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著名作家]

原名何敬業,1922年4月19日生,當代著名作家,祖籍浙江定海,1922年4月出生在定海狀元橋旁的橫弄堂,中共黨員。1943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45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上海《文匯報》記者,上海電影文學研究所編劇,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編輯,江南電影製片廠編輯,福建省電影製片廠編輯組長,福建省文聯、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顧問,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

個人經歷

何為 何為

1937年開始寫作,第一篇作品《路》,發表在葉聖陶主編的《中學生》雜誌《青年文藝》一欄上。上海孤島時期,先後在《譯報》《譯報周刊》《文匯報》及《大美報》副刊撰稿,並參加黨領導的文藝通訊運動,同時被委派編輯《大晚報》文藝周刊。1940年出版第一本集子《青弋江》。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作品集《青弋江》、《第二次考試》、《織錦集》、《小樹與大地》、《閩居紀程》、《臨窗集》、《北海道之旅》、《老屋夢回》、《〈孤島〉內外》、《何為散文選》、《何為散文選粹》、《何為散文選集》、《何為散文長廊》等。《我從這裡起步》獲福建省第二屆優秀作品獎,《陀螺和朱古力》獲1991年《福建文學》全國散文徵文獎,《故鄉與祖國》獲首屆《散文天地》作品評獎優秀獎,《何為散文選集》獲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第二次考試》成為當時中學語文正式教材,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文字發行世界各地。上世紀60年代曾來過故鄉,寫下《小城大街》、《石匠》、《普陀三日記》等,被幾十家出版社選載,還編入各種大型辭書中。 何為的報告文學作品《張高謙》等在讀者中也有很大的知名度。

何為的散文常常以寫人為主,他廣泛借用小說和電影的創作手法,敘事簡潔疏朗,情思清新雋永,語言凝練、形象而傳神。他晚年的作品更顯蒼勁深沉,高遠遼闊,是一位創作態度極為嚴肅、藝術個性十分鮮明的作家。

他早年先後從事新聞及電影文學劇本編輯工作,為日後專心從事散文創作做了充分的思想、生活積累和藝術準備。1956年,他的散文《第二次考試》在人民日報發表後,在讀者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收進國內及東南亞國家的華文課本,改編成廣播劇、廣播小說及電影,並譯成多種外文介紹到國外。時隔20多年之後的1979年,該文仍魅力不減,被全國聯考語文試卷用作作文改寫的範文材料。粉碎“四人幫”後,1977年1月他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中止寫作11年來的第一篇散文《臨江樓記》,受到了讀者的強烈歡迎,被譯成英文和法文介紹到國外,同時作為中國新時期的第一篇抒情散文而載入史冊。隨後又連續發表了《向無名英雄問好》《春夜的沉思和回憶》等十餘篇散文。1979年選編出版了散文集《臨窗集》。他已結集出版了《織錦集》《臨窗集》《何為散文選集》《何為散文長廊》等15部散文集。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採用了他的作品《音樂巨人貝多芬》

主要作品

《音樂巨人貝多芬》,何為的散文,善於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進行閃入開掘,同時,又注重人物和故事的生動性,有較精巧的構思和深遠的意境,語言簡潔優美。

逝世報導

福建省作協名譽主席、著名作家、散文家何為因病於2011年1月10日晨6時20分在上海徐匯區中心醫院逝世,享年8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