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簡歷
受教育背景
1980-1985廣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學士
1997-2000廣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胸外科博士
國外留學或進修經歷
2007美國外科學院Fellow
工作經歷
1985年--1991年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住院醫師
1992年--1997年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
1998年--2001年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副教授
2002年—至今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教授
2001年—至今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主任
2004年—2010年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
2009年—至今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榮譽稱號
1998:廣東有突出貢獻專家
1999:廣州優秀專家
2002: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
2010: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12:中央保健專家
2014:安陽腫瘤醫院名譽院長
2014:中國醫師獎
2014:中國十大口碑醫生
2015:羊城好醫生
2016: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018年3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第四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榮譽稱號。
擅長領域
1. 早期肺癌的 篩查及診斷 :
何建行教授及其帶領的團隊具有豐富的閱片經驗,能夠通過影像學檢測等無創肺癌篩查及早期診斷手段,發現早期及極早期的癌前病變;並通過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輔以針對性的放化療、靶向治療等,早期肺癌的治癒率幾乎達到80%,部分極早期的GGO(磨玻璃樣影)及早期癌前病變甚至能達到95%,並實現快速康復。
早期肺癌篩查 手段 :通過低劑量螺鏇CT平掃 ; 血漿游離DNA 檢測 ; 肺癌特異性抗體CTC檢測
2. 個體化微創肺癌診療綜合策略:
(1)系列個體化手術切口引領胸外科手術模式的轉型
何建行教授率先提出根據腫瘤大小、範圍以及患者心肺功能、肺裂發育狀況、胸廓外形等生理特徵,結合醫師技術熟練程度、器械完善程度、患者的傾向性與經濟條件,逐步建立7種個體化切口選擇模式代替單一的傳統大切口或胸腔鏡切口。
技術改進後的效果:這一系列手術切口的選擇達到個性化手術切口要求,覆蓋了95%微創手術的需求,直至今日已成功在全國170家醫院中迅速直接推廣普及。
切口:針鏡,單孔,單操作孔,兩孔,三孔,四孔,hybrid切口
(2)精準切除打破傳統手術定式
最大限度切除腫瘤組織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肺組織是胸外科醫生的一個重大難題,何建行教授實現了針對不同腫瘤人群真正的“量體裁衣”式的精準切除,逐步建立了以5種微創切除方式代替單一肺葉切除的治療周圍型肺癌的個體化精準切除模式,從2004年開始逐步建立包括全胸腔鏡下上腔靜脈部分切除和左心房部分切除在內的6種個體化切除方式,以代替單一的全肺切除,覆蓋中央型或局部晚期肺癌患者。
技術改進後的效果:覆蓋90%以上中央型或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微創支氣管成形術術後引流時間平均縮短17.1%,平均住院時間縮短1/5 ,5年生存率更是提高了50%,
切除 方式:支氣管成型術,跨級支氣管成型術,支氣管-動脈雙成型術,半隆突切除重建術,全隆突切除重建術,上腔靜脈部分切除重建術
(3)高選擇性麻醉模式的建立顛覆了傳統氣管插管麻醉模式
以往的胸外科手術,無論是開胸還是胸腔鏡手術,其都選擇肌松藥下的氣管插管全麻,難免會導致“小手術,大麻醉”現象的出現,這與微創胸外科整體理念不匹配。何建行教授從2011年起,在國內率先成功開展了非氣管插管VATS手術,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4種模式個體化的VATS手術麻醉方法代替單一的標準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技術 改進後 的 效果:2014年完成了國際上最大樣本的自主呼吸麻醉微創胸外科手術的前瞻、對照臨床研究,顯示自主呼吸麻醉微創肺癌根治手術術後4個小時即可進食和自由活動,較傳統氣管插管麻醉術後平均住院時間縮短1/4,抗生素使用時間縮短40%
覆蓋病種: 肺大皰,胸腺瘤,氣管腫瘤, 早期 肺癌手術治療,中晚期肺癌手術治療,新輔助化療後肺癌手術治療 ,中央型肺癌手術治療
3. 早期肺癌術後預後風險評估
何建行教授2012年作為主要完成人建立了國際上首個基於14個與肺癌預後相關的基因預測系統,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後生存進行精確預測,該系統比目前最常用的TNM 分期系統更加準確。這一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Lancet》上,該雜誌2014年影響因子高達45.217分,這也是目前國內胸外科界發表的最高級別的學術論文。隨後,何建行教授領導國內7家大型胸外科中心建立了完全基於臨床數據的Nomogram(列線圖,一種能夠將風險和預計生存率對應起來的評分系統)預測系統。使病人的術後生存預測更加精確,同時使用簡便價廉,更易在第三世界國家推廣。這一結果也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J CLIN ONCOL》上。該研究成果有助於避免大量病人被迫接受既痛苦又耗費資源的“陪綁化療”。
預後模型: 1, 14個肺癌預後基因Panel
2,Nomogram風險評估方法
4. 高難度 氣管微創外科手術
何建行教授國際首創完成多個全腔鏡下的氣管手術,突破了以往“中央型或局部晚期肺癌是微創手術禁區”的觀念限制,並編著了國際首部微創氣管外科專著。
1氣管巨大缺損修補和切除重建手術方式:a食管原位曠置代替氣管膜部治療巨大食管氣管瘺術式;b採用帶蒂肌皮瓣修補巨大氣管缺損術式;
2.自主呼吸麻醉下全胸腔鏡胸內各段氣管切除重建術;
3.自主呼吸麻下全腔鏡隆突切除重建術;
4 自主呼吸麻醉下袖式肺切除術;
5. 終末期肺氣腫疾病診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在我國,COPD的發病率也高達8.2%,雖然內科的藥物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的症狀,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並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和運動耐量。但是,患者仍不可逆地發展至以嚴重活動受限和呼吸困難為表現的終末期肺疾病,而到這時內科治療往往是無效且對生存率也無顯著改善。
