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1. [informal dress;everyday clothes]∶——與適合節日或特殊場合穿的衣服相對照。
2. [civilian clothes;mufti]∶中式服裝。
引證解釋
指日常穿的服裝,區別於禮服、制服等。
《 宋史·輿服志五》:“士大夫皆服涼衫,以為便服矣。”《金史·禮志八》:“本朝拜禮,其來久矣,乃便服之拜也。可令公服則朝拜,便服則從本朝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大力將軍》:“一姬捧朝服至,將軍遽起更衣……拜已,以便服侍坐。”
《重回明末遼東·聽教睢陽 袁可立》:“楊太曦和沈壽崇一起來到沈壽崇在駙馬府居住的庭院中,遠遠看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身著一身儒雅青衣便服站立在院中。”
皇宮便服
![《淺雪青緞繡水仙壽字裳衣》](/img/8/f81/nBnauM3X0QTOyYzM4YTN0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2U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提起“便服”現在一般都認為是警察,那么下面給大家看一件清代同治時期的“便服”。
身長145、兩袖通長134、下擺周長230厘米。
便服,是春秋兩季后妃套在便袍外面的圓領、右衽左右開裾的外裝。
共釘五扣,上為素金扣,下為四個刻團壽字紋白玉扣,兩腋下各有一個彩色花絛撮成的大雲頭。下為開氣,長70厘米。外圍由品月緞織五彩牡丹、青色緞繡整墩水仙金團壽字、茶色緞織淺彩荷花三道花襁點綴而成。裝飾效果強烈,莊重大方。
裳衣以粉、綠、灰、金為主色,採用二、三潤色方法,使花紋顯得靈活逼真,繡工精細,用色淡雅,為同治時期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