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出好脾氣:人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

修出好脾氣:人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

泰國傳奇人物——白龍王告誡人們:人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脾氣不同,遭遇自然也不同。好脾氣的人,溫順、平和、忍耐,在哪裡都受歡迎。壞脾氣的人,暴躁、蠻橫,甚至無理取鬧,人們多會選擇避而遠之。《修出好脾氣》告訴我們身在塵世,好脾氣對我們有多么重要,”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一句話點明了本書的中心意思。好脾氣不僅是我們養生的關鍵,更是我們養心的關鍵。只有我們擁有了好脾氣,才可能擁有感恩,擁有滿足,擁有甘甜,才會有幸福的可能。《修出好脾氣》就是一本教會人們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脾氣,與人和善相處,從而一順百順本書從不同的方面展示出脾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修出好脾氣。書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小故事,文筆優美,風格清新,貼近生活,給人以啟迪。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給你帶來好福氣的智慧寶典

作者簡介

韓飛,男,生於1984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自小喜愛文學,一直堅持寫作,在各類報刊發表詩文百餘篇,在中文線上及磨鐵中文網連載小說130餘萬字。

圖書目錄

一、人在荊棘,不動不刺
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002
黑暗是白天的補丁/007
克制是心靈之閘/013
低調是一件護身符/018
堅守高貴/023
家和貧也足/028
閒談莫論人非/033
大樹底下不長草/038
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042
鋒芒從來誤英雄/047
成熟的稻穗多彎腰/052
二、世已桑田,心無滄海
自知者明/058
善變者勝/063
快樂無須指南/067
生氣不如爭氣/072
認錯未必是輸/076
人生若只如初見/081
一次傷害一次成熟/085
荼不爭春/089
振衣千仞崗/093
緩字可以免悔/098
積德可以邀天/102
三、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因為得舍,所以捨得/108
放下是一種懂得/112
善忘是一種佳境/117
不須勞碌過平生/121
悲喜隔層窗戶紙/126
貪慾是生活的死敵/130
水是最堅強的力量/134
屈辱是片沃土/138
苦難是朵筋斗雲/143
計較是心的縫隙/147
謝謝你同我作對/152
四、境由心造,相隨心生
無常便是有常/158
做自己的主角/162
養身莫過於養心/167
幽默養心第一法/171
感動是溫暖的諾言/175
多點欣賞,就少點矛盾/179
百世勸人以書/183
與高雅碰杯/187
飛升到圍城之巔/191
此心安處是吾鄉/195
歲月隨心終淡然/199
一、人在荊棘,不動不刺
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
黑暗是白天的補丁<
克制是心靈之閘<
低調是一件護身符<
堅守高貴<
家和貧也足<
閒談莫論人非<
大樹底下不長草<
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鋒芒從來誤英雄<