① 從1996年就在全國率先開展針對內科治療無效的終末期肺氣腫患者的全胸腔鏡減容術,並在國內首次提出其作用機制新解釋,這一技術被《中華外科雜誌》評為中國外科史50件大事記之一。
② 從2003年開始對終末期COPD患者進行單肺或雙肺移植,獲得了顯著效果,目前全國存活時間最長的1例患者就是因重度COPD而於2003年接受單肺移植,目前患者存活良好。
6、 胸部器官移植技術
何建行帶領的團隊作為華南地區衛生部批准的唯一具有肺移植資格的中心,1999年完成亞太地區笫一例同種異體氣管移植手術、2003年完成華南地區第一例肺移植手術,迄今為止已經成功完成肺移植120例,氣管移植1例,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果
① 1999年完成了亞太地區笫一例同種異體氣管移植手術,使我國成為除美國、加拿大外第三個完成該類手術的國家,病人獲得了良好的生存獲益和極佳的生活質量;
② 2003年成功完成華南地區第一例成功的臨床同種異體肺移植;
③ 國內最長存活時間的肺移植(14年,至今存活);
④ 國際最高齡肺移植(81歲,現已83歲)
⑤ 術前持續呼吸機支持超過6個月後的成功施行逆轉性移植,患者目前已生存超過3年;
⑥ 術前持續ECMO(人工膜肺)支持的重症患者成功施行移植;
⑦ 為既往接受過肺移植的患者成功施行二次移植,目前已成功完成2例,二次手術後患者目前已生存近3年。
覆蓋病種: 肺結核, 間質性肺疾病,肺氣腫, 終末期COPD ,雙肺感染性疾病,肺動脈高壓
7、 快速康復胸外科日間手術
將不同的手術切口、切除與重建方式以及麻醉方式三者有機結合,從而建立了“因人因症而治”的個體化微創手術體系。該體系覆蓋了95%以上胸腔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降低了40%術後併發症,使肺癌手術患者生存期平均提高了3.5個月,完全治癒的患者增加了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現任主席Peter Yu教授評價:“這一個體化微創手術體系的建立,為肺癌手術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對VATS成為新的治療標準作出重大貢獻”。在此基礎上,2014年何建行領導的團隊更是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無氣管插管、無胸腔引流管、無尿管”的全新“無管微創手術”理念,更是將部分胸外科手術革命性進化為日間手術(24小時內出、入院)。
覆蓋病種: 手汗症,肺大皰,胸腔瘤,GGO, >1cm的肺癌或肺部小結節
8、晚期胸部腫瘤綜合治療策略
何建行教授及其團隊擅長根據腫瘤分期,病理及基因分型,以多組學檢測結果為指導,融合包括精準放療,個體化化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免疫治療等多種腫瘤治療手段,為晚期胸部腫瘤患者量身設計最適合的治療策略,真正做到因病、因人制宜。
覆蓋病種:中晚期肺癌,肺部轉移病灶
招生專業
外科學全日制胸外科學碩士(廣州醫科大學)
胸部腫瘤全日制博士(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外科學碩士研究生(南方醫科大學)
外科學在職博士研究生(南方醫科大學)
胸外科學全日制博士(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科研成果
科研方向
何建行教授在肺癌的早期診斷這一極具研究價值的課題上頗有建樹。目前他領導的團隊主要科研方向涵蓋多個方面,包括肺癌基因組學、術後生物學檢測指標預後模型建立、胸外科微創手術學研究、器官移植學、肺癌腫瘤標本庫建立、肺癌治療抗性(耐放化療、靶向治療)機制、肺癌篩查的基因位點研究及臨床驗證,肺癌人群定向普查與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肺癌基因疫苗、肺癌生物治療等研究,為肺癌的國內外研究者提供了強大的研究平台,為逆轉肺癌治療抗性提供準確理論依據,為進一步研究肺癌的生物學特點,發病機制,轉移機制以指導肺癌的預防,臨床治療及預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與支持,獲得了如下成果
1,科研課題
來源 | 項目名稱 | 項目編號 | 第一負責人 | 起止時間 |
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 肺癌微創診療技術研發、標準化及推廣 | W2011FAI01 | 何建行 | 2011-2016 |
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 老年非小細胞肺癌合併重度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個體化治療 | B2009B074 | 何建行 | 2009-2012 |
廣東省省衛生廳 | 老年非小細胞肺癌合併重度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個體化治療 | C2009028 | 何建行 | 2009-2012 |
廣東省省科技廳 | 基於中國人肺癌腫瘤庫的肺癌高通量分析及臨床防治套用研究 | 2008A030201024 | 何建行 | 2008-2011 |
廣州市科技計畫專項 | 基於基因組學與微創外科的肺癌綜合診療平台建設 | 2014000000001-2 | 何建行 | 2014-2017 |
廣州市民生重大專項 | 肺癌微創診療技術研發、標準化及推廣 | 2011Y2-00024 | 何建行 | 2011-2016 |
廣東省產學研專項 | 手術切口保護器的套用,產業化及推廣 | 2011B090400589 | 何建行 | 2011-2016 |
2,論文 (發表論文488篇, SCI文章總數192篇,影響因子828.572,總引用次數為1353次,其中第一/通訊作者文章122篇,影響因子425.231,第一作者文章總引用次數1039次。代表性論著如下:)
序號 | 論著名稱 | 發表時間 | 發表刊物(期/卷/頁) | 發表當年影響因子 | 他引次數 |
1 | A Practical Molecular Assay to Predict Survival in Resect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Validation Studies. | 2012 | Lancet 379, no. 9818 (2012): 823-832. | 39.06 | 150 |
2 | MicroRNA-192targeting retinoblastoma 1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cell apoptosis in lung cancer cells. | 2011 | Nucleic Acids Res.2011 Aug;39(15):6669-78. | 8.026 | 47 |
3 | Prognostic Impact of Mmp-2 and Mmp-9 Expression in Pathologic Stage Ia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2011 |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104, no. 7 (2011): 841-846. | 3.244 | 32 |
