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凡時間

伯凡時間

伯凡時間是以商業評論家吳伯凡為靈魂的的一檔媒體節目,也是吳伯凡首次基於網際網路打造的節目,主要形式為音頻,可以通過微信公號伯凡時間(bofanstime)等平台訂閱。內容主要涉獵了商業、文學、哲學等領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伯凡時間 類型:財經、文化
媒介類型:微信公眾號 主講人:吳伯凡
價值觀:拒絕浮皮潦草的貪多求全,追求爐火純青的以簡馭繁 媒介類型:微信公眾號

吳伯凡簡介

吳伯凡簡介:吳伯凡:哲學碩士,“數字論壇”成員。1997年起在研究哲學和基督教神

吳伯凡吳伯凡
學之餘,開始從事網路文化研究和IT產業分析,著有《孤獨的狂歡——數字時代的交往》一書。曾任《環球管理》雜誌聯合總編,《環球企業家》雜誌總策劃,美國《INC》(公司)雜誌中文版主編,《創業家》雜誌主編。2004年底加盟21世紀報系,擔任《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2013年升職為發行人。2008年10月與原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梁冬共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推出的一檔財經脫口秀節目-冬吳相對論,2014年停播。

創辦初衷

我不希望自己變成“知識的搬運工”。很多人現在非常得意把自己叫成搬運工,也越來越多的人做這樣的事情,把一個知識從作者那兒搬到讀者那兒。有時候我也做這樣的事情,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讓這些知識促成我在思維模式,甚至是
人生態度的蛻變。當你的思維方式,當你看世界的眼光發生轉變的時候,你把你看到的世界講出來,而不是簡單的把知識搬運給別人,我覺得這個對別人更有意義,對我自己也更有意義。

所以,我這一兩年學到的新知識,導致我個人從思維方式到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轉變,由於這種轉變,我看到的世界,甚至哪怕只是小小的世界,和以前都不一樣。以後在我自己的節目裡,文章里,公眾號里,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感受我自身的某些蛻變。

由於這種心態的信息和知識,沒有新的刺激力,或者說他的刺激力在遞減。人的感官有一種自動關閉的機制,因為持續對一個東西進行反應會消耗大量能量,會占據大量的注意力,所以他就會逐漸對一個持續存在但是沒有新的變化的東西喪失興趣。

這個時候,我覺得反而是微信公眾號又一波新浪潮興起的機緣。你按照原有的方式做進行簡單的知識搬運,進行簡單的信息傳遞,用改頭換面的方式,在一個知識的有效供給不足,但是知識和信息的無效供給已經嚴重過剩的時候,你如何去為
讀者、為用戶去創造價值,如何讓他已經疲憊的神經能夠重新興奮起來?

已發表文章

《一篇關於虛擬現實的“穿越”專欄》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那些你不以為然的平常,也許卻是他人無法企及的恩賞》

《王陽明釋放的“FUD”病毒,喚起了敵人心中十萬亂賊》

《MVP、虛榮指標與創新會計》

《做時間的淘金者,讓每秒光陰都成黃金》

《創業掙的首先是認知,接下來才是錢》

《讓嬰兒在夜裡哭鬧的,也讓我們在白日裡“身不由己”》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文學經典?》

《如何從別人手中奪回那些屬於你自己的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