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學者梅棹忠夫於1963年從產業結構演進角度提出來的。1967年日本科學技術和經濟研究團體首次給信息化下了定義:指在整個社會經濟結構中,信息產業獲得長足發展並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一種社會變革的歷史進程。隨著全球範圍內信息化實踐的不斷演進與深入,人們對信息化這一概念的認識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豐富。2005年底,我國在《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明確指出: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成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
發展及涵義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全球信息化而提出的一種未來城市的發展模式。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著名學者曼紐爾·卡斯泰爾(Mannuel Castells)最早提出了“信息化城市”的概念。目前,信息化城市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和標準,但普遍的看法是: 城市是占主導地位的產業是信息產業,就業人口占主導地位的產業是信息產業,城市中主要的生活和生產方式都是基於信息技術和設備的支持,這樣的城市可稱之為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城市的核心是信息產業的發展。
發展策略
信息化城市是信息網路的重要節點及信息高度集聚與擴散的中心,它們主要的發展策略為:
1、大力發展信息基礎設施;
2、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水平;
3、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力度;
4、推進企業信息化及電子商務;
5、高度重視信息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