為了配合法蘭西─不列顛世界博覽會,更多地吸引參加國和觀眾,組織者又將比賽項目增加到22種109項之多。新增設的項目為古式宮廷網球、水上摩托、短柄牆球、曲棍球等。另外還第一次列入了花樣滑冰。
申辦籌備
申請舉辦第4屆奧運會的候選城市有德國的柏林、義大利的米蘭和羅馬。顧拜旦想以古羅馬的輝煌文化感染和影響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於是在1904年國際奧委會第7次全會上,決定由羅馬承辦第四屆奧運會。但義大利因國內出現多次地震和火山爆發,經濟蒙受重大損失,遂在1906年的雅典屆間奧運會上,以財政困難無力興建多種競賽場館為由,宣布放棄主辦權。
羅馬的臨時棄權,使舉辦奧運會的時間只剩下兩年,時間緊迫,國際奧委會一時不知所措。這時,51歲的英國擊劍明星格倫菲爾代表英國體育界向顧拜旦表示,倫敦可以擔負起這個重任。顧拜旦聞訊大喜,他早就想過,也只有世界上的這個體育先進國家能完成這項重任了。
1906年,地位顯赫的格倫菲爾繼位,成為第26代德斯伯勒勳爵(Lord Desborough)。他出任倫敦奧運會組委會主席,積極進行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但要想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一切基本建設工作和浩繁的組織工作,必須付出超人的努力。驕傲的英國紳士們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世人一個滿意的答覆。英王愛德華七世也親自出面支持、過問奧運會的籌備事宜。不料英國政府不買英王愛德華七世的面子,拒絕給倫敦奧運會以任何財政資助。關鍵時刻,當時正在倫敦舉辦的法蘭西─不列顛世界博覽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集資4.4萬英鎊解決了經費問題。為此,東道主擬讓奧運會與這個博覽會同時舉行。
但國際奧委會鑒於上兩屆的教訓,對此不表贊同。顧拜旦認為奧運會應該獨立自主,不應該再重蹈覆轍。但就當時的情形來講,也實在無奈,只好遷就現實。他們惟一的希望是儘量減少博覽會對奧運會的干擾和影響。事實證明,1908年倫敦奧運會除了時間拖長一些以外,基本上沒受到什麼干擾和影響。因為這個博覽會之所以給倫敦奧運會組委會以資助,主要是為了維護大不列顛的民族榮譽。
倫敦組委會用上述贊助款專門修建了一座大型運動場,位於倫敦西郊並靠近法蘭西—不列顛世界博覽會,就當時的條件來看,這個體育場已經是很了不起的體育建築了,而且它的修建僅用了10個月,並第一次向觀眾提供了鋼結構的看台,氣勢頗為恢宏。博覽會的義舉和壯觀的奧林匹克建築群的落成,喚起了英國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們以現代體育發源地主人兼奧運會東道主的身份,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著奧林匹克世界。雖說當時還沒有專門處理技術問題的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但英國人並不在意,他們有自己的尺度、自己的規則。他們將碼改為米,將英里改為公里,還嚴格地審查了選手的業餘身份。這些做法曾使美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等國頗為惱火,甚至還同組委會發生了衝突。
不過,這些小小的麻煩不足以影響倫敦奧運會成為奧運史上初具規模的大賽。從1908年4月起,兩千多名運動員聚集到倫敦,開始了長達半年的馬拉松式角逐。
開幕式
