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祖籍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官坪村的余國春先生1951年出生於印尼,1959年隨父母定居香港,在香港國小畢業後便離港遠赴澳洲坎培拉就讀中學,數年後再考入悉尼亞麥哥得大學攻讀工商會計,1974年畢業後返港,加入裕華大家庭,開始其裕華生涯。他從襄理做起,逐步由副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兼總經理而至集團主席,經過20多年的奮鬥而成為香港著名的實業家、“國貨大王”。
2018年9月,任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常務委員。
任免信息
2018年9月,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全委會選舉辦法,全委會總監票人、監票人名單,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候選人名單。余國春當選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常務委員。
所獲榮譽
1992年被授予梅州市榮譽市民稱號,1998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非官守太平紳士稱號,1999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銀紫荊星章”,2006年獲頒“金紫荊星章”。
父創裕華 情傾國貨
余國春的父親余連慶(余碧友)先生因家貧自幼失學,18歲時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他開始是做“水客”養家餬口,後來做錢莊,經營貿易公司,兼做匯兌業務。新中國成立後,華僑紛紛回國訪問尋根。1957年,余連慶和眾華僑受到當時國家僑務辦公室的邀請,經香港回國參加北京國慶觀禮,親眼見到祖國一派新氣象,同時亦體會到神州地大物博。因印象深刻,余連慶等人便萌生了創業之心,決定移居香港推銷國貨。
1959年6月,余氏兄弟連同一班鄉親集資在香港中環德輔道中租下一個七千平方英尺的店鋪,正式開始經營國貨,當時決定取名為裕華,其寓意為富裕中華,觀其名,亦可體會到他們對國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良好的願望。通過20多年的銳意經營,這個公司發展成為香港五大國貨公司之一。余連慶先生為溝通香港與內地經濟貿易關係、拓展國貨市場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頗為人們敬仰。因此,他先後被推舉擔任裕華國貨公司董事長、旅港嘉應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南洋輸出入商會名譽會長等職。余連慶先生對家鄉一向懷有赤子情懷。
從1957年起,他就開始捐資在家鄉興辦公益福利事業。至1986年逝世時止,他捐款總計230多萬港元,其中用於教育事業的占了90%。為了使後代也不忘家國,他在多次回國中,只要有可能,總要帶上家人同行,對其進行言傳身教。
弘揚父志 光大裕華
余國春先生1951年9月16日出生於印尼。1959年隨父母定居香港,在香港國小畢業後便離港遠赴澳洲坎培拉就讀中學,數年後再考入悉尼亞麥哥得大學攻讀工商會計,1974年畢業後返港,加入裕華國貨有限公司,參與商場管理工作,開始協助並逐步接手其父、叔經營的業務。他學以致用,刻苦耐勞、勤奮踏實而又勇於開拓,在營業部門經過多年的磨鍊,積累了經驗,1986年起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正式接班,掌管公司及集團的所有業務。
創業難,守業更難,要發揚光大,則是難上加難。香港國產百貨業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大小商家成行成市。隨著市場變化,逐漸出現了中國、中僑、裕華、大華及華豐“五大”國貨品牌,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而裕華國貨則由小公司擴展為今日的大集團,裕華國貨分店多達十一個,分布在香港各重要商業旺區,並向多元化發展,年營業額達數億元。“裕華”已成為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形象深入人心,成為香港國貨業的重要代表。目前,裕化集團的業務在五方面:貿易及零售百貨;運輸及貨倉業務;物業出租及管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真正是事業發達,根深葉茂。
回顧商場風雲,余國春感慨萬千地說:“不容易,裕華的品牌,絕不是一天兩天就樹得起來的,而是幾十年如一日,通過一天天實實在在的熱忱服務積累起來的!”