4 | Tumor-Suppressive Microrna-449a Induces Growth Arrest and Senescence by Targeting E2f3 in Human Lung Cancer Cells | 2014 | Cancer Letters 344, no. 2 (2014): 195-203. | 5.621 | 30 |
5 |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ersus Open Thoracotom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Based on a Multi-Institutional Registry. | 2013 |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44, no. 5 (2013): 849-854. | 3.304 | 29 |
6 | Anesthesia with Non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oracic Surgery | 2012 |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4, no. 2 (2012): 126-130. | 1.783 | 25 |
7 | "Long-Term Outcome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Complete Versus Assisted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2011 |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104, no. 2 (2011): 162-168. | 3.244 | 25 |
8 | Oncogenic Driver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t Various Clinical Stages. | 2013 | Annals of Oncology 24, no. 5 (2013): 1319-1325. | 7.04 | 22 |
9 | Detection of Cea Mrna, P53 and Ae1/Ae3 in Haematoxylin-Eosin-Negative Lymph Nodes of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ay Improve Veracity of N Staging and Indicate Prognosis | 2010 |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40, no. 2 (2010): 146-152. | 2.016 | 20 |
10 |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 2015 |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3, no. 8 (2015): 861-+ | 18.428 | 8 |
11 | Choice of Surgical Procedure for Patients With NSCLC ≤ 1 cm or > 1 to 2 cm Among Lobectomy, Segmentectomy, and Wedge Resect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 2016 | J Clin Oncol. 2016 Jul 5. pii: JCO646729 | 18.428 | / |
12 | The Impact of 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 in Node-Nega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2015 | Chest 148, no. 4 (2015): 903-911. | 7.483 | 3 |
13 | Frequent alterations in cytoskeleton remodelling genes in primary and metastatic lung adenocarcinomas. | 2015 | Nat Commun. 2015 Dec 9;6:10131. | 11.47 | 0 |
14 | Selective Killing of Lung Cancer Cells by Mirna-506 Molecule through Inhibiting Nf-Kappa B P65 to Evok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and P53 Activation. | 2015 | Oncogene 34, no. 6 (2015): 691-703. | 8.459 | 8 |
15 | Selective Killing of Lung Cancer Cells Using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Promoter and Double Suicide Genes, Thymidine Kinase and Cytosine Deaminase (Pcea-Tk/Cd). | 2012 | Cancer Letters 316, no. 1 (2012): 31-38. | 5.621 | 16 |
3,編著專著
序號 | 論著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年份 | 出版地 |
1 | 微創胸外科手術與圖譜 | 廣東科技出版社 | 2005 | 廣東 |
2 | 微創胸外科基本手術與機械縫合圖解 | 廣東科技出版社 | 2011 | 廣東 |
3 | Tubeless VATS | AME出版社 | 2015 | 廣東 |
4 | 肺癌 | 中南大學出版社 | 2015 | 湖南 |
5 | Lung cancer | Ame 出版社 | 2015 | 廣東 |
4,專利
序號 | 國別 | 專利類型 | 專利號 | 專 利 名 稱 |
1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0420046598.X | 過線推結器 |
2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0720190242.7 | 電凝鉤 |
3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0820047315.1 | 胸腹腔穿刺器 |
4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313295.X | 一種安全電凝鉤 |
5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313305.X | 一種腔鏡持針器 |
