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何屬輝,四川蓬溪人, 號韻墨堂主,中國文藝家俱樂部書畫部總監,中國世紀大採風書畫院理事,中國國畫藝術研究院創作室主任,中國水墨山水畫同盟研究院院士,《採風中國》雜誌書畫部總監,師從書畫名宿夏齊樹、歐至元潛心學習國畫,並獲著名書畫家曾來德、李小可、盧禹舜、賀輝才等師友的悉心指導。
人物生平
何屬輝出生於書畫之鄉四川蓬溪,天府之國的巴山蜀水蘊育了這位天賦奇高的藝術家。他自幼雙親過世,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貧寒,並沒有消磨他求學的意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更是造就了他堅忍不拔的個性。幾十年間,書畫相伴,耕耘下輟,用先天的天賦和後天的勤奮,造就出了一個精彩的藝術人生。
他的書架上不僅堆滿了藝術類的書籍,而且還有文學、散文、歷史、人物傳記,他說作為一個藝術家,創作技法很重要,但同時還要吸取歷史人文上的營養補充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使作品更有思想性、靈魂性,更能貼切生活與人產生共鳴。
他說:畫家的品格一定要真誠。真誠地對待藝術,真誠地對待自然。藝術行為是一種手上的體力勞動,同時又是思想和精神的表現。這兩方面都需要自己傾心投入與修煉,不得敷衍和懈怠。
創作的過程,是從生活和自然中擷取靈感,經過思維意識的加工,用筆墨語言抒於紙上,抒於筆端。因此中國山水畫也因人生觀不同,自然觀不同而闡述出山水觀的不同。山水畫的意境是一種具有濃厚中華文化意蘊,文脈,親近自然而又敦厚博大,清澈明澈之境界。
他立足於生活體驗上的心靈觸動,著力於以自己修養為依託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掘。他非常重視對生活、對自然的觀察和研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趣味、情緒等主觀因素注入作品的創作中。他也十分重視自己思想境界的提高和文化視野的拓展,重視對客觀現實和藝術本質的體悟。
他為人質樸、率真,在藝術上孜孜不倦,不斷追索。其筆下的祖國河山雄偉、壯麗、開闊,其描寫自然景觀與運用中國傳統筆墨語言十分融合。他用筆方式靈活而鬆動,筆下的畫,山與樹,山與雲水的處理都十分得體和諧。他住巴蜀,登太行,臨秦嶺,游太白,歷十渡,攀黃岳,暢遊富春,問道崆峒。跋山涉水,不辭辛勞,融在其中,樂在其中,悟在其中。使他的山水畫強烈的融入了時代的脈絡,蘊於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賦予山水作品更多的精神氣質。在他靈動的筆下,山有了骨,雲有了韻,水有了情。遠觀其勢,近觀其質,畫面充滿著自然形於意境的氣韻。
對於他來說,繪畫是一種結緣天地,寄託情懷的暢敘方式,在“遊山玩水”的悠然情境中可以品味生命的價值、覺悟人生的意義。他努力把自己的審美認識和理想踐行於繪畫中去,追求溫馨恬然,寧靜空靈的藝術畫境。他的山水畫注重筆墨韻味和畫境的營造,努力以“清”、“幽”、“潤“的繪畫品格為追求。他所到之處,尋師訪友,與國內書畫界許多名人大家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從中領悟感受到藝術的真諦。
何老師說,古人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只有真正融入大自然,才能深切理解傳統,使傳統為我所用。筆底才會出現活潑灑脫的畫風。應以有限的空間表現無限的想像。把生活與自然在自我的感知下概括、提煉,把藝術與人生融為一爐。山水畫貴在生動,貴在鮮活的山川氣息,凝聚了自己的心血,記錄了自己的感受。
個人作品
在技法方面,他十分重視傳統技法的學習,深究精研中國畫的學脈,同時結合自己對自然寫生體驗的活潑認知來加強幫助自己作畫探尋上的定位,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觀。中國山水畫它包含著大自然之宇宙精華和藝術家之情意的和諧統一,並顯現出一個藝術家通過作品來把握作為宇宙本體的自然之“道”的心理軌跡。山水畫的境界在尺幅之內有萬里之勢,要將這種宇宙自然濃縮於筆下。故而要多練筆法,運用好筆墨也很關鍵。筆墨是中國繪畫的靈魂,既是語言又是精神。筆墨是中國畫的安身立命之本,筆墨不僅是視覺形式和技法規範,筆墨還是中國畫的靈魂再現。所以筆墨山川的氣勢精神正是畫家情志襟抱的表現,是審美主客觀的作品的融合。
古人繪畫中有一個關於靜的東西,所謂在畫靜中參悟。在靜里傳達奧秘和無窮的意境,自然界的勃勃生機。他常在作畫前聆聽音樂的優美鏇律。從悠揚的樂曲中激發一種藝術創作的欲望,有時坐在畫案前靜思良久,任憑自己的思緒在藝海中遠航。他說把自己的情緒心態保持到一個很好的創作狀態,也即是用心用情感去潑灑一個水墨雅美的畫面。在他的筆下得以自然體現,也反映出他不俗的審美文化態度,他的山水畫作品所體現的審美意象頗具現代精神,是現代人對現代山水的一種寄託情感的觸動。
“為藝術而生。”他言道。他有幸結緣書畫藝術,也將是一生所愛的追仰。中國山水畫自五代兩宋以來,一直占據著畫壇的重要地位。從其開始,交匯著民族文化的精神意識,並成為一種精神意識的形態,但山水畫其實也是畫家的個性、氣質、修養、悟性的載體。他的山水畫賦予畫中山水獨具魅力的文化意義,努力在筆墨作品中表達雍容大度的寧靜之氣,這是一個畫家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