過去,凡是經營國貨行業者都知道這一行業很難做,除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政治原因之外,內地計畫經濟運作模式更是產生了難以預料的困難。從業人士說,要貨如輪轉,就必然要有良好的進貨渠道,有琳琅滿目緊貼市場需求的貨品。市場的口味總是千變萬化,一旦落後於市場要求,結果自然是貨品賣不出去,存積倉庫,損失慘重。可在改革開放之前,內地奉行計畫經濟,任何生產都是必須按照政府計畫進行的,生產多少,生產什麼品種都是一年前就計畫好了的。在這種情況下,按計畫生產出來的產品,與市場的瞬息萬變天生就是一對矛盾。採購進口的貨品中不符合市場需要的情況,肯定難以避免。
回憶往事,余國春將那些坎坎坷坷看得透徹,“一尺門市,兩尺貨庫”,帶給自己和公司的風險都一一化解了。中國改革開放後,內地經濟逐漸活躍,也朝市場化方向邁進了,貨源充足,花色品種齊全。裕華憑長期對消費者的了解和對市場的把握,一批經驗豐富的買手在全國各地採購貨品,形成了暢通的進貨渠道,保證“正貨”。良好的貨源是裕華保證其上佳服務的前提,經過長期努力,裕華以銷售富有特色的國貨,特別是正宗高檔的中藥、中國工藝品、絲綢成衣紡織品等極具中國特色的貨品,在市場中獨樹一幟。余國春還特彆強調給客人“正貨”的承諾,客人在裕華購買到偽劣產品,公司一定會全數賠償,絕不允許任何欺詐行為毀掉其商業信譽。
“裕華”品牌的澆鑄,除了銷售優質國貨外,還有賴其點點滴滴的優質服務。裕華宗旨特彆強調“服務”意識,憑藉嚴格的管理,形成和諧的公司文化。員工們都非常珍惜並自覺地維護“裕華”招牌,以自己盡心盡力的“優質微笑”服務,為公司添彩。
同時,裕華國貨還堅持“與時代並進,與社會同步,與社會同心”的行動指南,不斷在管理、服務和經營等方面創新。自置物業,從租到自置的轉變,變得更為主動,為靈活經營創造了極好的前提。1974年,余國春從澳洲留學回來,與父輩一起打拚,他帶回了新的觀念,盡力說服董事會將租用的物業買下來,並堅持以自置物業來發展事業。幾十年過去了,回過頭來看,當時這一經營思想上的重要決策顯得非常正確,為公司贏得了良好的回報。在管理上,裕華不斷探索新路,拓展廣闊的新空間,採用先進的企業化管理手法,使人力資源發揮更大的成效。
在管理上,裕華創下了不少業內的“第一”。上個世紀90年代,裕華堅持套用最先進最完備的科學技術,以提高管理效率。他們斥資180萬美元更新電腦系統,緊接著耗資300萬美元,更新硬體設備。這些改革和創新,大大提升了公司效益,方便顧客購物,營造了舒適的購物空間,從而在市場上漸漸形成了鮮明、清新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使公司對掌握市場需求信息、指導採購及資金的安排都走向了科學管理,一下子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檔次和水平。
同時,余國春先生還採用多種頗具特色的行銷手段以促使零售百貨業的發展,如把商業經營與文化陶冶相結合就是獨具特色的一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裕華先後舉辦過中國國畫展、石灣陶器展、國產蘭花展、視聽玩用家電展等等,將文化情趣、科技融於商品消費中。鑒於香港經濟繁榮使香港人生活逐漸富裕起來,香港人對國內外的興趣變得濃厚了的情況,裕華又相繼舉辦了“泰國節”和“印尼節”,介紹東南亞國家的購物民俗及工藝品、土特產品,以迎合人們的需求。
裕華集團不但在香港弘揚中華文化、宣揚國貨,還在海外拓展業務。20世紀80年代中期,裕華集團開始在海外設立分公司,投資地產、物業,引領裕華進入新紀元。在亞洲金融風暴陰影還沒有完全過去的時候,裕華又斥巨資在黃金旺地中環利用著名的龍子行開設中環店。裕華還看準時機,將國貨公司概念向海外和內地拓展,在新加坡開設了頗具規模的分店,在北京亦投入近億元資金興辦合資企業,做中長線投資。此外,裕華又在加拿大投資物業,收購了溫哥華唐人街一優質物業,重建後出租給加拿大滙豐銀行。
正是在“危”中能看到“機”,並抓住機會,不斷向前,裕華成功了,余國春和他的同仁們成功了。雖然主張不斷創新和堅持拓展的戰略,但余國春強調,他反對盲目擴張,而主張以穩健作風進行,避免隨意盲目地上規模和上項目,一味追求大而全,這是對公司和員工負責的態度。正是對這個分寸巧妙地掌握,才保證了裕華在幾十年的激烈競爭中健康成長。
