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何平,男,漢族,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歷史協會會員, 專業及研究方向:西方史學史及理論,歐洲文化史,中西歷史比較。

人物經歷

1982年獲四川師範大學英國文學語言學士學位, 1986年獲四川大學世界史碩士學位, 留校任教,1987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1995年獲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8年回國到四川大學任教,2003年10月起,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1999-2000年為牛津大學客座院士(Visiting Fellow),2002年被台灣淡江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半年,2003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學作訪問教授, 2004年10-12月為香港浸會大學客座研究員,2006年7-9月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做客座教授,2007年8月在巴黎第十大學馬克斯.韋伯社會學研究所作訪問教授。 2007年9 月 在劍橋大學New Hall 學院作訪問教授。

1990-94年為美國歷史協會會員,1990-95年為美國亞洲研究學會會員,1990-97年為英國中國研究學會會員。2005年起中國史學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

全球史,英國文化。

主要貢獻

1998年以來,已發表60餘篇(部)論著,論文獲《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新華文摘》等刊物多次轉載。近年來出版的學術專著,包括由台灣三民書局出版的《阿富汗史—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和英國Macmillan/Palgrave Press出版社出版的China’s Search for Modernity­---Cultural Discourse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的英文學術著作。後書在歐美許多國家發行,並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台灣大學等國內外多所大學收藏。2006年出版的《西方藝術簡史》再版兩次,並於2007年入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的“全國三個一百原創圖書”。

參加海外和國際重要學術會議: 1992年在洛杉磯美國亞洲學會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論文, 1999年10月,在瑞典隆德大學國際學術會議上做主題發言,2000年3月在葡萄牙古英布拉大學短期學訪,2002年在香港“東西方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上作大會發言,並主持小組討論,2004年5月應邀向台灣大學舉行的“中國現代性新視野學術會議”提交《中國現代性的形成及其問題》論文,2005年9月澳門理工大學《世界文明國際論壇第二次國際研討會》會議 做主題論文講演,獲會議主題論文獎, 2006年9月在巴黎第十大學馬克斯.韋伯社會學研究所作“中國的現代化與歐洲的影響”講座報告, 2006年9月在法國巴黎高等商業學院作“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學術講座,2007年10月24-30日,應義大利文化部邀請參加在拿不勒斯舉行的紀念加里波里誕辰200周年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加里波第與中國”。

1.China’s Search for Modernity—Cultural Discourse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英文著作),英國Macmillan/Palgrave出版社, 2002年6月出版。

2.《歐洲古典園林建築》,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3.《帝國的榮光——追蹤古羅文明》,重慶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4.《阿富汗史—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台灣:三民書局,2003年6月出版。

5、《文化叢書:影響人類歷史的99個地點》(主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5年

6、《文化叢書:影響生活的99種時尚》(主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6年

7、《西方藝術簡史》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已再版)

8、《歐洲文化與國際關係》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9、《中國和歐洲文明史比較》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7年11月出版

10. 《論孔多塞的歷史進步觀》北京: 《史學史研究》 1986年3期.

11. 《八十年代英國史學》北京中國社科院世界史所編:《八十年代西方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12. 《訪凱思·托馬斯教授》北京:《史學理論》1988年4期

13. The Perception of Identity in Modern China(《近代中國對中國社會及其文化的自我認識》)英國 Social Identity《民族社會研究》1995年2月

14.《解釋在歷史研究中的性質和作用》:北京:《史學理論研究》19 98年 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1999年1月轉載

15.《世紀之交看中國文化》,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7月

16.《日本何以不能正視二戰史實》,北京:《中華讀書報》1999年1月20日

17.《中國和西方思想中的文化概念》,北京:《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2期

18.《八十年代中國史學發展若干趨勢》,北京:《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 2000年4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3期轉載

19.《危險而不負責任的外交政策——評美國外交政策》,北京:《光明日報》2000年6月23日

20.《作為歷史研究本體論範疇的歷史進步觀及其內涵》,長春:《史學集刊》2001年2期

21.《當代世界歷史發展新動向》北京:《 世界歷史》2001年2期

22.《20世紀下半葉西方史學認識論的新進展》,北京:《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 2001年5期轉載

23.《中國入世對歐盟的影響》,上海:《世界經濟文匯》 2001年4期

24.《錢鍾書學籍卡》,北京:《讀書》2001年2期

25.《入世對中國與歐盟關係的影響》,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3期。

26.《現代性概念對20世紀歷史編纂學的意義》,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2期轉載。

