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常規一般指糞便性狀、幽門螺桿菌檢測、糞便白細胞、糞便紅細胞、糞便顏色、糞寄生蟲卵、糞便隱血試驗(OBT)。
糞便性狀
介紹:
糞便性狀檢查,可幫助診斷各種腸道疾病。糞便俗稱大便,人或動物的食物殘渣排泄物。糞便的四分之三是水分,其餘大多是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脫了水的消化液殘餘、以及從腸道脫落的細胞和死掉的細菌,還有維生素K、維生素B。
正常值:
成形軟便。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便秘者糞便呈球狀硬塊。
粥狀或水樣稀便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
米湯樣便見於霍亂及副霍亂患者。
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狀為遠血,多屬食管、胃及十二指腸出血。
大便下血,色鮮紅為近血,為病在大腸或痔瘡出血;
大便溏泄,納少腹脹者為脾陽虛;
需要檢查人群:
大便異常,排便異常症狀者
注意事項:
檢查時要求:
1、因腸蠕動亢進或分泌增多所致。見於各種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尤其是急性腸炎時。大量黃綠色稀汁樣便(3000ml或更多)並含有膜狀物時應考慮到偽膜性腸炎。愛滋病患者伴發腸道隱孢子蟲感染時也可排大量稀水樣糞便。
2、根據糞便的性狀和組成,了解消化狀況,藉以粗略判斷胰腺外分泌功能。
3、正常糞便中的少量粘液因與糞便均勻混合不易查見,一旦有肉眼可見的粘液說明其量增多。
檢查前準備:
1、本檢查為肉眼檢查,不需要限制飲食種類。
2、糞便肉眼檢測前禁止服用止瀉藥或潤腸排便藥,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不適宜人群:
本檢查為常規檢查,沒有不適宜人群。
檢查過程:
肉眼觀察,注意糞便的性狀(硬便、軟便、稀便、水樣便、稀糊狀或稀汁樣便、溏便、米泔樣便、凍狀便、白陶土樣便、細條狀便)。
相關疾病
腸氣囊腫,老年便秘,非霍亂弧菌感染,結腸閉鎖,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小腸損傷,結締組織性腸炎,大腸癌,結腸癌,潰瘍性結腸炎
相關症狀
膿血便,黃綠稀溏,濕熱,胰石阻塞,不排胎便,痢疾樣大便,糞便硬結如羊糞狀,腸管出血,大便呈褐色,腹脹
幽門螺桿菌檢測
介紹:
幽門螺桿菌檢查,常用胃黏膜組織活檢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革蘭染色鏡檢及10%CO2分離培養。
正常值:
未檢出幽門螺桿菌。
臨床意義:
如果培養陽性即可確診。據研究認為該菌與以下疾病有關。
陽性見於消化性潰瘍:
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分離培養陽性率分別為57%-85%及86%-96%;
慢性胃炎:胃黏膜分離培養陽性率85%;
十二指腸炎:分離培養陽性率高,如果在活動期可高達100%。
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一天晚餐吃少渣飲食,晚上休息好。
(2)、檢查當日禁食(不吃早飯,不喝水,不服藥),不吸菸。
(3)、檢查前5-15分鐘進行咽部麻醉(胃鏡膠)以減輕不適。
(4)、檢查過程中不要緊張,與醫生密切配合,檢查時聽從醫護人員的指揮,緩慢深呼吸,以減少不適反應,而且能減少檢查時間。
(5)、檢查完畢後,保持30分鐘到1小時安靜休息。
(6)、檢查完畢後30分鐘禁食。
(7)、待吞咽動作恢復自如2小時後,再進飲食,以免食物吸入肺部。
(8)、活檢當日禁食刺激性食物。
檢查過程:
暫無相關信息
相關疾病
小兒消化性潰瘍,老年人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小兒慢性胃炎,小兒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炎
相關症狀
腹脹噯腐,飢餓時上腹痛,胃痛,腹脹,腹痛,噁心與嘔吐,消瘦,腹瀉
糞便白細胞
介紹:
