倢伃

倢伃為宮中女官名。 漢武帝 時置。自 魏 晉 至 明 多沿設。《漢書·昭帝紀》:“ 孝昭皇帝 , 武帝 少子也。母曰 趙倢伃 。” 顏師古 註:“倢,接幸也。伃,美稱也。故以名宮中婦官……字或並從女。”《漢書·外戚傳上》:“ 武帝 制倢伃、娙娥、傛華、充依,各有爵位……倢伃視上卿,比列侯。”參見“ 婕妤

簡介

妃嬪稱號,一作“婕妤”。其名之意,據《漢書·外戚傳》顏師古注,“倢,言接幸於上也。伃,美稱也。”漢武帝置,為妃嬪之首。元帝時因增設昭儀,退居第二。曹魏時退居十二等中的第九。晉時尚在九嬪之內。南朝宋以下,降至九嬪以下,至清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