倫敦奧運會開幕那天,氣候不佳,大霧迷天,雨下個不停。國王、王后及國際奧委會官員出席 了大會。在大會的開幕式上,英國人首倡了各代表隊統一著裝、在國旗引導下繞場一周的入場儀式,並要求各隊通過主席台時傾斜國旗向英王致敬。不料由此引出了許多麻煩。首先,俄國人強迫尚未獨立的芬蘭的選手在沙俄旗幟下入場,芬蘭人不願意。雙方爭執的結果是芬蘭人放棄使用自己的國旗,在百米開外跟在俄國隊的後面,如同一群散兵游勇,以此表示不滿與抗議。其次,傲慢的英國人因視美國為其屬地,而在會場上空升起所有參加國的國旗時,唯獨不升美國等兩三個國家的國旗。這引起了美國隊的不滿,他們的旗手在通過主席台時,目若無人,高舉國旗,不向英王致敬,致使會場一陣騷亂。對這些爭端組委會無力解決,因為英國和愛爾蘭選手之間也在鬧著矛盾,尚未完全獨立的愛爾蘭選手被迫代表英國比賽,他們也悶悶不樂。開幕式雖出現了一些糾紛,但某些作法,如代表團著統一服裝,在各自的國旗引導下列隊入場等,為以後各屆奧運會開創了先例。
奧運標誌
大賽獎牌
正面
獎牌正面描繪的是兩位女性為一名年輕的奧運冠軍佩戴月桂花環的場景。正中下方刻有“1908年倫敦奧運會”字樣。
背面
獎牌背面為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像。傳說這名聖戰者殺死了一條惡龍,解救了被困的公主。
奧運門票
1908年倫敦奧運會門票(右圖)
比賽項目
射箭
田徑
拳擊
擊劍
足球
體操
射擊
腳踏車
曲棍球
帆船
賽艇
網球
摔跤
馬球
拔河
橄欖球
長曲棍球
水上運動
跳水
游泳
水球
汽艇
Rackets
Jeu de paume
花樣滑冰
比賽場館
1908年倫敦奧運會的主場館為白城體育場。這座體育場在10個月之內興建完成,不花政府一毛 錢,主要是來自英法聯合舉辦的博覽會經費,倫敦組委會用上述贊助款專門修建了一座大型運動場,位於倫敦西郊並靠近法蘭西—不列顛世界博覽會。看台可容納7萬餘名觀眾。田徑場首次採用煤渣跑道,周長536.45米;場內除了田賽的跳部、擲部場地,尚有體操、角力及足球比賽場;另外,還在場地中間修建了一個100米長、15米寬的游泳池和一個跳台;後來又在跑道的外側,加建了一條周長666米的腳踏車賽道。白城體育場是一個集合四種功能於一個7萬人的綜合體育場,這種體育場在歷屆奧運會中,是唯一的,也是非常特別的一座。
就當時的條件來看,這個體育場已經是很了不起的體育建築了,而且它的修建僅用了10個月,並第一次向觀眾提供了鋼結構的看台,氣勢頗為恢宏。博覽會的義舉和壯觀的奧林匹克建築群的落成,喚起了英國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們以現代體育發源地主人兼奧運會東道主的身份,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著奧林匹克世界。
比賽情況
本屆參賽國家共22個,運動員2034人,其中女子36人,總人數比前三屆的總和還要多,東道主派出了最龐大的選手團,達710人;法國次之220人;瑞典15 6人,居第三位,首次參賽的有冰島、紐西蘭、俄國、土耳其和芬蘭。1900年,亞洲的印度曾有一名運動員隨同英國隊參加了巴黎奧運會,使歐美、亞、大洋洲均有代表參加當屆運動會,只是缺少非洲國家;1904年,非洲與歐、美大洋洲均有代表,但亞洲缺席。本屆土耳其隊與會,使奧運會首次五洲代表聚會,對奧林匹克日益國際化具有歷史意義。
本屆共設有24個大項,首次列入的有曲棍球、水上摩托和一些奇異不常見的項目,如熱傑球,這是一種法古老的類似網球打法的球。這項比賽在奧運會上壽命不長,以後只在第七屆列入過。大會還第一次列入了花樣滑冰。比賽是在人工冰場進行的。女子參加的項目只有 網球、射箭和花樣滑冰。倫敦奧運會田徑賽共27個項目,創16項奧運會紀錄,其中有5項高於當時的世界最佳成績。在項目上也有所翻新。
