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創始人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年〕出身於麥加城古萊西部落哈希姆氏族的一個沒落的商人貴族家庭,6歲喪親,由祖父和叔父撫養長大。穆罕默德當過牧童,後來受僱於一個富商寡婦卡狄加,25歲時和這個女僱主結婚。穆罕默德在為卡狄加服務期間和結婚..
我把穆罕默德排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首,一些讀者可能會感到意外,或提出疑問,但是他確實是在宗教和非宗教領域內都取得了無比輝煌成就的唯一的歷史人物。 穆罕默德出身貧寒。他創立和傳播了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是一位極有魔力的政治領袖。在他死後十三個世紀後的今天,他的影響仍然強烈而巨大。 本書中的大多數人物都具有這樣的優越條件:他們生長在文明的中心,即文化發達、政治強大的國家裡。但是穆罕默德卻於570年出生在阿拉伯南部的麥加市,當時世界的一個落後地區,遠離貿易、藝術和文化的中心。他六歲就成了孤兒,是在惡劣的環境下長大的,伊斯蘭傳說告訴我們,他目不識丁,25歲時和一個富孀結了婚,經濟狀況才得以改善。然而在他年近四十的時候,還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他是一個非凡的人物。 阿拉伯人大多數是異教徒,他們信仰許多神。但是在麥加卻有少數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穆罕默德無疑就是在他們那裡了解到有一個主宰整個宇宙的獨一無二的萬能者——主神。到了四十歲,穆罕默德確信這個獨一無二、當真存在的主神(安拉)在同他講話,選中了他去傳播真實的信仰。 前三年,他只是向親朋密友宣講教義。隨後約在613年,他開始向公眾宣講教義。由於他逐漸贏得了皈依宗教者的心,麥加當局終於認識到他是一個危險而討厭的人物。622年穆罕默德由於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問題,就逃到了距麥加以北約二百英里的一個城市——麥地那。他在那兒被予以一個有很大政治權力的職位。 這一出逃,人稱為回教紀元,是這位先知一生的轉折點。在麥加他的追隨者不多,但在麥地那卻迅速增多,很快他就獲得了一個獨裁者實際上所具有的影響。之後幾年中,隨著穆罕默德追隨者的迅速增多,麥地那和麥加之間展開了一系列的戰爭。這場戰爭於630年結束,穆罕默德以征服者的身份凱旋迴到了麥加。穆罕默德於632年去逝,當時他已是整個南阿拉伯的強有力的統治者。 阿拉伯貝多因部落的人們享有強悍勇士的名譽。但是由於人口少,再加上內部四分五裂,互相殘殺,因此他們顯然不是位於北部農墾區請王國眾多軍隊的對手。但是這個寡少的阿拉伯部隊,在穆罕默德的統一指揮下,在只有一個真主的這個強烈的信念鼓舞下,開始了人類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系列進攻戰之一。阿拉伯東北瀕臨薩珊王朝的新波斯大帝國,西北面臨拜占庭,即位於君士坦丁堡中部的東羅馬帝國。從數量上來看,阿拉伯強弱勝負已判定,然而在戰場上,深受鼓舞的阿拉伯人迅速征服了美索不達尼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642年經過激烈的角逐,從拜占庭手中奪取了埃及,而波斯軍隊在637年和642年卡迪西亞戰役和尼哈文得戰役中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些重大勝利是在穆罕默德的親密朋友和直接接班人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指揮下取得的。雖然取得了這些重大的勝利,但並不標誌著阿拉伯擴張的結束。711年阿拉伯各軍以卷席之勢從北非一直橫掃到大西洋海岸,隨後又進軍北路,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徹底征服了在西班牙的西哥德王國。 乍看起來伊斯蘭教徒會征服整個信仰基督教的歐洲。但是在732年一支深入法國中部的伊斯蘭部隊最終在著名的圖爾戰役中被法蘭克人擊敗。貝多因部落在穆罕默德的話鼓舞之下,經過不到百年的艱苦奮戰,創建了一個北起印度邊界南至大西洋海岸的帝國——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最大帝國。在部隊所克之處,人們都紛紛改變信仰,最終皈依伊斯蘭教。 但是並非這些勝利都具有永久性。