糞便白細胞檢查是糞便常規中的一個項目,可以幫助了解消化與吸收功能,協助診斷消化系統疾病。正常糞便中不見或偶見,多在帶粘液的標本中見到,主要是中性分葉核粒細胞。腸炎進一般少於15個/HPF,分散存在。具體數量多少與炎症輕重及部位有關。小腸淡症時白細胞數量不多,均勻混於糞便內,且因細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認。結腸炎症如細菌性痢疾時,可見在量白細胞或成堆出現的膿細胞,亦可見到吞有異物不小吞噬細胞。在腸易激綜合徵、腸道寄生蟲病(尤其是鉤蟲病膠阿米巴痢疾)時,糞便塗片洌還可見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可伴有夏拉萊登結晶。
正常值:
偶見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報告方式如(表4-2)
表4-2 糞便中鏡檢細胞報告方式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糞便中的白細胞當腸道有炎症時增多,其數量多少與炎症輕重及部位有關。
小腸炎症時白細胞數量不多,均勻混合於糞便內,且因細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認。
結腸炎症如菌痢時,白細胞大量出現,甚至滿視野,並可見到退化的白細胞,還可見到邊緣已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膿細胞。過敏性腸炎、腸道寄生蟲病(如阿米巴痢疾或鉤蟲病)時糞便中有時還伴有夏科-雷登(Charcot-Leyden)結晶,如用瑞氏染液染色可見到嗜酸性粒細胞。
需要檢查人群:
懷疑消化系統出現疾病患者,腹部經常疼痛患者
注意事項:
檢查時要求:
1.顯微鏡檢查目的是查找細胞等病理成分。看片必須遵循全片觀察,由上至下,由左至右,避免重複,顯微鏡檢查時至少每張塗片觀察10個視野。細胞檢查要用高倍鏡觀察。
2.標本應盛於不吸水的乾燥、清潔容器中送檢。
3.應在排便後1小時內送檢。
檢查前準備:
1、為使大便檢查結果準確可靠,特別要注意大便取樣必須新鮮。有人取樣後放了一、兩天才送醫院化驗室,則因細胞等已腐敗,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檢查就沒意義了;
不適宜人群:
非創傷性檢查,無不適宜人群。
檢查過程:
取有黏液、濃血部分的糞便約2-3克(如稀水便則取絮化物),盛於滅菌廣口瓶或無菌容器中。用棉拭挑取糞便插入運送培養基或PH7.0的磷酸鹽甘油中送檢。醫院進行塗片,後顯微鏡檢查,查找白細胞,記錄視野範圍內白細胞的數量總數後記錄,對照參考值。
白細胞無色呈球形,有細胞核,體積比紅細胞大,直徑在7-20μm之間。
相關疾病
旅行者腹瀉,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其他弧菌感染,鉤蟲病,蟯蟲病,暴痢,阿米巴腸病,兒童腹痛,胃切除後吸收不良綜合徵,血吸蟲腸病
相關症狀
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腹脹,腹部腫塊,腹痛,便血,便秘,噁心與嘔吐,腹瀉,食慾異常,發燒
糞便紅細胞
介紹:
糞便紅細胞檢查是大便常規的一個項目,可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協助診斷消化系統疾病。紅細胞正常糞便中無紅細胞。腸道下段炎症或出血量可出現,如果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直腸息肉、急性吸蟲病等。糞便中新鮮紅細胞為草黃色、稍有折光性的圓盤狀。細菌性痢疾理紅細胞少於白細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態正常;阿米巴痢疾者紅細胞多於白細胞,多成堆存在並有殘碎現象。
正常值:
報告方式如(表4-2)
表4-2 糞便中鏡檢細胞報告方式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下段腸道黏膜炎症、糜爛或出血時,如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等疾患的糞便中可見到紅細胞。