田徑運動在英國有相當長的歷史與傳統,而美國在前幾屆奧運會上都顯示了很強的實力,因此,這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成了最吸引人的項目。本屆奧運會報名參加田徑比賽的選手多達455人,來自20個國家。具體項目有些變化:取消了立定三級跳遠,增設了希臘式的擲標槍、擲鐵餅和接力賽跑等。最早的接力賽是1600米接力,4位接力選手跑的距離分別是:第一、二兩棒均為200米,第三棒400米,第四棒800米。
比賽期間,倫敦陰雨連綿,令美國選手極不適應,許多選手輸給了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在27項比賽中只拿了15項冠軍。其中除了100米冠軍是南非選手、200米冠軍是加拿大選手、標槍冠軍是瑞典選手之外,餘下的8項冠軍全部被英國隊奪得。
英國隊成績好自然與他們的傳統有關,但與裁判的偏袒似乎也有聯繫。這次比賽的裁判大都來自英國,因而在很多場合很難說他們都是公平的。其中在400米金牌的爭奪戰中,就曾引起美國選手的抗議。當時的400米比賽並不分道,決賽時共有3名美國選手和1名英國選手。起跑後美國有兩名選手並肩齊跑,有意阻擋英國選手霍爾斯韋爾;當霍爾斯韋爾繞外道超越時,美國選手卡彭特(John Carpenter)又有意無意地用肘部頂撞霍爾斯韋爾;當霍爾斯韋爾超過他時,他又用手抓人家的短褲。因此,英國裁判宣判這次比賽無效,重新進行, 但必須取消卡彭特的比賽資格。另兩名美國運動員認為判罰不公,對此表示抗議而拒絕參賽。因而最後出現了英國選手霍爾斯韋爾一人進行400米決賽而輕取金牌的“世界紀錄”。據說,現在的400米分道賽,就源於本屆400米決賽時的判罰之爭。
倫敦奧運會上最令人難忘的是馬拉松比賽,為了便於王室成員能見識這項精彩比賽的起跑,組委會將起點定在倫敦郊外溫莎王宮的草坪前,終點為奧運會賽場國王包廂處,第一次使比賽距離達到42.195公里。這便是今日馬拉松長跑正式距離的由來。
6月24日,56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由於那天氣候炎熱,空氣濕度大,29名選手不得不中途放棄比賽。30歲的南非選手赫夫龍在22公里處領先,並一直保持優勢到40公里處左右。但漸漸地,赫夫龍支持不住了。一個叫彼得里(Dorando Pietri)的義大利廚師從後面追趕上來,而且越跑越快,獲得了領先的優勢。跑進體育場後,只見他目光呆滯,兩腿發抖,看了半天不知往哪個方向跑。猶豫 片刻之後,他選擇了相反的方向,沒跑幾步就倒下了。他掙扎著站起來,在旁人的指點下掉轉方向,可跑了沒幾步又倒下了,就這樣反覆了好幾次。在眼看第二名選手就要追上來之際,兩位工作人員出於好意扶著他衝過終點,奪得勝利。但在24小時之後仲裁委員會判定彼得里依靠別人的幫助奪得最後勝利,而取消了他的冠軍資格,金牌由第二位到達終點的美國人海斯獲得,銀牌歸南非的赫夫龍。英國王后亞歷山德拉為了安慰失望的彼得里,捐了一個獎盃,並在閉幕式上親手將其贈予彼得里,以示同情和鼓勵。
參賽國家
參賽國家及地區分布本屆奧運會有22個國家報名參加。其中芬蘭,土耳其,紐西蘭(做為澳大拉西亞的一部分)是首次參加奧運會。
阿根廷
澳大拉西亞
奧地利
比利時
波希米亞
加拿大
丹麥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英國
匈牙利
義大利
荷蘭
挪威
俄羅斯
南非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美國
獲獎情況
倫敦奧運會最大的勝利者是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英國,一共獲56枚金牌、50枚銀牌、39枚銅牌;美國隊獲金、銀、銅牌數依次為23、12、12;瑞典獲金、銀、銅牌數依次為8、6、11。英國為了炫耀本國的成績,公布了各國獲得獎牌的統計數字,開了以後歷屆奧運會設立各國“獎牌榜”的先河。這樣雖增加了各隊競爭的氣氛,但也導致了此後所謂“國家主義”與“獎牌主義”的爭論,促使日後國際奧委會不得不在憲章中明文規定奧運會是運動員個人及團隊之間的比賽,而非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
