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又生

侯又生

侯又生 (1903.5.15—1997)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又名新望,別號幼生,後改名爵,廣東梅州市梅江區人。本區水南堡灣高等國小及梅縣初級師範學校畢業,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六期畢業。

人物簡介

侯又生(1903—1997),家名新望,字爵。廣東梅縣白土鄉(今梅江區三角鎮灣下村)人。因家貧,幼年唯讀過兩年國小就從事農耕。16歲隨“水客”去泰國投親謀生,學織布。19歲返國,到廣州投軍。時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民主革命轟轟烈烈,他被選入總統府衛隊。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侯爵等人冒著生命危險護衛孫中山登上永豐艦。他身負重傷,經搶救復生,於是更名又生。1924年,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他去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參加兩次東征、平定楊劉、北伐和抗日戰爭,歷任排、連、營長、參謀長、第一戰區高級參謀等職。1946年後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少將參謀。後跟隨張治中參加新疆起義。1978年後歷任安徽省政協委員、巢湖市政協副主席、安徽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名譽會長。1997年3月病逝,終年95歲。

人物生平

早年隨父到泰國謀生。1922年回到廣州,入孫中山廣州大本營衛士大隊當兵,由大元帥府衛隊連長廖德流介紹加入國民黨。1924年春由大元帥府衛士大隊長盧振柳保薦報考黃埔軍校,同年6月以總分排列第一百六十九名成績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學期間任第二隊第三區第七分隊副分隊長。畢業後任教導第一團第二連排長,校本部參謀處少尉參謀。後任教導團連長,北伐軍總預備隊指揮部上尉參謀,總指揮部參謀處第二科(諜報)少校代科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副團長。南京中央軍校學生總隊大隊附,入伍生團團附。1928年起任南京中央訓練團中校連副,中央軍校第七期中校中隊長。1930年赴上海。入憲警訓練班受訓,任警政督察員,上海市第七區公安分局局長。1931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軍官訓練班教官。1933年秋任福建綏靖公署上校參議。1936年任南京補充兵訓練處新兵團上校團長等。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獨立第三十旅代參謀長,湖北省軍管區司令部參謀室主任,四川萬縣新兵補訓處第六團團長。重慶第四十一補訓處上校處員、大隊長,第三十九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第八十六軍代參謀長兼軍乾訓班教育長,西安綏靖公署少將高參。1944年任李鐵軍第二十九集團軍總部少將副官處長。1945年任軍委會少將高參。1947年7月退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名侯爵,登記職務連長。後被捕入獄。1975年特赦獲釋,定居安徽巢湖。1986年後任安徽省政協委員,巢湖市政協委員,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顧問,安徽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名譽會長等職。1996年秋為《黃埔軍校將帥錄》題詞,並口述《侯爵一生經歷》。1997年3月17日在安徽巢湖病逝。

人物軼事

熱血沸騰的黃埔軍校生活

——訪黃埔一期畢業生侯又生

1987年5月,在安徽巢湖縣城,筆者訪問了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本書作者在湖南省醴陵縣左權紀念碑前留影

(2002年11月)安徽省黃埔同學會名譽會長侯又生老人,他談了黃埔軍校,也談了許多人生的哲理,使筆者獲益匪淺。自此後,筆者曾同侯老保持著長達10多年的通信聯絡,直到幾年前侯老去世。侯又生老人又名侯爵(1950年底改名),曾兩度黃埔軍校,他興奮地說: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年代,永遠難以忘懷。在本書出版之際,現擷取當時採訪侯老所談在黃埔軍校學習和生活見聞的幾件軼事,以緬懷侯老。本文初稿,侯老生前曾親自修改過。

從孫中山衛士隊考入軍校侯又生,祖籍廣東梅州市,他的父親是跑南洋的小商販。從少年時,他就喜歡看《三國演義》,崇拜諸葛亮,萌發了從軍當軍師的想法。加之家庭生活困難,在讀了3年國小後,到汕頭學徒。在汕頭,他獨自跑到潮汕鎮守使劉志陸處,在廚房當勤務兵,不到3個月,家中就把他領回去了。但他想當兵的願望一直埋藏在心底,當他從南洋等地做工回家後不久,1922年底,又經一位堂兄介紹,到廣州市駐軍機關槍營營部當上了上士文書。