6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313309.8 | 一種腔鏡吸引器 |
7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443989.5 | 一種血管阻斷鉗 |
8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313309.8 | 一種腔鏡吸引器 |
9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443989.5 | 一種血管阻斷鉗 |
10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220221013.8 | 一種單腔氣管插管 |
11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313288.X | 一種腔鏡穿刺套管 |
12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0820045734.1 | 用於切割縫合器的安全引導器 |
13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0820045735.6 | 手術切口保護器 |
14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443803.6 | 一種胸外科使用的取物袋 |
15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443955.6 | 一種防漏氣水封瓶 |
16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220027907.3 | 一種胸腔鏡模擬訓練箱 |
17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220027910.5 | 一種胸腔鏡模擬訓練箱的內襯組件 |
18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444025.2 | 一種胸廓運動測量器 |
19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1120313255.5 | 一種一次性口罩 |
20 | 中國 | 實用專利 | 200820189158.8 | 一種CT穿刺定位器 |
21 | 中國 | 實用專利 | ZL201320557934.6 | 一種呼吸迴路三通接管 |
22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201020150818.9 | 人非小細胞肺癌cDNA文庫結構 |
23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 201110460778.7 | 一種來源於人肺大細胞癌的細胞株及其製備方法 |
24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 201110457386.5 | 一種來源於人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後復發病灶的細胞株及其製備方法 |
25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 201110457305.1 | 一種來源於人肺未分化癌的細胞株及其製備方法 |
26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 201110461087.9 | 一種來源於人肺腺癌的細胞株及其製備方法 |
27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 201110457302.8 | 一種來源於人放化療後復發小細胞肺癌淋巴結的細胞株及其製備方法 |
28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 201110457275.4 | 一種來源於人肺低分化鱗癌的細胞株及其製備方法 |
29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 201110460803.1 | 一種來源於人肺多形性癌的細胞株及其製備方法 |
30 | 中國 | 發明專利 | ZL201110460818.8 | 一種來源於人肺腺癌的細胞株及其製備方法 |
5,科技獎勵
序號 | 成果名稱 | 授予時間 | 獎勵名稱 | 等級 | 授予部門/單位 |
1 | 肺癌個體化微創根治相關技術的系統研究及臨床套用推廣 | 2014 | 廣東省科技獎勵 | 一等獎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2 | 電視胸腔鏡手術的臨床套用研究 | 1997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 |
3 | 同種異體氣管移植 | 2002 | 廣州市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廣州市人民政府 |
4 | 電視胸腔鏡手術的臨床套用研究 | 2002 | 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
5 | 多極針消融治療常見腫瘤的基礎、臨床及套用研究 | 2004 | 廣州市科學技術獎 | 三等獎 | 廣州市人民政府 |
突出貢獻
1994年與國際同步且國內率先開展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
1995年與國際同步且國內率先開展胸腔鏡胸腔淋巴清掃術;
1995年與國際同步且國內率先用hybrid微創小切口胸外科手術代替傳統大切口手術,已在國內廣泛推廣;
1996年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針鏡胸腔鏡手術;
1996年開展胸腔鏡肺氣腫減容術,並提出其作用機制新解釋;被《中華外科雜誌》評為中國外科史50件大事記之一
1996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胸腔鏡胸腺切除術;
1999年成功完成亞太地區首例同種異體氣管移植
2000年首先在國際上開展hybrid下支氣管及隆突切除重建術,至今完成500多例
2003年成功完成華南地區首例成功的臨床同種異體單肺移植病人術後存活至今已經超過14年。移植例數120例。
2005年國內首先開展支氣管跨級切除重建術
2007年完成利用轉移肌皮瓣修補巨大氣管缺損以及治療氣管腫瘤,為國際上首次報導。
2008年利用食管代氣管修補巨大氣管-食管瘺,為國際上首次報導。
2007年開始建立亞太地區肺癌腫瘤標本庫,至今已收集超過80000例數肺癌標本。
2005年編寫出版《微創胸外科手術和圖譜》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勵
2010年首先在亞太地區開展全胸腔鏡下部長上腔靜脈切除重建術
2010年7月被評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11年8月首先在國內開展局麻不插管肺葉切除淋巴清掃術,極大加速病患恢復及減少術後併發症及明顯降低藥比。
2011年開展了全腔鏡支氣管袖式切除重建術.