另外,從這屆奧運會起,奧運會的獎牌開始規範化。其標準樣式,是1907年5月在國際奧委會全會上制定的,直徑為60毫米,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制定的統一圖案,反面由主辦國設計,以突出國際奧委會的地位和作用。
獲金運動員
大項 | 小項 | 金牌運動員 | 大項 | 小項 | 金牌運動員 |
馬球 | 男子 | 英國隊 | 田徑 | 男子跳遠 | 艾恩斯(美國) |
曲棍球 | 男子 | 英國隊 | 田徑 | 男子跳高 | 波特(美國) |
牆網球 | 男子雙人 | 埃斯特/彭內爾(英國) | 田徑 | 男子標槍 | 萊明(瑞典) |
牆網球 | 男子單人 | 埃文·諾爾(英國) | 田徑 | 男子撐桿跳高 | 庫克(美國) |
橄欖球 | 男子 | 澳大拉西亞 | 田徑 | 男子古典式鐵餅 | 謝里登 |
賽艇 | 男子四人無舵手 | 卡德摩爾/加爾蘭/馬克尼頓/史密斯(英國) | 田徑 | 男子自由式標槍 | 萊明(瑞典) |
賽艇 | 男子雙人無舵手 | 份寧/湯姆森(英國) | 體操 | 男子團體 | 瑞典隊 |
賽艇 | 男子八人單槳有舵手 | 英國隊 | 體操 | 男子個人全能 | 阿爾貝托(義大利) |
賽艇 | 男子單人雙槳 | 布萊克斯塔夫(英國) | 網球 | 男子室內雙打 | 巴雷特/戈爾(英國) |
射擊 | 男子1000碼自選步槍臥射 | 米爾納(英國) | 網球 | 女子室內單打 | 史密斯(英國) |
射擊 | 男子100米跑鹿雙發 | 文南斯(美國) | 網球 | 男子室內單打 | 戈爾(英國) |
射擊 | 男子100米跑鹿單發 | 斯萬(瑞典) | 網球 | 男子雙打 | 多爾泰/希利亞德(英國) |
射擊 | 男子100米跑鹿單發團體 | 瑞典隊 | 網球 | 女子單打 | 錢伯斯(英國) |
射擊 | 男子25碼小口徑步槍顯現靶 | 斯泰爾斯(英國) | 網球 | 男子單打 | 里奇(英國) |
射擊 | 男子25碼小口徑步槍移動靶 | 弗萊明(英國) | 跳水 | 男子三米跳板 | 齊納(德國) |
射擊 | 男子300米自選步槍三種姿勢 | 黑格魯德(挪威) | 跳水 | 男子十米跳台 | 約翰松(瑞典) |
射擊 | 男子50碼軍用步槍團體 | 美國隊 | 游泳 | 男子100米仰泳 | 比貝爾施泰因(德國) |
射擊 | 男子50米手槍 | 范阿斯布洛克(比利時) | 游泳 | 男子100米自由式 | 丹尼爾斯(美國) |
射擊 | 男子50米步槍臥射 | 卡內爾(英國) | 游泳 | 男子1500米自由式 | 泰勒(英國) |
射擊 | 男子50和100碼小口徑步槍團體 | 英國隊 | 游泳 | 男子200米蛙泳 | 霍爾曼(英國) |
射擊 | 男子全口徑步槍團體 | 挪威隊 | 游泳 | 男子400米自由式 | 泰勒(英國) |
射擊 | 男子步槍團體 | 美國隊 | 游泳 | 男子4200米自由式接力 | 英國隊 |
射擊 | 男子多向飛碟 | 尤因(加拿大) | 摩托艇 | 男子60英尺以下級 | 雷德伍德(英國) 斯羅尼科羅弗特(英國) |
射擊 | 男子飛碟團體 | 英國隊 | 摩托艇 | 男子8米級 | 斯羅尼科羅弗特(英國) |
射箭 | 男子50米大陸式單輪 | 格里索(法國) | 摩托艇 | 男子9米級 | 雷德伍德(英國) |
射箭 | 女子全國式雙輪 | 紐沃爾(英國) | 摩托艇 | 男子公開級 | 特布羅恩(法國) |