1923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成立大元帥府,侯又生報名去了孫中山衛士隊,在那裡當衛士,負責保衛警戒大元帥府的安全。他回憶說:“記得孫中山先生的那位俄國顧問經常出入元帥府大門,而他往往又多是夜晚才從珠江上下船進入元帥府,我們守衛在大門口的士兵就向他問口令,他回答不上來,只是緊張地用那夾生的半俄語半漢語的話回答道:‘俄來……’我們聽出是俄國顧問的聲音,也就放他進來。他走到衛士面前點點頭,滿意地跨入大元帥府。久而久之,衛士們便習慣稱這位俄國顧問為‘俄來’。其實,他的真實姓名讀音很長,我們也叫不上來。”

1924年初,孫中山先生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在廣州東郊黃埔長州島建立“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對於這所軍校的性質和將來的作用,孫中山衛士隊的衛士們早就聽孫中山先生多次講過,於是當軍校剛開始宣布招生,衛士隊就積極報名,要求參加應考。為了便於管理,軍校還規定,原來當過兵的可以報考軍校班長以上幹部。孫中山衛士隊的每個人當然都有這個良機。當時,衛士隊的全體衛士都準備參加考試,心情格外激動。侯又生為了有更大的把握,決定既報考幹部名額又報考學生名額。他馬上抓緊時間複習,並請在廣東高師讀書的叔叔侯昌齡幫助輔導。

黃埔一期畢業生侯爵(又生)1988年春節給本書作者的賀年卡

侯又生在上國小時,只學習了四則運算,他說他那時最大的學問是知道“公倍數”,對其他數、理、化再深一點的知識可說是一竅不通。侯昌齡幫他擬了國文題,說出題不可能超出這個範圍,並教一些數學中的比例等基本知識。侯又生也經常翻閱《廣州民國日報》等刊物,“臨陣磨槍”地似乎真的學到了一些政治術語和常識。沒想到,上了考場後,他發現原來押的題,八九不離十,基本上全押到了。

鄧演達負責監考,可能是因為侯又生戴的是衛士的帽子,很顯眼,鄧演達專門拿起侯又生的試卷看了看。侯又生問:“對不對?”鄧演達點了點頭,又去看別人的試捲去了。考試結果,出乎侯又生所料,他竟然幹部、學生兩邊都考中了。成績名列本期第169名。他所在的衛士隊去了30多人,只考中了他和楊步飛、馮聖法3個人,許多高中生都沒有考中。

軍校學習生活黃埔軍校的辦學方針,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對原來當過兵的,比較重用。一般都任命為班長等職務。侯又生接到錄取通知後,按規定於1924年5月3日提前兩天進校,一般學生都是在5月5日進校。進校後,教授部主任王伯齡又進行面試,考試的題侯爵90壽誕時贈送本書作者的照片目是:“為什麼軍隊要練習齊步走?”侯又生回答說:“形式上的統一,以求意志上的統一。”侯又生從王伯齡的臉色上看出,他並不太滿意。幾天后,侯又生被分配到第2隊第19區隊第7分隊,任副分隊長。正分隊長是余海濱,是個老兵,後來在第一次東征中犧牲。

侯又生回憶說:“記得當時我所在分隊佇列中按高矮個排列順序是:王家修、李延年(實際上他個子最高,因為他長得瘦,不好看,就排在第2名)、焦達梯、周士第、侯又生、酆悌等。在課堂上我和周士第同桌。”

侯又生是在大元帥府由馮自由介紹參加中國國民黨的,到軍校後又重新登記。廖仲愷在一次會議上說:“你們剛來不熟識,填加入國民黨組織的介紹人,就寫我好了。”由於葉劍英是侯又生的梅州同鄉,時任軍校教授部副主任。侯又生就在登記表介紹人一欄中寫下了“廖仲愷”、“葉劍英”兩個人的名字。