2011年11月, 創辦的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獲pubmed全文收錄
2011年受邀在世界肺癌大會(World Conference of Lung Cancer,WCLC)上做專題報告;
2011年受邀在Lancet Oncology雜誌舉辦的研討會上做專題報告;
2012年1月27日在世界醫學權威雜誌Lancet上發表第一作者文章,開創了早期肺癌患者術後治療策略的新篇章。
2012年1月,創辦的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獲SCI收錄
2012年國際上首先報導不使用肌松劑的重症肌無力胸腺切除術及極重度肺功能不全的肺減容術。
2012年被邀請參加在英國愛丁堡舉行的微創胸腔鏡20年慶典並做4場主題發言
2012年在個體化預後基因模型的進一步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權威雜誌JAMA上。
2013年國際上首先報導自主呼吸麻下支氣管重建術,
2013年受邀在世界肺癌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4場
2013年11月完成國際上首例自主呼吸麻下全腔鏡袖式切除術
2013年4月作為主編創辦了國內第一本全英的轉化醫學雜誌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4年3D影像下肺動脈,支氣管雙重建術等;
2014年標準化肺切除手術流程, 可以達到9分鐘做一個肺葉切除;
2014年ATM雜誌獲得Pubmed全文收錄
2014年為81歲高齡患者完成單肺移植,是國際上報導的最高年齡
2014年完成國際首例全胸腔鏡下氣管下段及右主支氣管腫物切除+全隆突切除重建手術
2014年完成國際首例複雜高位氣管腫物全腔鏡手術----全胸腔鏡下經右胸上胸段(胸廓入口水平)氣管腫物切除+端端吻合術
2015年完成“經右胸全腔鏡右上肺葉切除及全隆突切除重建術”迎來新年的開始,這也是全球第三例、我國第二例全腔鏡複雜全隆突切除重建術。
2015年擔任執行主編的JTD雜誌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1.783分
2015年何建行教授團隊採用自主呼吸麻醉方法對一例全身型重症肌無力施行3D-全胸腔鏡經右胸胸腺擴大切除手術,術中未進行氣管插管麻醉,術後無需放置胸腔引流管與導尿管,提出全新的Tubeless VATS理念,手術結束後3小時,病人在麻醉恢復室自行下地,行走回房。
2015年完成國際首例3D全胸腔鏡下經右胸氣管下段、左主支氣管開口疤痕狹窄切除+全隆突切除重建術。
2015年完成自主呼吸麻醉頸胸交界氣管腫瘤切除+氣管端端吻合術,手術歷時78分鐘,皮膚縫合完畢後20分鐘患者即清醒,術後4小時飲水,6小時下地(見視頻),無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呼吸平順,生命征及各項平穩。患者術後快速康復,手術圓滿成功。
2015年裸眼3D助完成全腔鏡下支氣管、肺動脈、上腔靜脈三成形手術
2015年8月,何建行教授完成國際首例自主呼吸麻醉下VATS氣管下段腫瘤切除--全隆突重建術”,實現了精準醫學與快速康復的理念,至此,自主呼吸麻醉全面覆蓋了肺、氣管與隆突手術。
2015年完成國際首例何建行教授團隊成功地完成了1例“自主呼吸麻醉縱隔鏡下氣管腫瘤切除+氣管切除重建術”
2015年完成院內首例心肺聯合移植,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南地區唯一衛生部準入的心肺移植中心翻開了一頁歷史新篇章。
2015年完成國際首例何建行教授成功完成了1例“3D胸腔鏡下支氣管-肺動脈雙袖切/跨級成形術”,不僅實現了腫瘤的完整切除,也最大限度保護了患者的肺功能,實現了精準醫學理念。
2015年何建行教授簡化血管側壁縫合方法完成“新輔助化療降期後的3D胸腔鏡下肺動脈阻斷左上肺癌根治+血管成形術”
2016年完成首例“自主呼吸麻醉劍突下單孔VATS胸腺瘤切除術”
2016年完成自主呼吸麻醉劍突下針鏡單孔胸腺擴大切除治療重症肌無力
2016年何建行教授率領的胸外科團隊利用3D胸腔鏡完成1例胸內低位氣管腫瘤切除同期右中肺癌根治術,本手術除僅通過一次微創手術切除兩個占位病灶以外,術中氣管端端吻合也僅用時19分鐘!