射箭 | 男子約克式雙輪 | 多德(英國) | 拔河 | 男子 | 英國隊 |
拳擊 | 男子71.67公斤以上級 | 奧爾德姆(英國) | 腳踏車 | 男子場地腳踏車100公里 | 巴特利特(英國) |
拳擊 | 男子52.62公斤以下級 | 托馬斯(英國) | 腳踏車 | 男子場地腳踏車雙人2000米 | 奧弗雷/希萊斯(法國) |
拳擊 | 男子52.62-57.15公斤級 | 岡恩(英國) | 腳踏車 | 男子場地腳踏車20公里 | 金格斯布里(英國) |
拳擊 | 男子57.15-63.5公斤級 | 格雷斯(英國) | 腳踏車 | 男子場地腳踏車5000米 | 瓊斯(英國) |
拳擊 | 男子63.5-71.67公斤級 | 道格拉斯(英國) | 腳踏車 | 男子場地腳踏車團體1980碼追逐賽 | 英國隊 |
水球 | 男子 | 英國隊 | 腳踏車 | 男子場地腳踏車一圈爭先賽 | 詹森(英國) |
田徑 | 男子100米跑 | 沃克(南非) | 兜網球 | 男子 | 加拿大隊 |
田徑 | 男子10英里競走 | 拉爾納(英國) | 帆船 | 12米型(混合) | 英國隊 |
田徑 | 男子110米跨欄 | 史密斯(美國) | 帆船 | 6米型(混合) | 英國隊 |
田徑 | 男子1500米跑 | 斯巴達德(美國) | 帆船 | 7米型(混合) | 英國隊 |
田徑 | 男子200米跑 | 克爾(加拿大) | 帆船 | 8米型(混合) | 英國隊 |
田徑 | 男子3200米障礙 | 拉塞爾(英國) | 摔跤 | 男子古典式93公斤以上級 | 韋斯(匈牙利) |
田徑 | 男子3500米競走 | 拉爾納(英國) | 摔跤 | 男子古典式66.6公斤以下級 | 波羅(義大利) |
田徑 | 男子3英里跑團體 | 英國隊 | 摔跤 | 男子古典式66.6-73公斤級 | 馬滕松(瑞典) |
田徑 | 男子400米跑 | 雷爾斯維爾(英國) | 摔跤 | 男子古典式73-93公斤級 | 維克曼(芬蘭) |
田徑 | 男子400米跨欄 | 培根(美國) | 古典網球 | 男子個人 | 高爾德(美國) |
田徑 | 男子4100接力跑 | 美國隊 | 花樣滑冰 | 混合雙人 | 布格爾/許布勒(德國) |
田徑 | 男子5英里跑 | 沃伊特(英國) | 花樣滑冰 | 男子特殊圖形 | 帕寧(俄羅斯) |
田徑 | 男子800米跑 | 斯巴達德(美國) | 花樣滑冰 | 女子個人 | 塞耶斯(英國) |
田徑 | 男子馬拉松 | 海斯(美國) | 花樣滑冰 | 男子個人 | 薩爾霍夫(瑞典) |
田徑 | 男子立定跳遠 | 尤里(美國) | 擊劍 | 男子佩劍團體 | 匈牙利隊 |
田徑 | 男子立定跳高 | 尤里(美國) | 擊劍 | 男子佩劍個人 | 福克斯(匈牙利) |
田徑 | 男子鏈球 | 弗拉納根(美國) | 擊劍 | 男子重劍團體 | 法國隊 |
田徑 | 男子鉛球 | 羅斯(美國) | 擊劍 | 男子重劍個人 | 阿利貝 |
田徑 | 男子三級跳遠 | 艾亨(英國) | 足球 | 男子 | 英國隊 |
田徑 | 男子鐵餅 | 謝里登(美國) |
獎牌榜
名次 | 國家或地區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計 |
1 | 英國 | 56 | 50 | 39 | 145 |
2 | 美國 | 23 | 12 | 12 | 47 |
3 | 瑞典 | 8 | 6 | 11 | 25 |
4 | 法國 | 5 | 5 | 9 | 19 |
5 | 德國 | 3 | 5 | 4 | 12 |
6 | 匈牙利 | 3 | 4 | 2 | 9 |
7 | 加拿大 | 3 | 3 | 7 | 13 |
8 | 挪威 | 2 | 3 | 3 | 8 |
9 | 義大利 | 2 | 2 | 0 | 4 |
