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驅動

倍速驅動:指的就是通過運動評估及插幀補償的方法來最佳化液晶電視動態效果的一種技術,而“倍速”一般指的是“雙倍速”,也就是把驅動刷新頻率從50Hz提升為100Hz。它是基於ME/MC技術的。所謂ME/MC,就是指運動預測/運動補償技術,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判斷前後圖像的區別,在其中插入過渡幀的技術。

原理

電影之所以能夠把膠片中獨立的若干幅靜止圖片連成動態畫面,就是利用人眼對光成像畫面存在殘留延時,通過快速切換一組圖片而達到連續播放的視覺效果。最初的電影是每秒播放16格膠片畫面。但是人們很快就覺得每秒只有16格的電影看起來並不是那么流暢理想,動作看起來還是存在跳躍感,因此又變成每秒播放24格膠片畫面,讓動態畫面更加平滑自然。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數傳統電影院裡面也採用這樣的放映方式,這也是很多電影發燒友偏愛採用24幀播放模式來欣賞原汁原味的影片的原因。

液晶倍速驅動技術最初提出的目的也是為了改善動態畫面的顯示效果。液晶顯示原理是通過電場驅動讓液晶分子產生偏轉,從而控制背光光線從玻璃基板透過量的多少,進而顯示出千變萬化的圖像效果。

但是液晶分子受電場驅動並發生偏轉是需要一定的回響時間的,這樣的成像方式決定了液晶天生存在圖像反應延時的問題,而使用者觀察到的效果就是我們常說的“液晶拖尾”現象,這種拖尾現象在顯示快速變化的畫面,如足球、賽車、格鬥遊戲等的時候尤其明顯。

為了減輕液晶的拖尾問題,不少廠商開始研發各種插幀補償畫面的方法來改善液晶電視的動態效果,也就是通過提高液晶的驅動刷新頻率的方式,讓原本每秒顯示50幀畫面的液晶電視,變成每秒顯示100幀甚至更多幀畫面。

現在我們常說的倍速驅動技術,基本上指的就是通過運動評估及插幀補償的方法來最佳化液晶電視動態效果的一種技術,而“倍速”一般指的是“雙倍速”,也就是把驅動刷新頻率從50Hz提升為100Hz。

現狀

目前國家對於倍速技術的命名還沒有統一的規範,因此在市場推廣的過程中,基本都是由各個廠家來各自命名。例如有的廠家會聲稱是200Hz四倍速驅動,有的廠家會聲稱是240Hz驅動,也有的廠家會聲稱是採用了120Hz+120Hz技術,因此才會給絕大多數消費者帶來煩惱。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100/120Hz、200Hz/240Hz的區別,這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的電視制式。在電視制式為50Hz的PAL制的地方,相應的二倍速/四倍速就需要達到100Hz/200Hz(包括歐洲大部和我國)。而在北美、日本等地,則是60Hz的NTSC制的天下,因此必須倍頻到120Hz/240Hz才能搞定。

因此對於我國的消費者而言,正常情況下平板電視應該是採用200Hz技術,如果說某一款電視具有240Hz技術,除非廠家特別說明可以對我國的PAL制電視信號自動識別和支持,否則只能在觀看N製片源時使用到這項技術。

技術詳解

由於近年來對於倍速驅動技術索尼是業內公認做的比較好的,所以今天筆者就拿索尼的Motionflow倍速技術做詳細的介紹。

2007年Motionflow 100Hz技術首次在索尼BRAVIA X300旗艦液晶電視上出現,時隔半年W380系列液晶電視也搭載了此項倍速技術,2008年年底Motionflow升級版本 Pro與Motionflow 200Hz兩種技術分別出現,這也是液晶電視世上首個四倍速驅動技術。

相對原本100Hz技術,經過對比兩幀畫面的運動矢量趨勢後,演算生成一幀新畫面插入到影片中以平滑圖像和減少拖影;而在Motionflow 200Hz技術中,則需要生成三幀新畫面進行插入,單純從新幀畫面的計算量上來看,已不是100Hz到200Hz的兩倍而是三倍!