2016年何建行教授完成首例單孔自主呼吸麻醉下雙鏡胸段高位氣管腫瘤切除重建術”,整個手術過程行雲流水,患者術中麻醉控制平穩。
2016年何建行教授團隊再度極致微創,完成首例“自主呼吸麻醉劍突下單孔VATS胸腺瘤切除術”。
(2)組辦會議及國家級的學習班情況:
1994年4月12日 全國首屆胸腔鏡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在廣醫一院由嚴秉泉教授演示肺大皰切除術(地點:廣醫一院)
1995年11月 廣東省第一屆胸腔鏡手術學習班現場轉播首次由何建行教授演示全腔鏡肺葉切除術(地點:廣醫一院)
1996年12月 全國第三屆胸腔鏡手術學術研討會在廣東大廈美國的Micheal Mack, Dr.Landreneu, Norham,嚴秉泉,劉會平參會及演講,會上由廣醫一院首次報導成組的VATS肺減容術及針型微鏡手術
1997年6月 湖北省第一屆胸腔鏡學術會議在湖北省腫瘤醫院現場演示由何建行全腔鏡右上肺葉切除術
1997年 7月 中美胸腔鏡食管癌手術演示與研討會由霍文遜教授演示食管癌切除術(在廣醫一院及白天鵝酒店舉行)。
1998年10月 全國第四屆胸腔鏡學術研討會(地點:成都,由四川省人民醫院及廣醫一院協辦)
1998年11月 全國胸腔鏡手術繼續教育學習班第一期首次由由何建行教授等演示胸腔鏡輔助小切口的複雜肺癌根治術。
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連續舉辦共8屆16期的微創傷胸外科手術學習班(全國繼續教育班)
1999年5月舉辦同種異體氣管移植成功研討與新聞發布會
2000年12月河南省安陽腫瘤醫院舉行全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專題研討會及5台手術直播。
2002年舉辦中美小肺癌國際研討會(由胸外,呼吸和放射學會聯辦:廣州華廈大酒店)
2003年4月舉辦華南肺移植學術研討及新聞發布會
2003年8月在河南省安陽腫瘤醫院舉辦全國第一屆全腔鏡及小切口,常規切囗食管癌專題研討會及20台手術直播
2004年10月在廣州舉行終末期肺氣腫減容術及肺移植的研討會,由Dr.Cooper及鍾南山院士主持及主講(地點:廣東國際大廈)
2007年6月在河南省安陽腫瘤醫院舉辦全國第二屆全腔鏡及小切口,管狀胃,結腸代胃食管癌專題研討會及20台手術直播。
2007年10月第一屆中國肺癌微創治療論壇暨第一屆亞太地區胸腔鏡肺葉切除大匯演(地點,:廣醫一院及東方賓館)Dr Robert Mckenna參加。首次在國內推廣全腔鏡袖式肺葉切除術及骨轉移瘤的射頻消融和骨水泥內固定術。首創由丁香園及好醫師網站直播全程方式,及會上參會者電子投票反應對若干爭議問題的意見,投票結果刊登在中華腫瘤雜誌。從此由 丁香園網上直播成為本論壇的特色,每期點擊率起5萬人次。
2008年第二屆中國肺癌微創治療論壇暨胸腔鏡肺葉切除大匯演, 日本Okada教授參會並做手術演示。
2008年11月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辦南北肺癌高峰會
2009年第三屆中國肺癌微創治療論壇暨胸腔鏡肺葉切除15年總結及研討會,國際參加人員有來自日本的Haruhiko Nakayama教授和來自台灣的劉家全教授
2010年第四屆中國肺癌微創治療論壇暨第二屆亞太胸腔鏡肺葉切除大匯演,會上首次直播全腔鏡肺癌切除+上腔靜脈成形術。部分學員觀摩雙肺移植術。國際參加人員Dr. Kohno、韓國Dr. Kim Kwan Min 、新加坡Dr. Agasthian 、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胸外科嚴秉權教授Dr. Anthony PC Yim、台灣和信癌症醫院的劉家全教授Dr.Liu Jia Quan
2011年6月第五屆中國肺癌微創治療論壇暨第二屆亞太地區胸腔鏡肺葉切除大匯演。首次在國內推廣非插管麻肺葉切除術,國際參加人員:(Robert Mckenna, Raja Flores, Kohno Tadasu, Yong Him Kim, T.Agathian)重點術式是llb,llla肺癌。這次會議為推動年輕才俊的發展,首創“超級聖手—全國VATS手術錄像大評比”,為參賽選手提供了同道的挑戰、專家的點評,更重要的是,獲獎者還能獲得資助出國進修的機會。