10 | 比利時 | 1 | 5 | 2 | 8 |
11 | 澳大利亞 | 1 | 2 | 2 | 5 |
12 | 俄國 | 1 | 2 | 0 | 3 |
13 | 芬蘭 | 1 | 1 | 3 | 5 |
14 | 南非 | 1 | 1 | 0 | 2 |
15 | 希臘 | 0 | 3 | 1 | 4 |
16 | 丹麥 | 0 | 2 | 3 | 5 |
17 | 波希米亞 | 0 | 0 | 2 | 2 |
18 | 奧地利 | 0 | 0 | 1 | 1 |
19 | 荷蘭 | 0 | 0 | 1 | 1 |
- | 總計 | 110 | 106 | 102 | 318 |
重大事件
1.奧林匹克名言的產生
7月9日,是未安排比賽的星期天。大家出於宗教信仰的原因都到倫敦最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參加基督教禮拜活動。賓夕法尼亞大主教有感於彼得里的事跡,在講道時使用了一句:“在奧運會上,參加比取勝更重要。”這使在座的顧拜旦非常感動,他因此把這句話改編為“在奧運會上最重要的是參加,而不是取勝,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鬥爭,不是征服而是努力奮鬥。”自1908年起,這句名言成為奧林匹克的信念,出現在歷屆奧運會及有關奧林匹克活動的場合與刊物上,流傳至今。
2.奧運會被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從4月27日到10月31日,夏季運動會然後是秋季運動會(花樣滑冰,拳擊和團體項目:足球,曲棍球,橄欖球和長曲棍球)
3.首次為奧運會專門建了體育場
倫敦奧運會首次修建了游泳池,使奧運會游泳比賽結束了在海灣、河流和人造水池中比賽的歷史。
4.馬拉松規定長度
本屆奧運會最著名的就是馬拉松。最後長度被定為42公里195米,最後的195米就是從溫莎堡到皇家包廂的距離。自從1924巴黎奧運會後,這一距離成為了正式馬拉松的規定長度。兩個國家在同一名字下聯合參賽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一個代表團身份出席,代表團名字叫做澳大拉西亞。
5.花樣滑冰成為歐洲人的專利
英國、瑞典、俄國的運動員包辦了男單、女單和雙人的所有金牌。這次滑冰項目的設立,且使用人工冰場,都為以後冬季奧運會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6.體操運動發源地之一的德國,派隊在倫敦奧運會上進行體操表演。國際奧委會向德國體操隊授予了奧林匹克獎盃。
7.本屆奧運會為健全並建立奧運會的競賽規則及裁判制度奠定了基礎。
在拔河比賽時,按規則規定各隊選手只能穿運動鞋。當美國與英國警察隊對陣時,發現對手穿了帶鋼邊的皮靴,就向裁判提出抗議。但英國裁判不予理會,美國隊因此罷賽。最後英國3個隊包攬了前三名。為此,有人譏諷英國裁判為“愛國裁判”。
東道主英國裁判的執法態度,引起了國際奧委會的注意。本屆奧運會之後,國際奧委會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有關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聯繫,逐步健全並建立奧運會的競賽規則及裁判制度,改變了以前由國際奧委會與主辦國負責處理競賽及裁判問題的做法,規定今後裁判工作由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統一籌劃。這對維護奧林匹克的公平競爭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這屆奧運會建立的許多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除了籌委會編印所有競賽規程、規則以及安排的細節、宣傳海報等之外,對參賽選手的資格,尤其是業餘身份,也有嚴格的規定。個人項目,每國選手報名以12人為限。計量長度的單位,也改成公制。總之,本屆奧運會一反前兩屆奧運會給世人留下的不良印象,以其良好的組織工作和出色的設備引起了世人的關注,使奧林匹克理想逐步得到傳播。
