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級別分析

修理級別分析

修理級別分析(Level Of Repair Analysis,簡稱LORA)是裝備保障性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裝備維修規劃的重要工具之一,其目的是為裝備的修理確定可行的、效費比最佳的修理級別或做出報廢決策,並使之影響設計。目前認為,LORA是一種系統性的分析方法,它以經濟性或非經濟性因素為依據,確定裝備中待分析產品需要進行維修活動的最佳級別。

修理級別劃分

而修理級別是指裝備使用部門進行維修工作的各級組織機構。通常多採用三級維修機構,即:

(1)基層級(O)

由裝備的使用操作人員和所屬分隊的保障人員進行維修的機構,只限定較短時間能完成的簡單維修工作,配備有限的保障設備和人員。

(2)中繼級(I)

比基層級(O)有較高的維修能力(有數量較多和能力較強的人員及保障設備),承擔基層級(O)所不能完成的維修工作。

(3)基地級(D)

具有更高修理能力的維修機構,承擔裝備大修和大部件的修理、備件製造和中繼級(I)所不能完成的維修工作。

軍兵種修理級別有所不同,但劃分的基本原則是相似的。通常需要考慮維修的任務、部隊的編制體制及維修原則等因素。

雖然預防性維修與修復性維修都有LORA的要求,不過有些預防性維修工作比較簡單,不需要複雜的分析,可以直接確定其修理級別,如保養就是在基層級進行的。對於複雜的維修工作,需要拆卸、分解等,必須通過LORA才能得到合理的修理或報廢的選擇。

LORA的總體流程

為了LORA的適用性,現將LORA的總體流程擬成下圖所示,並做幾點說明:

確定待分析產品

裝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有不同功能層次的零部件。如果對所有的零部件都進行LORA,既不經濟,也沒必要。因此,LORA中所指的待分析產品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包含產品的名稱,還必須要對裝備進行功能層次的劃分,並結合FMEA\FMECA的分析結果所確定的故障模式、影響及原因等。

例如:對於典型裝備,可以分成以下七個層次:系統、分系統、子系統、單元、部件、組件和零件,其中系統、分系統、子系統由於其結構複雜,大都可以進一步拆分,故當其發生故障後,不對其直接進行LORA;而對於零件,通常不需要進行修理。即:對於典型裝備,在進行LORA時所指的產品層次是單元、部件、組件。

此外,不能把子產品分配到比它所在產品的修理級別還低的修理機構去維修;一個產品棄件,其子產品也必須隨之棄件。

能否進行簡化的LORA

通常,非經濟性因素分析是LORA的基本方法,但在實際套用中卻比較麻煩。為了簡化起見,若能對待分析產品進行明顯的判斷,則可以採用簡化的LORA方法尋求合理方案。

選擇分析方法

LORA的方法有很多種,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的方法,同時,也可以運用相關方法進行分析評價,使決策更為合理。

修理級別分析的方法

決策樹法

在進行LORA時,為了簡化起見,有時可採用下圖所示的決策樹進行分析,初步確定待分析產品的LORA決策。

簡化的LORA決策樹法 簡化的LORA決策樹法

在上圖中,有四個決策點:

(1)在裝備上直接進行修理,是指所需時間短,技術水平要求不高,多屬於保養維護和較小的故障排除工作。

(2)報廢更換,是指故障發生地點將故障件報廢更換新件。它取決於報廢更新與修理的費用權衡,一般是在基層級進行。

(3)必須在基地級修理,是指故障件複雜程度較高,需要較高的修理技術水平或較複雜的機具設備。

(4)明顯地應在中繼級進行修理,是指機件修理所需人員和保障設備都是通用的,即使是專用的也不十分複雜。

應該指出,同類產品,由於故障部位和性質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修理級別決策。如果在四個決策點上,很難進行清楚地判斷,則不能套用該種方法。

非經濟性因素分析

該方法源於目前在國軍標中廣泛使用的相關理論。在進行LORA的過程中,有些非經濟性因素將影響或限制待分析產品進行維修的修理級別。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確定裝備中待分析產品在哪一級別修理或報廢。因此,非經濟性因素分析是目前進行LORA時常用的基本方法,也是LORA的特有方法。

經濟性分析

完成任何一項維修工作,都涉及到費用問題,因此可以把修理的經濟性作為決策因素。

經濟性分析的目的在於定量計算待分析產品在所有可行的修理級別上進行修理所需的費用,並通過比較,以選擇費用最低和可行的待分析產品的最佳修理級別。

在進行經濟性分析時,要分析各種與修理有關的費用,建立各級修理費用的分解結構,並制定評價準則,即通常僅計算那些直接影響修理級別決策的費用,包括:備件費用,修理人力費用,材料費用,保障設備費用,包裝、裝卸、儲存和運輸費用,訓練費用,設施費用,資料費用等。

針對不同的修理級別決策,發生的費用也不盡相同。如進行(O)與(I)決策,可能不需要計算包裝、裝卸、儲存和運輸費用。這便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增減、調整費用因素。

相似產品法

相似產品法是依據待分析產品與基準比較系統(已有確定的LORA決策方案的產品)之間存在的相以性(包括使用環境、維修環境及條件等因素),通過對比分析,進而得出待分析產品的LORA決策方案。

若對於簡單產品的基準比較系統可以是單一產品,而複雜產品的基準比較系統往往是取自多個裝備中的相似產品的組合體。

相似產品法在實際套用時比較簡單,但是,它必須以存在基準比較系統,以及待分析產品與基準比較系統在結構、功能和故障原因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為前提。因而,該方法可能由於找不到合適的基準比較系統或成熟的相關資料,而無法實施。

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目前比較通用的一種解決多目標的複雜問題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

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Delphi)又稱專家判斷法、專家估計法或專家打分法,依據系統的程式,採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的看法,經過反覆徵詢、歸納、修改,最後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預測的結果。

德爾菲法通常按照籌劃工作、專家預測、統計反饋和描述結果四個步驟進行,雖然簡單易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避免權威影響等好處,但也有其局限性,如:經過幾輪的操作,比較耗時;依然屬於專家的主觀判斷等。

專家評估法

通過如上所述,若單獨使用層次分析法則比較繁瑣,而單獨使用德爾菲法則相對耗時,故可以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與德爾菲法(稱融合後的方法為專家評估法,專家利用層次分析法中的確定、計算標度值的方法對每兩方案進行比較,進而確定出各方案的權重),確定待分析產品的LORA決策方案。

鑒於專家評估法比層次分析法簡單、比德爾菲法客觀,所以專家評估法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