2011年9月在廣州白天鵝賓館舉辦肺癌靶向和微創聯合治療策略與分子預後預測分析研討會,美國UCSF的Michael Mann教授與台灣大學醫學院楊泮池院士參會
2011年12月舉辦全國第一屆非氣管插管麻醉胸部手術暨肺葉切除術專題研討會。現場轉播1O台非插管胸部手術,2台對照的插管手術。
2012年4月在河南省安陽腫瘤醫院舉辦全國第3屆全腔鏡及小切口,管狀胃,結腸代胃食管癌專題研討會及20台手術直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Dr. D’Aminco參會並做手術演示
2012年8月31日~9月1日在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舉辦微創胸外科醫護一體化學習班,現場直播手術8台,包括2台非插管麻醉微創胸外科複雜手術。
2012年10月13-14日在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舉辦第六屆中國肺癌微創治療論壇暨第三屆亞太肺癌胸腔鏡手術大匯演,會議邀請了新加坡的Agathian教授與日本的Tadasu教授參加,會議主題為“精準切除,快速康復,瘤內放療”,進行了麻醉,放療等微創技術的推廣
2013年9月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第二屆自主呼吸麻醉下手術學習班。
2013年12月13-14日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第七屆中國肺癌微創治療論壇暨第四屆亞太肺癌胸腔鏡手術大匯演,會議邀請了來自澳大利亞的教授Tristan Yan,Chirstopher Cao,法國的Dominique Gossot教授,西班牙的Diago Rivas教授,丹麥的Rene Peterson教授,美國的Bernard Park教授參加,會議重點探討三大話題:1,胸腔鏡手術3D大轉播,會議現場直播了4台3D胸腔鏡手術,給參會者帶來一場視覺盛宴。2,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中國專家共識、本次會議將運用德爾菲法進行胸外科發展趨勢與共識,探討胸外科未來10年內的發展趨勢,包括非氣管插管麻醉,術中放療等快速康復手術理念,機器人手術,3D視頻轉播等發展趨勢。因此本次會議將成為胸外科發展上的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會議。3,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肺段手術與肺葉切除術的比較、胸腔鏡複雜手術經驗分享。
2014年6月7日,第一屆“全國能量微創胸外科手術轉播會議” 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同步進行,會議通過衛星與網路全程同步將8台高難度的微創胸外科手術直播到全國18個分會場,據統計,本次會議各地參會代表超過1500人,其中廣州分會場達到了200人,另通過網路觀看手術直播的點擊率也達到了12887次,可謂盛況空前。本次會議有以下亮點:(1)全國首創衛星直播:手術團隊醫生通過衛星全程與全國各地的參會醫生互動,將技術的推廣與傳播效率推上一個新的台階,可謂讓全國的胸外科醫生通過網路等終端得到了一次視覺與知識的完美享受。(2)夢幻技術同步感受:諸如自主呼吸麻醉下手術,全胸腔鏡雙袖切手術等胸外科頂尖夢幻技術首次通過網路直播,現場同步向全國的胸外科醫生進行了演示,讓參會醫生跟隨鏡頭一起與術者進入到高難度手術的現場中去(3)快速康復即時呈現:以往會議手術直播僅能欣賞到術者的高超技巧,手術患者的康復情況則難以切身體會。本次會議全程直播了術後患者康復情況,參會代表可以實實在在地體會到自主呼吸微創手術帶來的快速康復:術後2個小時患者就對著直播鏡頭與復甦室的麻醉醫生交談術後感受,術後4小時患者就對著直播鏡頭起床、下地行走!