27.《歷史進步觀與18世紀西方史學》,廣州:《學術研究》2002年1期,北京: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世界史》2002年5期轉載

28.《法國大革命與歷史研究》,北京:《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1期。

29.《後現代主義歷史觀及其方法論》,成都:《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2期。

30.《全球化時代的恐怖主義》南京:《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1期

31.《後現代主義與清代國際關係的新詮釋》鄭州:<史學月刊> 2002年9期

32.《當代世界歷史:現狀與發展前景》台灣:《淡江史學》2002年9月

33.《20世紀歷史思維中的革命觀念》廣州:《學術研究》2003年1期。上海:《高等學校文科文獻摘要》2003年3期轉載, 《新華文摘》2003年6期轉載。

33. 《1942年蔣介石對印度的訪問》, 《環球日報》2003年9月1日 .

34.《歐洲歷史上的大規模傳染病》,《文史》2003年11月。

35.《台獨分裂勢力製造文化認同危機》《兩岸關係》2003年6月。

36. 《誰最先到達美洲?》廣州:<學術研究> 2004年1期.<新華文摘> 2004年4 期轉載.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 2004年4期轉載

37. <基因考古確定歐洲人類起源>, 成都:<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2004年1期.

38.《20世紀中國思想界對‘革命’的解讀》 載《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獻》《先進文化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編輯出版,2004年7月

39.《比較史學的理論和方法》北京:《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05年4期(轉載)

40.《19和20世紀初西方史學中的經濟史編纂》載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史學研究,第二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9月,

41. “East –West studies, concept and meaning”,in Chan Kwok Bun & Emilie Yueh-yu The, eds. East-West Studies, Now and Beyond, (《東西方研究:概念和意義》,載陳國賁編著:《東西方研究:過去與現在》),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Press, 2004,

42.《中外思想中的文化“雜交”觀念》香港浸會大學《東西方研究所論文集》2004年12月。

43.《中國歷史思想中的文化多樣性觀念》,廣州:《學術研究》2005年,5月,《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05年8期(轉載)

44.《近年來西方漢學清史研究若干範式》,開封:《史學月刊》,2005年8期

45.《近代科學為什麼未能在中國自發產生?》,北京:《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4期,《光明日報》編輯《文摘報》2005年10月摘要。

46.《歐洲文化芻議》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6期。

47.《全球化時代文化研究若干新概念簡析-- “文化雜交”和“雜交文化”概念的理論內涵》濟南:《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10期

48.《20世紀下半葉西方歷史哲學若干新理論思潮》載《首都師範大學史學研究,第三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12月

49.《70年代以來的西方歷史哲學》載陳啟能編:《二戰後歐美史學新發展》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50.《全球史對舊世界歷史編撰體系的發展》,北京: 《世界歷史》2006年4期

51.《全球史視野下的中國和歐洲歷史比較》北京:《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4期

52、《官場腐敗及所引發的衝突在中西社會中的差異》,廣州:《學術研究》,2006年12期。

53、《文明的觀念和教化:中國與歐洲》,北京:《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4期

54.“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Modernization in Rec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洛杉磯美國亞洲協會1992年年會論文

55.“From Revolution to Modernization——An Interpretation” 瑞典隆德大學國際會議論文,1999年10月

56.《20世紀歷史思想中的“革命”觀念》 南京《20世紀史學國際討論會》論文,2001年5月。

57.《東西方研究的概念》,香港浸會大學“東西方研究學術會議”論文,2002年10月。

58.《中國現代性的形成及其問題》台北:台灣大學“中國現代性新視野學術會議”論文,2004年5月。

59.“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Mainland China”, (中國近年來的教學內容和教育環境的國際化) 香港浸會大學“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with a Special Focus on East-West Studies” 國際會議論文,2004年11月18日。

60.《中西文化哲學對公民社會發展的影響》,《世界文明與公民社會理論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深圳:2005年9月19-22日。

61.《中國和歐洲文明的發展及交流》,《亞洲與世界文明國際研討會》中山市:2005年9月22-25日。

62.《文化雜交”概念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含義》,《世界文明國際論壇第二次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澳門:2005年9月25-28日。

63.《淺議世界史體系》,“中國史學理論研究會學術會議” 會議論文,昆明:雲南大學,2005年7月。

64.《略論全球史對世界史編纂理論的重構》,“各國的世界通史教育”國際會議論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2005年10月。

65.《加里波第與中國》“紀念加里波里誕辰200周年學術討論會” 義大利文拿不勒斯,2007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