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俠客行
朝入主人門,暮入主人門抄,思殺主讎謝主恩。
主人張鐙夜開宴自,千金為壽百金餞。
秋堂露下月出高互,起視廄中有駿馬,匣中有寶刀動。
拔刀躍馬門前路,投主黃金去不顧。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俠客行:樂府篇名,《樂府詩集》入《雜曲歌辭》。古樂有《遊俠曲》,唐李白、元稹、溫庭筠寫過與《遊俠曲》內容相類的《俠客行》,郭茂倩《樂府詩集》收在《遊俠曲》,實承認了《俠客行》為樂府篇名。
2.讎(chóu):同“仇”。
3.鐙(dēng):燈,油燈。
4.壽:以金帛贈人,祝人長壽。《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餞(jiàn):餞別,設酒食送行。為送俠客上路去為主人報仇而設。
5.廄(jiù):馬圈。
6.投主黃金去不顧:寫俠客堅決拒絕主人的贈金。投主,拋置下來給主人。
白話譯文
清晨進入主人家門,晚上進入主人家門,決心殺死主人的仇敵報答他的大恩。
主人點亮明燈在夜裡設宴相請,奉上千金視壽又以百金為他餞行。
秋夜堂下露水凝結月亮高照,起身探視廄中的駿馬撫模藏在匣中的寶刀。
拔出刀來躍上駿馬出門上路,拋下主人贈送的黃金不屑回頭一顧。
創作背景
《俠客行》為樂府舊題。此詩為何景明寫俠客形象的擬作,屬何景明的前期作品。俠客形象的主題,在中國文學歷史中常作為一種反抗現實的倫理價值觀念、追求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象徵。何景明不僅僅是一個憂國憂民、積極進取、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政治家,也不僅僅是一個追求“發乎情止乎禮義”這種情感形式的謙謙君子。他生性耿介,鄙榮利,面對權,有“金剛怒目”式的剛勇。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載,他曾傲放地以閉目養神、甚至乾脆坐於便桶之上來蔑視時輩附庸風雅的社集。此詩即是表達其對不為形形式式之外物所役的獨立人格和行藏由我的自由精神的羨慕。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是一首樂府詩,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慷慨任俠、重義輕利而有獨立人格的人物形象。
詩的開頭三句,說早上去主人家,晚上又去主人家,是為了殺主人的仇敵而報主人的恩遇。“朝入主人門,暮入主人門”語言不避重複,頗有古拙之味。“朝”、“暮”一字之差,卻暗寫出早上“思殺主仇”的請命與晚上已“報主恩”提仇頭而歸的復命,顯出俠客仗義報恩的雷厲風行。“思殺主仇”承“朝入”一句,“報主恩”承“暮入”一句脈絡清晰。
接下來的四、五句,寫主人連夜張燈掛彩,設宴慶賀,以千金為禮祝俠客長壽,以百金作餞別之貲。其不惜財帛籠絡人心,隱證上文之“恩”,而極寫酬贈之豐厚,復為下文俠客求義不取利、棄金而辭張目。
之後的三句筆鋒又轉到寫俠客上。他在觥籌交錯中豪飲不醉,對於堆在眼前的金銀珠玉視若未見,念念不忘的只是象徵自己俠義人格的駿馬與寶刀。終於他忍不住離席而出,足踏秋露,頭頂明月,到馬廄中去省視自己那物化的靈魂馬和刀“秋堂”一句,雖作景語,但別含深意。露月的意象,既暗示俠客意識的清醒,又暗示俠客對駿馬寶刀的眷戀。
於是最後二句,作者便讓那位覺得恩已報,義已盡,理不可復留的俠客拔刀躍馬,棄金不顧,絕塵而去。那一種慷慨豪邁的氣概,瀟灑不羈的風神,令人嘆賞不已。李白《俠客行》中寫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行跡與此相近。
全詩貫穿了“俠義”二字。詩中將這種俠義從三個層面揭示出來:一是重然諾,輕死生,有恩必報;二是“所為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史記》中魯仲連語);三是進退自主,行藏由我,不作人身依附,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這後一點尤其重要。另外,詩中的“主人”,乃主客之主,不是主奴之主,因此俠客的行為完全是己意而非聽命。作者何景明性耿介,不阿權貴,尚節義鄙榮利,詩中的人物形象,多少有他的一點影子。
名家點評
清代文人沈德潛:生氣坌涌,音節亦健勁。(《明詩別裁集》)
原遼東學院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畢庶春:這首詩寫得音節鏗鏘流暢,格調剛健遒勁,俠士的重意氣、輕錢財,豪爽磊落的性格,在這明快的節奏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刻畫。就藝術風格而言,實在具有盛唐詩歌的特色。這首詩一反何景明自己清新秀逸的詩歌風格,寫得剛健奔放,反映出作者詩歌創作的多風格特點。(《遊俠文學漫話》)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李夢生:詩用樂府舊題,以寥寥數語,勾勒了一個重義輕利的俠士形象,十分生動飽滿。何景明的詩,以諧雅典麗著稱,這首詩卻豪氣乾雲,取法漢魏,質樸勁健。結尾兩句,通過動作的描寫,既突出了人物的品格,又留下充分的回想餘地,得虛實相成之妙。(《元明詩三百首注評》)
原語言文學所研究員、文學與社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喬力:(詩)寫傳統題材內容,讚揚俠客知恩必報,功成不受賞謝。他用戲劇性的表現手法敘事清晰生動,接受了漢樂府的藝術技巧。(《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詩歌卷(五)——遼、金、元、明》)
作者簡介
何景明(1483—1521),明代文學家。字仲默,號白坡、大復山人,河南信陽人。弘治進士,官至陝西提學副使。與李夢陽同倡復古,後因其反對模仿而發生爭議,為“前七子”代表人物,又為“十才子”之一。有《大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