考入黃埔軍校在當時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為能考入這所革命軍校,很多同學都費了不少心思。如黃鰲和鄭洞國,他們兩個人是表兄弟,在考試時,鄭洞國身邊沒有中學畢業證書,便借了黃鰲的畢業證書去登記報名,考試中用的也就是黃鰲的名字。同時,黃鰲也參加考試。結果兩人都考中,又恰好都分在第2隊。所以,一旦有信件寄來,一喊黃鰲,兩個人都爭著跑上前來要信,成為當時大家逗笑的一件樂事。畢業前夕,鄭洞國才正式恢復正名,大家方知有這段趣聞。又如周士第,籍貫本是廣東省,在登記時他擔心廣東人參加考試的人太多,不易錄取,就改填為河南省人,進校後才公開說明自己是廣東人。這些小事都反映了當時廣大熱血青年渴望進入這所典型的革命軍校的迫切心情。

在軍校剛建立時,校內國共兩黨鬥爭並不明顯。有許多共產黨員的身份都是公開的,與侯又生同隊的同學洪劍雄,是校內知名的共產黨員骨幹分子,他經常給《嚮導》投稿,給侯又生留下的影響很深,為此對洪的才幹也非常羨慕。還有周士第、李之龍等同隊同學,活動都相當出色。平定商團前夕,李之龍等人經常在夜晚去江邊觀察商團運載武器的船隻。因為侯又生當時在班裡負責,李之龍等人晚上出去都打個招呼,侯又生也知道他們一定另有任務,第二天早上,他們就可以休息,不出操了。在當時,有些人認為侯又生是共產黨的積極分子。侯又生詼諧地回憶說:“其實,我沒有那么高的思想覺悟,是個思想糊塗分子。將近畢業時,周恩來主任曾找我,選我去特別訓練班,我退卻了。對於後期軍校內兩派的鬥爭,我是持觀望態度的,抱定了哪邊也不參加的態度。”

軍校的學習生活是非常緊張的,有時,侯又生曾產生過學不下去了的想法,但他最後仍是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軍校的一伙食在當時應該說是相當好的,娛樂生活也很豐富,新成立的“血花劇社”編排了很多節目,印象較深的是,同學曾擴情長得像老太婆,每逢有老太婆的角色,也就必然由他主演,同學們背地裡曾叫他“老太婆”,也是句笑話而已。那時,同學們都是20歲左右的青年,難得有一點空餘時間聚在一起,就笑語連聲,那首著名的《國民革命歌》,大家即興填了多首新詞,竟也成了同學們逗趣時私下的“流行歌曲”。

關於前幾期學生編隊情況,侯又生的記憶是這樣的:第1期,第1、第2、第3隊,是硬考來的,每隊定額是120人。第4隊是備取生和保送生合併成的1個隊,年齡和文化程度都參差不齊。第5隊,是吳鐵城的警備軍講武堂併入黃埔軍校的,但第5隊併入時間很晚,不算第1期,而明

侯爵先生送給本書作者的全家福照片(1993年夏攝影)

確規定是第2期,但在同時學習。而與之幾乎同時併入黃埔軍校的第6隊,是程潛軍政部講武學校的學生,由於東征中急需人,這一隊中老兵又多,有實戰經驗,併入本校後馬上開赴東征前線,算為第1期。另外,還有一個第7隊,不知什麼原因,後被取消。第1期學生畢業後,由於東征等原因,大多數並沒有立即離校,所以再開辦第2期,由於受校舍限制,招生名額受到很大影響,人數比第1期少了近三分之一,但素質卻相對地提高了,學生中多是高中畢業生。第3期是在參加東征的兩個軍校教導團戰後所剩人員基礎上組建的,又招收很多報考的青年人,人數增加了很多。

東征途中為軍校第1期畢業證書蓋章在東征前夕,由於侯又生是廣東本地人,軍校就先派他回家鄉做接應工作,收集情報,配合東征的順利進行。當時他任第2連1排長,這次外出執行任務是由營黨代表章琰親自交代任務的。戰後,由於章琰陣亡,侯又生也就找不到人匯報這次執行任務的情況。沒隔幾天,連長蔣先雲見到侯又生後問,匯報情況沒有,他讓侯又生趕緊去向周恩來主任匯報。周恩來主任在東征中騎的是一匹小白馬,侯又生在路上找到周主任,向他匯報了這次執行任務的經過。周主任