序言

在紅塵中修行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的地點不是天國,而是喧囂的紅塵。
只有紛紛攘攘的俗世才是紅塵。紅塵中有官場富貴,有田園山林。一個“紅”字,代表著世間的種種誘惑,象徵著人們的追求與欲望。一個“塵”字,代表著世間的種種苦痛,象徵著人們的明了和體悟。得與失,悲與喜,這是紅塵中永恆的變奏。
生活在紅塵中的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自然逃不脫凡夫俗子的稟性。我們喜歡安逸,貪愛順境。可是,這個世界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永遠都不可能完美。在紅塵中修行,我們要做的就是轉識成智,轉情成慧,用情感的智慧去修補生活的殘缺,去撫平人生的波瀾。
從前,有一位滿臉愁容的老人,七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成家,每日四處流浪。他渴慕的眼神告訴人們,他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終於有人忍不住了,問他到底在找什麼。
他說:“我在尋找一個完美的女人,然後與她成家!”
那人就問他:“按照你的年齡,你一定旅行過很多地方,難道你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完美的女人嗎?”
老人嘆息了一聲說:“我碰到過一個,也僅僅是一個。她真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完美的女人!”
那人非常納悶,“那么,你為什麼不娶她呢?”
老人痛苦地說:“可是,她在尋找一個完美的男人。”
生命就是如此充滿悖論。我們的生命中充滿了隨處可見卻在我們心中毫無意義的東西,心中渴慕的事物十分稀少,且永遠遙不可及。多少人從生到死,都仿佛處在開始階段,這構成了與生俱來的遺憾與痛苦。於是,有人看破了紅塵,或明了、體悟到世間的真相,或什麼都不想要了。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不破紅塵。暴雨如注,有人關注的是淋濕的衣服,有人渴盼的是雨後的彩虹;面對同一場電影,有人號啕大哭,有人會心一笑;看到卑賤的泥土,有人嫌棄它的骯髒,有人則讚許它能長出果腹的莊稼和美麗的鮮花。
在紅塵中翻滾,每個人的際遇不同,對世界的感悟也不同。同樣是面對著浩浩江水,孔子慨嘆的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白居易看到的是“春來江水綠如藍”,蘇軾自傷的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楊慎想到的則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即使同樣感到人生苦短,每個人選擇的應對也不同。有的人遁入深山,漁樵互答,最終老於戶牖之下;有的人秉燭夜遊,歡飲達旦,追求的是“人生得意須盡歡”;有的人則是焚膏繼晷,惜時如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人生在天地之間,與無窮無盡的空間、無始無終的時間相比,確實十分渺小。但是,這種渺小只是相對的。蜉蝣朝生而暮死,最多只能活十八個小時。可對它而言,這也是彌足珍貴的一生。所以,無論存活的時間長短,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這是古往今來人們不厭其煩的追問。有人說夸父為逐日而生,精衛為填海而生,孔子為仁而生,孟子為義而生……這只是後人的歸納,估計他們自己活著的時候也給不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英國哲學家羅素被稱為“未來年代的先知”,他認為,人的一生有三種追求:渴望愛情、追求知識、同情苦難。從愛情中他發現美好,從知識中他獲取力量,對人類苦難的同情使他意識到人生的責任。羅素的一生從未停止過對這三樣事物的追求。即使這樣,羅素依然十分苦惱和痛苦,他說:“這三股激情,像陣陣巨風,把我在痛苦的海洋的路途中吹得任意東西,變動無常,直吹到了絕望的邊緣。”
不過,偉人與凡人的不同之一就在於他們一往無前的執著。哪怕羅素為之頭破血流,卻依然動力十足。這就是羅素的修行。
也許有人會認為,名人的經歷無法複製,名人的毅力也少有人擁有。可是,人生的修行是無關身份的。哪怕是弱小的動物,也有自己的追求。蟬在黑暗的地下潛伏兩到三年,最長可達十七年,方才有機會迎來一個夏天的光明。可是,它們從不為自己的命運而哀嘆,而是精神抖擻地放聲歌唱。這一刻,沒有人能輕視蟬的短暫。
在蟬高歌的時候,我們在樹下做的是什麼呢?是享受,是痛苦,還是期盼、無望、靜聽、恐懼或是妄想?在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時,秋葉凋零,蟬已經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有生便有死,我們逃避不了死亡這個話題。命運中的無常隨時可能奪走一個生命。三毛曾說:“其實人生的聚散本來在乎一念之間,死只是進入另一層次的生命,如果這么想,聚散無常也是自然的現象,實在不需太過悲傷。”這樣看來,死就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情,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我們只要安然就好。
遠離了必死的煩惱,我們只要思考如何生即可。
任何生命的延續,首先都是一種本能。在本能的背後,還有對夢想的追尋。在冥冥中,有一個目標讓我們矢志不移,那是生命意義的最高處。我們必須好好修行,積蓄力量,方有機會到達。
要修行,訣竅在哪裡呢?
我們需要修習取捨。常常,我們得非所欲,舍非所願,在取捨之間,平白耗費了諸多年華,卻依然兩手空空。如何準確把握,是我們需要具備的智慧。
我們需要修習承受。當厄運和苦難來臨時,我們的肩膀上扛著的是壓力,也是責任。我們不一定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但面對風雨,我們要挺直腰桿。人,屹立著便是最美的姿態。
我們需要修習堅持。日復一日,生活可能枯燥;年復一年,命途可能多舛。可長路總是連線著遠方,我們只能咬牙走下去,才有可能到達終點。修行,能讓這種煎熬一點點變成享受。
我們需要修習寬容。人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對我們青睞有加,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讓我們惺惺相惜。學會包容,學會欣賞,才算擁有廣闊的胸襟,不會被外物輕易左右。
我們需要修習淡定。生命中不妨大喜,生命中不需大悲。成功與失敗、悲傷與快樂都是人生的命題。我們享受了艷陽高照,就要準備好迎接雨橫風狂。期待那一刻,我們能無比從容。
我們需要修習超脫。世事太過浮躁,難免會讓我們的心靈染上塵埃。面對誘惑,我們要堅守自己的美好;面對得失,我們要保持寵辱不驚的悠然。一次超脫,便是人生的一次飛躍。
我們需要修習感恩。危難之時,有人為我們伸出雙手;迷惘之際,有人為我們指點迷津。當我們揚帆起航,越行越遠,我們有理由深深銘記人性的無私之美。
錢鍾書說:“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的。”人的修行針對的也是精神層面。取捨、承受、堅持、寬容、淡定、超脫、感恩……這些都是人生的積極態度。
態度決定著人生的走向。也許,我們曾經飽受挫折,我們曾經迷惘彷徨,我們曾經信心全無,我們曾經絕望落寞。然而,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的人生就還將繼續。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經歷愈發豐富。當我們翻過一道道山嶺,回望自己走過的路時,我們才恍然發覺,原來自己一直在成長。
是的,我們一直在成長。哪怕我們容顏老去,我們的情感、閱歷卻與日俱增。就像是一棵老樹縱然主幹腐朽,卻也會長出新的枝丫。縱然它橫臥在地上,對天空的嚮往卻從不會改變。這就是最寶貴的人生態度。
在曾經感動過我們很多次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中,田潤葉因為青梅竹馬的孫少安早早結婚,而被迫嫁給了自己並不喜歡的李向前。婚後,無論李向前對她多么好,她一直抱著牴觸的態度。最終,李向前在絕望之中出了車禍,變成了殘疾。這時,田潤葉的犧牲精神被喚醒,她自願走近了這個失去雙腿的人。田潤葉的遭遇讓人惋惜,因為她一度因為愛情被摧殘而迷失自己,最終陷入一段不幸的婚姻。好在,對於活著的人而言,還有修行的機會,可以在餘下的日子裡去感受大愛,感受不捨,感受難忘。
人生的修行,修的便是這種態度。早早領悟這種態度,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命中便會少卻許多迷惘,也能儘快讓苦痛變成快樂。
在紅塵中修行,無論風雨,讓我們面帶微笑,一路走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