2014年7月舉辦第一屆“胸部疾病:研究熱點與學術爭鳴研討會”,會議有來自全球各地的100餘名參會者,可以說是一場多學科,跨領域,無界限的交流盛宴。主題演講有來自於ASCO的主席Peter Yu教授,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Heather A.Wakelee教授等分享了胸部疾病領域的熱點,論文寫作技巧及投稿技巧等實用知識等方面的報告。專題辯論,百家爭鳴,尤其是參會的青年醫生,充分地在會議上展示了他們敏銳並極度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就手術,化療方案等主題發表自己獨到的簡介,妙語連珠,精彩不斷。
2015年5月16日上午,第一屆全國腔鏡氣管隆突手術研討會暨第八屆中國肺癌微創治療論壇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30樓國際會議廳勝利開幕。出席會議的嘉賓有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教授,北京胸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支修益教授,悉尼大學Leon Clark教授,Tristan Yan教授等國內外胸外科名宿及來自國內外的胸外科醫生共450人。本次大會便是緊扣“革命”二字,以“更新,更易,更廣”的會議主題開展包括手術,共識與爭議等多個熱點內容的分享。本次會議首先發布了腔鏡手術革命性的產品:裸眼3D腔鏡系統。這是我國國內首個原創的腔鏡作業系統。隨後,與會專家與代表進行了裸眼3D腔鏡系統的體驗,來自澳大利亞的Christopher Cao教授認為這項發明對於胸外科學界是“嘆為觀止”。赫捷院士,支修益教授,何建行教授也共同為精準醫學時代的第一本中英文版專業書籍《Lung Cancer》舉行了發布儀式並進行了名家點評及簽字活動。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微創外科課程於2014年獲得英國皇家外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Surgery)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個獲此認證的單位。RCS對廣醫一院的授牌儀式也在本次大會上隆重舉行。
2015年7月8日,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與強生愛惜康外科聯合舉辦的胸外科菁英手術網路直播TES LIVE成功落下帷幕,本次網路直播覆蓋日本、韓國、台灣、香港以及國內過百家醫院,同步線上看人數超過2000人。
2015年12月11日,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呼吸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英國皇家外科學院(RCS)共同舉辦的第一屆國際“無管”胸外科微創手術學習班於12月7日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際會議室順利召開。據悉,本次學習班主席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何建行教授與西班牙Coruna大學醫院微創中心主任Diego Gonzalez教授共同擔任。同時邀請了歐洲胸外科學會前主席Toni Leruit,義大利羅馬大學醫院胸外科,國際最早開展非氣管插管麻醉胸外科手術的Eugenio Pompeo教授等嘉賓出席並致辭,同時有來自於英國,比利時,斯洛維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16個國家共100名國內外學員,他們將在廣醫一院共同度過一周的無管微創胸外科學習時間。
據大會主席,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肺癌方向學術帶頭人何建行教授介紹:“無管”微創胸腔鏡手術是基於國際上在2010年出現的非氣管插管麻醉下胸腔鏡手術基礎上,由我院胸外科發展完善而成。接受此類手術的患者,無須進行氣管插管麻醉,術後無須留置胸管,無須留置導尿管,從而縮短住院時間,實現快速康復。通過施行這種手術技術,一般接受手術患者能在4小時內恢復進食與行走功能,較為年輕的患者甚至可以術後從復甦室直接步行回病房。部分簡單胸外科手術如肺大皰切除術,手汗症根治術,肺段切除術等甚至可以在24小時內出入院,從而革命性將部分胸外科手術進化為日間手術。
整個課程內容精彩紛呈,包括
1,名家講壇:來自於國內外開展無管微創胸外科手術的中心的胸外科醫生及麻醉醫師分享手術及麻醉的經驗;
2,手術觀摩及演示:有國內外胸外科專家進行簡單及進階的無管胸腔鏡手術演示,同時學員也能親自分批進入到手術室現場觀摩無管手術操作;
3,高新技術展示:有我國自主研發的國際第一台醫用裸眼3D腔鏡體驗館;
4,新書發布:有Tubeless VATS的新書發布儀式等。
微創胸腔鏡胸外科手術自1994年在國內外開展以來,經過20年發展逐漸已經成為胸外科的主流操作術式。手術技術已可以覆蓋所有的胸外科切除方式與切除範圍,可謂“大道至簡”—患者恢復更快速,更簡單;醫生學習曲線更短,操作更舒適;在此基礎上,微創麻醉的發展,無管手術的問世,至今Tubeless系列胸外科手術也已經覆蓋了包括隆突切除重建術,袖狀切除術等胸外科高難度術式,更是在大道至簡之後的極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