1994年元旦侯爵先生送照片給本書作者的簽名

聽到侯又生說,章黨代表犧牲,就沒地方匯報了,連說侯又生“糊塗”,以致侯又生多年後仍銘記著這一嚴厲的批評。

棉湖戰役後,打興寧,同隊同學桂永清是第一個衝進興寧縣城的。軍閥林虎的司令部就駐在這裡,縣城相當繁華。可笑的是,桂永清沖入縣城後,收羅了很多較好的衣服,占為己有,並想通過郵局寄回家去,結果把他和他那個準備外寄的大包袱一同被巡邏隊帶到了校本部。根據軍校條令,搶劫財物者槍斃。蔣介石校長知道這件事後,怒氣衝天,讓拉出去槍斃,但他以前曾說過,他是不會槍斃他的學生的,同學們也就此怕校長開殺戒,趕忙為桂永清求情並擔保,蔣介石也就順水推舟,但口頭上仍說:“你們誰擔保也沒用,除非黨代表廖仲愷,誰也不行!”意思很明白,桂永清可以保住一條命了。為此,桂永清在以後拚死地為蔣介石賣命,曾任國民黨海軍司令。退到台灣後,死在國民黨陸軍總參謀長任上。

東征中,後方革命政府多次派人到前線慰問,周恩來主任的夫人鄧穎超也來到前線,鼓勵革命軍為人民而戰。有的同學悄聲問別的同學:“這個女人是誰?”答曰:“是周主任的老黃埔一期學員隊隊長茅廷楨烈士,在北伐戰爭中犧牲。婆。”這句話讓鄧穎超聽到後,她笑著對大家說:“我是鄧穎超,不要稱呼我是周主任的老婆,你們為什麼不能反過來說呢?”一席話把大家說得哄堂大笑。

侯又生小時候看“三國”,想當軍師的心理可說是影響了他的一生。他回梅縣執行完任務後不久,就申請當參謀,不願再帶兵。這時,校本部參謀處處長茅延禎正是侯又生原所在第2隊的隊長,人緣很熟,他答應了侯又生的要求,分配到參謀處當參謀。茅延禎對侯又生比較了解,也就十分信任,去後沒幾天,他讓侯又生一個人負責為黃埔軍校第1期的全部畢業證書蓋章。侯又生回憶說:“我記得很清楚,地點是在梅縣校本部,時間是1925年3月中下旬。我就坐在蔣校長辦公室一邊仔細地向已寫好了姓名的每張畢業證書上蓋章,共用了3個樣式的章。章由茅延禎發下並收回,連續蓋了3天才蓋完。為此,至今有兩個數字我還記得,第1期學生進校時是527人,畢業時是487人。加上後期由湘軍講武學校併入黃埔軍校的第6隊146人,共有畢業生633人。”

北伐戰爭中,侯又生到葉劍英為參謀長的北伐軍總預備隊指揮部任諜報科少校代科長。廣大人民民眾積極為國民革命軍傳遞情報,提供情況,訊息相當準確,為北伐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北伐戰爭後,侯任上海市虹口區警察局局長等職。1929年初,侯又生又第二次踏上廣州黃埔島,任軍校第7期學生隊第3中隊的中校中隊長。這時,軍校已經變質,已不能同大革命時期的黃埔軍校同日而語了。

侯又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西安綏靖公署高參、第34集團軍高參、國防部少將部附、參議等職。新中國建立後,經特赦隨兒女定居安徽省巢湖市,1986年起歷任政協巢湖市第1至第4屆委員會委員和華東5省黃埔同學會顧問、安徽省黃埔同學會名譽會長(民革黨員)。任職期間,他積極搞好統戰工作,與國內外黃埔同學取得聯繫,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97年3月17日,在巢湖市人民醫院宅內去世,最後時刻沒有打針吃藥,沒有病痛,安然去世,享年9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