波斯人雖然也皈依穆罕默德教,但是自那時起就從阿拉伯人的統治下獲得了獨立。在西班牙,連綿七百多年的戰爭終於使基督教徒征服了整個半島。但是兩個古代文明的搖籃——美索不達尼亞和埃及,仍同整個北非海岸地區一樣屬於阿拉伯地區。新教在許多世紀中不斷四處傳播,遠遠超出了原來伊斯蘭教所征服的疆界。目前它在非洲和中亞有數以千萬計的信徒,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印度尼西亞甚至還要多些。在印度尼西亞,新教是一個統一的因素,但是在印度次大陸,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間的鬥爭仍是統一的一個主要障礙。 那么人們應該怎樣估價穆罕默德對人類歷史的整個影響呢?與所有的宗教一樣,伊斯蘭教對其信徒的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 正是由於這種原因,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創立者都在本書中占有突出地位。既然基督教徒比伊斯蘭教徒大約多一倍,把穆罕默德排在耶穌之前乍看起來會使人出乎意料。做出這一決定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穆罕默德對伊斯蘭教比耶穌對基督教的創立與發展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雖然耶穌創造了基督教的主要倫理道德準則(就與猶太教不同而論),但是聖·保羅是基督教神學的主要創立者,使異教徒改信基督教的主要功勞者和《新約》的主要作者。 穆罕默德不僅創立了伊斯蘭教神學而且還創立了伊斯蘭教倫理道德準則。此外,他在使異教徒改信新教和創立伊斯蘭教方面都起了關鍵的作用,他還是伊斯蘭聖經《可蘭經》的作者,該部經書收集了他的洞察世界所得的一些結果,他自信這些結果是真主直接向他展示出來的。其中主要的語錄穆罕默德在世期間就在不同程度上如實地記錄下來,並在他死後不久由權威人士整理成冊。因此《可蘭經》近似地代表了穆罕默德的思想和主張,其中有許多都是他的原話。但卻沒有一部記載彙編得如此詳細的耶穌語錄。既然《可蘭經》對伊斯蘭教徒的重要性至少可以與《聖經》對基督教徒的重要性相媲美,穆罕默德通過《可蘭經》所產生的影響也就是巨大的。也許相對來說穆罕默德對伊斯蘭教的影響比耶穌和聖·保羅對基督教徒兩人合起來的影響還要大些。這樣僅從宗教的角度來看,穆罕默德對人類史的影響比耶穌也是不相上下的。 況且穆罕默德不僅僅是宗教領袖而且還是非宗教領袖。事實上就阿拉伯征服活動所帶來的巨大勢力而論,他可算是一位超越時間限制的最有影響的政治領袖。 人們也許會認為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無個別的政治領袖指引也同樣會發生。例如,即使西蒙·包利瓦不曾存活於世,南美洲殖民地也會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獲得獨立。但是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動就與此不同了。在穆罕默德以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形,因而就沒有理由認為沒有他征服也會取得成功。”在人類史上唯一可以與此征服活動相比擬的是13世紀蒙古主要靠成吉思汗的影響而進行的征服,其征服活動雖比阿拉伯人所進行的更為廣泛,但未能持久。今天蒙古族所占據的唯一領土還是在成吉思汗之前他們所占有的領土。 但是阿拉伯族的征服活動就大不相同了。從伊拉克到摩洛哥有一連串的阿拉伯國家,他們不僅為有共同信仰伊斯蘭教而團結在一起,而且為有相同的阿拉伯語言、歷史和文化而相連在一起。在伊斯蘭教中,《可蘭經》的向心作用及其用阿拉伯語寫成的事實,或許是使阿拉伯語沒有分裂成為互不相通的方言的原因,這在長達1300年的動亂期間是有可能發生的。這些阿拉伯國家之間當然存在差別和分歧,而且是很大的差別和分歧,但是某種程度上的分裂不能使我們一概不考慮至今尚存的重要的團結因素。例如,伊朗和印尼都是石油國,並且都信伊斯蘭教,卻都沒有參加1973——1974年冬季的石油禁運活動。可是所有的阿拉伯國家,也只有阿拉伯國家,才參加了那次禁運活動,這決不是偶然的。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17世紀阿拉伯民族的征服活動時至今日在人類史上仍起著重要的作用。就是穆罕默德的這種無與倫比的宗教和非宗教方面的雙重影響,才使人們認為他是人類史上唯一最有影響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