阿米巴痢疾時糞便中紅細胞多於白細胞,成堆出現,並有破壞現象。
細菌性痢疾糞便則以白細胞為主,紅細胞常呈散在。
需要檢查人群:
懷疑腸道寄生蟲感染患者,糞便呈深紅色患者。
注意事項:
檢查時要求:
1、採集時請避免挖取沾到馬桶內尿液及自來水的部分;同時也請勿將糞便直接置於衛生紙或擦手紙上。
2、做化學法隱血試驗時,應於前三日禁食肉類及含動物血食物並禁服鐵劑及維生素C。
檢查前準備:
1、攝入引起胃腸出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炎藥,可造成化學法隱血試驗假陽性,而攝入大量維生素C,則可造成隱血試驗假陰性,化學法檢查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腸等)可靠,而免疫法主要適用於下消化道(小腸,大腸)出血的檢查。
2、若是以免疫法檢測糞便潛血時,您不需要限制飲食種類。
3、因為嬰幼兒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檢體,若需要分次收集時,請將檢體暫時置於冰櫃冷藏保存,以避免細菌滋生。
不適宜人群:
常規檢查,沒有不適宜人群。
檢查過程:
糞便隱血試驗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時,肉眼不能見到糞便中帶血,並且糞便中有少量紅細胞被破壞。檢測大便中的少量血液成分。多次、持續性隱血試驗陽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
相關疾病
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腸病,腸套疊,其他弧菌感染,結腸癌,痢疾,結腸炎,暴痢,胃切除後吸收不良綜合徵
相關症狀
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痢疾樣大便,大便呈褐色,腹脹,腹部腫塊,腹痛,嘔血與黑便,便血,便秘,噁心與嘔吐
糞便顏色
介紹:
糞便顏色的測定,可幫助初步診斷是否存在便血的可能,幫助初步篩查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常需結合糞便潛血試驗。糞便顏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藥物可改變顏色。
正常值:
成人黃褐色,嬰兒金黃色。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上消化道出血時糞便呈黑色有光澤即柏油樣便,這是由於血液通過腸道時,血紅蛋白被分解並形成黑色的硫化鐵所致。服用活性碳、鉍劑、鐵劑、中草藥等也有灰黑色便,但無光澤。糞便標本放置過久,表層亦可變為灰黑色,阻塞性黃疸病人糞便中缺乏膽色素,呈白陶土色便。消化道鋇餐造影后,糞便為灰白色。乳兒消化不良時,由於腸蠕動過快,糞便中由於含有膽綠素而呈綠色稀便。
需要檢查人群:
疑似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需要確診的患者,即有咯血,嘔血症狀者。
注意事項:
檢查時要求:
1、正常成人的糞便黃褐色、軟泥樣圓柱狀。嬰兒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
2、來自大腸病變者因糞便已逐漸成形而不易與糞便混合。來自直腸的粘液附著乾硬性糞便表面,單純的粘液便無色透明、稍粘稠。粘液膿血便則黃白色不透明。
3、服用活性炭、鉍、鐵劑等之後也可排黑便,但無光澤且隱血試驗陰性。
檢查前準備:
1、檢查前儘量少食用玉米等高纖維難消化性食物
2、檢查前禁止服用鐵質藥物
不適宜人群:
本檢查為常規檢查,沒有不適宜人群。
檢查過程:
肉眼觀察,正常顏色應為黃色,病態顏色可分為蒼白色,淺灰色,中度褐色,紅色,深褐色,黑色。
相關疾病
腸結核,無膽色素尿性黃疸綜合徵,十二指腸憩室梗阻性黃疸綜合徵,輪狀病毒性腸炎,黃疸,新生兒黃疸,細菌性痢疾
相關症狀
黃綠稀溏,大便色青,痢下多血,便下惡臭,惡息、多泡味的白色糞便,痔核,糞便帶綠色,腸管出血,柏油便,大便呈褐色
糞寄生蟲卵
介紹:
腸道寄生蟲分為原蟲與蠕蟲兩類。前者是由單細胞構成的具有生命的微生物,它生活於人體消化道,部分種類是致病或條件致病原蟲,生活史中大多不用轉換宿主,以滋養體傳播或通過包囊感染;而通常所說的寄生蟲,為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借肌肉伸縮而蠕動,在自然界種類繁多,分布甚廣,有營自生生活和寄生生活兩種,我們所說的寄生蟲,確切地是指後者。
正常值:
無。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有相應的寄生蟲感染:蛔蟲卵、鞭蟲卵、蟯蟲卵、鉤蟲卵、日本血吸蟲卵、絛蟲卵、薑片蟲卵、中華分枝睪吸蟲卵、肺吸蟲卵等。
需要檢查人群:
飲食正常但身材消瘦患者,有腹水症狀者。
注意事項:
檢查時注意:
1、檢查蟯蟲卵須用透明薄膜拭子於晚12時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門周圍皺裂處拭取並立即鏡檢。
2、找寄生蟲蟲卵計數時應採集24小時糞便,前者應從全部糞便中仔細搜查或過篩,然後鑑別其種屬;後者應混勻後檢查。
檢查前要求:
1、因為嬰幼兒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檢體,若需要分次收集時,請將檢體暫時置於冰櫃冷藏保存,以避免細菌滋生。
不適宜人群:
沒有不適宜人群。
檢查過程:
1、置尼龍網於受檢糞樣上,用刮片在尼龍網上輕刮,糞便細渣即由網片微孔中透至網片表面。
2、取定量板1片放在載玻片中部,用刮片將尼龍網上細糞渣填入定量板的中央孔中,填滿刮平。
3、小心提起定量板,糞樣即留在載玻片上。
4、取1張經複合染液浸漬24小時的玻璃紙蓋在糞便上,用刮片輕壓,使糞便均勻展開至玻璃紙邊緣。
5、編號後置於30-36℃ 30分鐘後即可鏡檢。
相關疾病
裂頭絛蟲病,牛帶絛蟲病,毛圓線蟲病,瑞列絛蟲病,長膜殼絛蟲病,小兒賈第蟲病,盲腸肉芽腫,薑片蟲病,肺吸蟲病,膽道蛔蟲病
相關症狀
排便感,排水樣血性大便,腹瀉為水樣帶黏液惡臭無膿血
糞便隱血試驗(OBT)
介紹:
糞便隱血試驗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時,肉眼不能見到糞便中帶血,並且糞便中有少量紅細胞被破壞。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現常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的一個篩選指標。
正常值:
陰性。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陽性:在消化道潰瘍性出血時呈間斷性陽性,而消化道癌症時呈持續性陽性,因此可作為良、惡性出血的一種鑑別。陽性還見於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鉤蟲病、腎出血綜合徵等。
需要檢查人群:
一般要求40歲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隱血試驗,作為健康篩檢。
注意事項:
檢查時要求:
1、女性做糞便檢查也最好避開經期,以免血絲混入。
檢查前注意:
1、做糞檢前一天,飲食應該避免豬肝、鴨血、菠菜等含鐵質豐富的食物。
2、攝入引起胃腸出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炎藥,可造成化學法隱血試驗假陽性。而攝入大量維生素C,則可造成隱血試驗假陰性。化學法檢查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腸等)可靠,而免疫法主要適用於下消化道(小腸、大腸)出血的檢查。
不適宜人群:
1、本檢查無不適宜人群。
檢查過程:
糞便隱血試驗:取大便少許塗於大便隱血試紙上,再滴加3%雙氧水後觀察。
相關疾病
小兒波-傑綜合徵,小兒淋巴樣息肉,小兒腸套疊,新生兒咽下綜合徵,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薑片蟲病,小兒消化性潰瘍,小兒過敏性紫癜,小兒膽道蛔蟲症,小兒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徵
相關症狀
柏油便,大便呈褐色,腹脹,盜汗 ,噁心與嘔吐,消瘦,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