另外在功能性方面,Motionflow 200Hz技術與100Hz技術相同,不僅支持從50Hz到200Hz(100Hz)與24Hz到192Hz(96Hz)兩種等比倍速演算,同時也支持從24Hz到200Hz(100Hz)的非等比的2:3 Pull Down演算。

技術區別

Motionflow Pro技術與Motionflow 100Hz、Motionflow 200Hz之間的區別

Motionflow Pro技術相對Motionflow 200Hz(100Hz)技術則有些陌生吧?其實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常簡單,Motionflow Pro是Motionflow 100Hz的功能加強版本,而Motionflow 200Hz則在Motionflow 100Hz處理演算能力上作為倍數級提升;Motionflow Pro的處理能力與Motionflow 100Hz相同,在功能上新增加了一種插黑模式的倍速技術,力求通過營造一定閃爍來體現電影膠片感。該技術之前多用於索尼的家用影院投影機中,考慮到本次索尼新發布的部分機型會採用到該技術,在此則作一些必要解釋。

在等比倍速與非等比倍速的處理方法中,三者基本相同,而Motionflow Pro技術所擁有的插黑技術由於普通意義上純粹插入黑畫面幀又有一些區別。索尼Motionflow Pro的插黑技術,會將兩種不同的黑畫面幀:低Gamma幀與高Gamma幀分別插入到影片中,以力求獲得更好的膠片及更自然的人眼影像殘留效果。

1.對應50Hz的訊源時:膠捲連續的A→B→C →D……四格,轉換後變成A→A→A→B→B→C→C→C→D→D……,即經過插黑處理之後就變成A→黑→A1→黑→A2→黑→B1→黑→B2→黑→C→黑→C1→黑→C2→黑→D1→黑→ D2→黑…的顯示,而不同的Gamma黑幀則表現為:A(低Gamma)→A(高Gamma)→A1(低Gamma)→A1(高Gamma)→B1(低Gamma)→ B1(高Gamma)→B2(低Gamma)→B2(高Gamma)→C(低Gamma)→C(高Gamma)……。

2.對應24Hz的訊源時:把訊源的A→B→C…(每畫面1/24秒),轉換成A→A1→A2→A3→B→B1→B2 →B3→C→C1→C2→C3…(每畫面1/96秒),經插黑後變成A→黑→A1→黑→B→黑→B1→黑→C…(每畫面1/96秒)的狀態,而不同的Gamma黑幀則表現為A(低Gamma)→A(高Gamma)→A1(低Gamma)→A1(高Gamma)→B(低Gamma)→B(高Gamma)→B1(低Gamma)→B1(高Gamma)→C(低Gamma)→C(高Gamma)…。

子場掃描

經過上述的介紹之後,您是否對倍速驅動技術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了呢?

而對於等離子電視來說很多消費者會看到400Hz/480Hz/550Hz/600Hz子場掃描的標識,從數字上來看要比之前提到的液晶電視的100Hz/120Hz/200Hz/240Hz震撼很多,他們到底是不是同一個技術參數呢?

我們可以很明確的說“不是!”在去年全球等離子巨頭松下推出的2008年VIERA等離子產品線中,就出現了400/480Hz子場掃描技術的描述,而今年2009新品又出現了550Hz/600Hz,這也讓很多人將它和液晶的倍速驅動技術畫上了等號,但究其實質,松下的子場掃描技術和液晶電視的倍速驅動技術則有著天壤之別。

子場掃描技術是指顯示圖像時,驅動等離子面板時每秒鐘的電流脈衝次數。這是因為等離子電視是通過控制電流讓其像素結構中電漿激發麵板上的螢光粉發光,當脈衝電流的頻率增加後,相當於單位時間內圖像的刷新率也增加了,等離子的發光亮度等指標也會隨之提升。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等離子的400/480Hz子場掃描技術並沒有涉及到ME/MC技術,和液晶的倍速驅動技術並沒有任何可比性。但通過前文描述我們也能發現等離子的發光過程非常接近CRT顯像管電視,因此這也是等離子顯示動態圖像時不易產生拖尾的根本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