在經營的貨品和風格上,余國春也精心經營。他一方面要求公司保持中國特色的傳統風格,在銷售的近十萬種貨品中,只有極少數為外國貨品。但另一方面,裕華也並不拘泥。現在裕華國貨的業務還突出了中藥的銷售,開設了兩家大型中成藥專門店,力圖向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務方向發展,而且在堅持傳統特色的同時,還有意地加入並糅合了強烈的現代感。用余國春的話說,在經營上做到有“中西合璧”的感覺。以最新開張的三萬多英尺中環店為例,就針對顧客中遊客比例大,而且多為中上層人士的特點,在商場裝修、商品布局和產品陳列等方面,強調突出“高品位,高檔次”,其售賣的華服還特別突出東方格調,商場全然一幅現代化大商場的氣派。余國春指出,在堅持銷售具有傳統特色的優質產品時,亦要適當地引入外國的優質、具有現代特色的潮流產品。他認為在“中西合璧”的概念下,國貨公司近年來在經營手法及銷售商品上已有了很大變化,這個變化是良性的。正是因為與時俱進,勇於創新,裕華在香港顧客、海外華僑和各地旅客中享有美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愛灑神州 心繫桑梓
余國春說,父輩當初之所以選擇經營國貨,皆因傾注著對國家的一份真誠感情。父親和叔父在1957年應國務院僑辦之邀,經香港回北京,親眼目睹了國家欣欣向榮的景象,不禁熱淚盈眶,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們對國家民族工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正是因為這份樸素的感情,余碧友和弟弟餘慶等一班人自然就以推銷國貨作為自己的事業了,從小受到家庭氣氛的耳濡目染,余國春從小就比同齡人多一份對祖國的認識和感情。
他至今還記得,1963年,當時他年僅十二歲,在赴澳洲讀書前,父親專門帶他回廣州旅遊,以增加對祖國的了解。正是因為這樣,當父親召喚余國春回港協助打理業務時,他毫不猶豫地回來了。也正是受到家庭的薰陶,余國春無論事業做得多大,一直保持著客家人堅韌不拔、質樸勤奮的本色。余國春從沒有忘記自己對香港社會、對祖國的一份責任。他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港事國事恪盡一份力量。他已是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積極盡心,還擔任香港特區籌委會委員、推委會委員等,為香港回歸獻計建言。現在余國春還身兼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香港友好協進會永遠名譽會長等等一系列社會公職,為支持特區政府施政、維持香港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他還為內地和香港的各項福利事業捐款無數,回饋社會。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是余國春先生繼承先父美德的行動準則。接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不久,他鏇即捐款100萬元給梅州市興建嘉應大橋;1990年回鄉,向梅州市劍英圖書館、梅縣區松口鎮國小捐獻110多萬港元;1991年7月,在為華東水災義賣籌款活動中,共籌得善款港幣300萬元,全部捐作賑災之用;1993年,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作市政建設,以及為廣州暨南大學籌建學生宿舍等三個項目,分別捐款100萬港元;1995年,捐款100萬元給故鄉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中學興建裕華辦公大樓;1997年再次捐款50萬元人民幣,給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中學興建鳳英紀念大樓,同時捐款80萬元人民幣,在梅州市梅縣區新城興建新城醫院裕華門診大樓;捐助梅州市華僑博物館人民幣60萬元及梅州市劍英紀念大橋人民幣120萬元等。近20年來,他先後在故鄉的教育文化及國內其它公益事業,捐獻了一千多萬港元。1992年元宵節,為表彰港澳台同胞愛國愛鄉、關心和支持家鄉作出的重大貢獻,梅州市人大常委會首批授予余國春先生為“梅州市榮譽市民”。2004年2月7日,他被梅州市人民政府首聘為發展戰略顧問。
余國春濃濃的家國情懷,大概是“裕華”強烈民族特色的一個很好的理由,是裕華始終不渝堅持經營國貨的深層原因。正是基於一種對祖國的感情、對國貨的信念,余國春幾十年痴心不改,堅守在國貨經營上,哪怕是在最困難的時期也沒有動搖。現在,公司近十萬種商品中除了電器、化妝品之外,全是國貨,國貨營業額占絕對優勢。余國春常說,自己從事國貨業,一直充滿著民族自豪感,以銷售國貨為榮。自己對國家工業的進步,感受尤其深,現在中國的經濟的確是今非昔比了。隨著國家不斷進步,經濟再上台階,國貨在全球市場上肯定會樹立更好的形象,占領更大的市場。所以他堅信,只要不滿足於現狀,與時俱進,加強管理,經營國貨的前景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