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華[抗震英模]

何小華[抗震英模]

何小華,男,漢族,共青團員,重慶榮昌人。1989年8月出生, 2005年12月入伍,一期士官,武警四川總隊達州市支隊一中隊九班班長。地震發生後,該同志視災情為命令,化困難為力量,在抗震救災一線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名人民子弟兵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錚錚誓言。

基本信息

人物事跡

主動請戰上一線

何小華從小父母離異,一手由二叔拉扯大,從一個殘缺父母關愛的家庭來到部隊。“5·12”地震發生前,他最親的二叔不幸病危住院,自己也向中隊支部請好了假,準備回家探望。地震發生後,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第一個找到中隊領導,遞交了決心書,要求到抗震救災第一線去,到最需要和最危險的地方去。“雖然我的父母從小離開了我,但我現在是人民的子弟兵,災區民眾就是我的父母,他們的苦難就是我的苦難”。何小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是人民衛士,哪怕刀山火海,也要上一線去”,在何小華的帶動下,全班戰士都積極要求上一線,尤其是班上一名汶川籍戰士,在老家災情完全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強烈請求隨班長上一線。

抗震救災當標桿

在徒步行軍中,面對餘震不斷、滾石飛落等危險,何小華既是觀察員、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宣傳員,主動幫助班上2名體力較弱的同志背裝具。在紫坪鋪水泥廠清理搜救中,他主動擔任突擊隊員,不顧安危,第一個跳進危樓,第一個開展搜救,第一個挖掘屍體,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用手刨,用腳蹬,輕拿輕放壓在遇難者身上的磚塊和泥板,經過2個多小時的戰鬥,終於第一個將遇難者遺體從二樓完好無整的刨出來,抬到預定位置。當他正在帶領人員搶救水泥廠財務室票據時,遇難者丈夫跪在他面前不肯起來,在場人員無不感動。

他的事跡先後被四川電視台、總隊網站和達州多家媒體宣傳報導。在整個執行清理搜救任務中,他帶領突擊隊員先後在紫坪鋪水泥廠廢墟中找到、挖掘和搬運屍體3具,搶運重要檔案10000餘件,電腦4台,檔案櫃30餘個,家具300餘件。紫坪鋪水泥廠專門給支隊送來一面“地震無情人有情,患難之時伸援手”的錦旗。6月1日,支隊前指接到緊急通知,根據衛星地圖分析,油碾村、小麻村兩地山體出現裂縫,極有可能發生整體垮塌,危及附近400戶、1000多名災區民眾的安全,何小華帶領班上人員不怕疲勞,晝夜奮戰,安全轉移了人民民眾。在進村入戶中,他帶領全班先後在山高路遠、受災最重的響黃村、蔡家槓村,帶領全班戰士在坍塌、滑坡地帶,捨生忘死,奮不顧身,第一個在最險要的地方奮力搶險。在整個抗震救災期間,他總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戰友。累了,找塊地方給戰友們休息;渴了,把水讓給戰友喝;夜裡,主動起來為戰友遮帳篷、蓋被子,寧願自己吃不飽,也省出乾糧和水給災區老人和小孩吃,在他的帶動下,戰友們紛紛效仿,全班為災區民眾主動捐款3000餘元,深深感動了災區民眾。

截止目前,他帶領全班幫助災民搭建帳篷20餘頂,搬運糧食2000餘公斤,運送速食麵78箱、大米15袋、牛奶68箱,消滅瘋狗3條,拆除危房100餘間,清理垃圾200餘噸,平整場地500餘平方,深受參戰官兵和災區民眾的好評。

捨生忘死挑重擔

6月6日上午8時,支隊前指按照總隊命令,組織6名官兵參加搜救失事飛機專項行動。何小華由於平時練就的過硬素質,被指定為搜救小組成員,在總隊前指領導的帶領下,向指定區域趙公山“一線天”峽谷無人區展開搜救行動。何小華隨搜救分隊先摩托化開進,後受道路塌方影響,一路徒步沿懸崖峭壁,冒著暴雨如注的生命危險,於12時到達牛頸項,至下午18時30分,在懸崖叢林中搜救無果的情況下。何小華又與3名搜救隊員,不顧個人安危,冒著隨時塌方和餘震的危險,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連夜翻越滑坡山谷和陡崖,返回支援點背給養,

8日上午將200多斤給養物資安全送到搜救分隊野營地。爾後,何小華與其他4名官兵對趙公山“一根絲”峽谷無人區進行搜尋。“一根絲”峽谷長約2.5公里,整個峽谷是整塊滑坡面,深不見底,垂直度達80度,根本無路行走,無任何樹木、岩石可攀扶,一不小心掉下峽谷就會粉身碎骨。何小華和隊員們利用攜帶的砍刀在陡坡上手挖刀刨,開闢了一條約20厘米寬的小路,冒著隨時跌入深谷的危險貼著崖壁抵達谷底。然後,搜救小組兵分三路一線平推對峽谷進行搜尋。何小華所在組前方有一約30米高的斷崖,陡崖左側是垂直滑坡面,右側是約70度的石岩,他採取用砍伐木插入石縫,一個一個踩著樁木前行的方法,順利通過無人峽谷區。當中午搜尋至一光滑V型流水溝前,擋住了去路。流水溝由一整岩層構成,斜向上約80度,幾乎無著力點。何小華急中生智,利用砍伐的樹木採取撐桿攀登的方式將自己先撐過去,爾後通過放下的攀登繩將隊員逐個拉上去,順利通過了此路段,為部隊整體搜救工作贏得了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