英雄人物
多蘭多·皮特里
堅強的義大利人——糖果商多蘭多·皮特里,身著19號運動衫的義大利糖果商多蘭多·皮特里
從比賽一開始就跑在前面,他身材矮小,但步伐輕快。第一個進入了運動場,但此時他已精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錯了方向,後因疲勞過度 " ,幾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掙扎爬起,然後又向前跑去。離終點最後15米處,他又一次倒下了,並沒能再爬起來。兩位好心的醫生,攙扶著他走到了終點。因藉助了他人的力量,他被剝奪了獲金牌的資格,皮特里雖然是賽場上的失敗者,但他的名字以另一種方式——頑強精神,載入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史冊。英國王后亞歷山德拉為了安慰失望的皮特里,捐了一個獎盃,並在閉幕式上親手將其贈與皮特里,以示同情和鼓勵。
亨·泰勒
大贏家——英國選手亨·泰勒,游泳距離計算方法又從碼恢復為米制。6項比賽中有5項超過世界最好成績。在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獲兩枚金牌的美國查·丹尼爾斯這次又獲得了100米自由式冠軍,成績1分05秒6。英國的亨·泰勒先後在400、1500米自由式中獲勝,成績分別為5分36秒8和22分48秒4,他還在4x200米接力賽中與隊友合作奪得冠軍,共獲3枚金牌,是本屆奧運會獲金牌最多的游泳運動員。
沃·懷南斯
優秀射手兼藝術家——美國選手沃·懷南斯,奧運會射擊項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直處於 不穩定狀態。不僅項目經常變換,而且時多時少。上屆沒有列入,這次一下達到15項。本屆東道主成績最佳,獲得其中6項冠軍,美國次之,為3項。在這次“跑鹿”雙發射擊中獲得冠軍的美國選手沃·懷南斯,不僅是位優秀射手,而且是一個藝術家。1912年奧運會文學藝術賽中,他又以《來自美國的飄泊者》浮雕獲金牌。而在“跑鹿”單發射擊比賽中,瑞典人奧斯卡·斯瓦恩以60歲高齡奪取冠軍,成為奧運會歷史上奪得金牌年齡最大的選手。
趣聞拾零
人滿為患的體操場
奧運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的比賽項目和規則,體操比賽時,對參賽人數也不加限制,誰願意參加都可以,甚至可以當場舉手報名,當場比賽。結果,這屆體操比賽人數最少的隊有16人,最多的竟達60多人,成為奧運會史上參加體操比賽單個隊人數最多的一次盛會。
父子 同是神槍手
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射擊"跑鹿"單發賽中,61歲的奧斯卡·斯旺以25環的成績獲金牌。在團體賽中,又與兒子並肩作戰,為瑞典隊獲冠立下了汗馬功勞,父子倆一同登上了領獎台。留著長長白鬍子的老斯萬不但參加了倫敦奧運會,而且參加了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和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以72歲高齡成為奧運史上年紀最大的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