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系統排列

企業系統排列是支持企業管理和決策的輔助工具之一。

定義信息

企業系統排列是目前國際上最前沿的支持企業管理和決策的輔助工具之一。

在企業系統排列工作過程中,引領導師運用一系列心理和意識探索的工作方式,調用諮詢對象和探索團體的潛意識信息和直覺能力,結合理性邏輯分析,針對諮詢對象提出的企業管理和決策“亂題”,快速得出最最佳化的分析結論和解決方向。

二十一世紀的管理哲學、方法和工具研究,呈現出兩種傾向。一種延續傳統西方“科學管理”思想,強調以客觀理性的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為基礎,完善管理;一種則回歸東方哲學的“主觀意識”探索之道,強調基於人的主觀“直覺”的理解和意識,發展管理。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左腦”潛能和“右腦”潛能的兩種開發趨向。

而“右腦”、“直覺”的價值,隨著賈伯斯等代表企業家的成功奇蹟,越來越引起企業界和學術界的重視。各個領域的先行者,紛紛打破傳統疆界,踴躍進行與之相關的融合性探索與實踐。

企業系統排列就是這一潮流的前沿成果之一,它著重於人的“右腦”直覺和潛意識潛能開發,同時強調將“右腦”智慧帶入“左腦”理性的認知範圍,兩者成果共享,合一運作。同時,企業系統排列針對企業實戰套用,發展出相對成熟而有效的理論架構、工具體系和工作形式,以其獨特而震撼的支持效果,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界人士所接受和熱捧。

企業系統排列作為一個前沿性領域,仍在高速豐富和發展之中。

核心價值

與傳統企業管理思想片面強調理性的思考與分析不同,企業系統排列更強調運用人的“直覺”和潛意識能力,來突破意識理性的局限性,支持企業決策者看清事實真相,抓住系統關鍵,預演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做出最佳化決策選擇,並達到最佳的“理性與直覺合一”的行動準備狀態。

企業系統排列獨特而核心的價值突出體現在:

1、 通過對潛意識和直覺的直接調用,越過諮詢對象對“事實”的認知扭曲,還原呈現出探索主題相關係統的“實相”,作為探尋解決方案的基礎。當這些“實相”呈現出來時,往往與諮詢對象內心的直覺感受相呼應,引發“理性”對完整“事實”的重新認知和理解。

2、 運用潛意識對複雜性的超級處理能力和直覺判斷力,結合理性思考與邏輯分析,諮詢對象得出“直覺與理性合一”的最優分析結論和解決方向。直覺與理性的相互啟發、檢視和修正所得出的分析結論和解決方向,往往對令諮詢對象有開啟性思考和合一堅定的內心感受。

3、 在過程中引發出的諮詢對象直覺感受與固有判斷和信念的衝突,會引發其深入反思自身心智模式的局限性,並產生直覺引領的“頓悟”效果,從而快速轉化和發展其原有僵固的心智結構,並加深其對自身意識和潛意識模式更深入的認知。

企業系統排列的支持過程,立足於諮詢對象和探索團體的潛意識和直覺力的開發,無需大量信息調研和專業知識的補充,也無需長時間的討論與分析,卻為企業管理和決策“亂題”提供了清晰的理解和解決方向,這種“性價比”,也是其被企業界認可的重要價值。

套用領域

作為一種調用決策者潛能,提升企業分析決策過程品質的支持工具,企業系統排列的套用範圍較廣,可被廣泛套用於:

1、經營環境、產業鏈、經營生態圈分析;戰略定位和重要競爭合作關係決策。

2、市場空間、資源狀況、經營團隊能力、核心價值分析;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分配體制及治理架構、中長期發展規劃決策。

3、客戶群體需求、競爭者、價值鏈關係分析;客戶群定位、產品服務價值組合、競爭及行銷策略、第三方合作策略決策。

4、組織功能目標、執行力、協同性、創造力、組織成員心理及行為分析;組織架構及職能設定、人事安排、激勵機制、管理體制、願景及文化建設、變革計畫、成員心理及行為調整等決策。

5、資金、技術、關鍵人才、經營許可等重要資源需求、引入規劃、可行性和合作模式分析;合作方選擇、合作方案、談判策略、治理架構設計、資源管理規劃及重大調整決策。

6、企業家自身及核心人員的個人深層需求、動力源泉、心智結構、心理狀態、行為表現、人際互動關係分析;重要人事規劃、人事風險防範、人事調整、個人關愛與成長支持行動、人際關係調整決策。

7、企業發展與公眾、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神秘潛意識影響的關係分析和相關決策。

基本原理

企業系統排列工作,基於以下基本原理假設:

1、 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獲取大量信息,而我們理性意識能夠觀察和記憶的,不足萬分之一。未被理性觀察到的信息,保存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經由特殊的心理工作方式,可以被調用出來,支持我們的分析和決策。

2、 人類的潛意識比我們的理性意識聰明得多,我們的潛意識能夠處理大量、複雜的信息,預想可能的未來情境,並做出對自身安全和發展最有利的和判斷,這種判斷力常以“直覺”的方式展現出來。經過長期訓練,或者以科學的方式調用,我們的直覺力可以成為分析和決策的可靠工具。

3、 每個人的理性思考、決策和行為,基於自身獨有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既是我們最重要的資源和能力,同時也有它的盲區和局限性。僵固而不能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心智模式,會扭曲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和判斷力,影響我們做出正確決策和行為反應的能力。

4、 科學運用潛意識信息和直覺能力,可以有效地補充和修正我們心智模式的盲區和局限性,提升我們分析和決策過程的品質。同時,在過程中,可以檢視、反思、柔化和發展我們的心智模式,增強我們的分析決策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

同時,企業系統排列的核心工作手法,主要運用在長期的心理和意識研究實踐中發現的如下原理和現象:

1、 每個人所有的“概念”辨識,都基於相關的神經系統“體驗”信息簇;當“左右”兩個系統不能合一地運作,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理解和判斷選擇,可能會分離甚至背離,從而形成“理性”與“直覺”的不統一。而相比“概念”與邏輯分析,“體驗”與“直覺”信息更加原始和可靠。

2、 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投射、感知並模擬對方的部分神經“體驗”信息,這些信息以能量狀態、身體感覺、外在感知信號、情緒狀態、空間感覺、運動本能等方式呈現出來,並通過人類集體意識共享的價值取向、語義結構等轉化成相似的思想和念頭。

3、 當人們“放空”自己的個性化心智模式,受人類集體意識和潛意識的影響,我們在同一系統結構中的感受和趨力,具有很大相似性。

4、 人對於世界的“理性”觀察和理解結構,基於將系統分解成若干組成元素,通過理解元素特性和元素間的關係,理解整個系統。

5、 當人保持當下“概念”與“體驗”的合一狀態時,可以引發與“概念”相關的神經體驗,這些神經體驗經由他人模擬,可以以系統元素和相互關係的方式象徵性地呈現出來,被我們的“理性”再次覺察和理解。我們可以同步運作並檢視“左右”兩個系統,調整兩個系統,修復兩者之間的分離狀態。

企業系統排列工作中,融合諸多領域的原理、方法和工具。但其最具標誌性的運作方式,也是被認為最“神奇”和“不可思議”的工作方法,就是“系統排列”的特殊方式--在確定了一個探索的系統的範圍和組成元素之後,由“人”來代表這些“元素”,經過適當引導之後,這些代表者,完全依據其當下的直覺感受,呈現出的元素信息、系統結構和動態關係,驚人地符合諮詢對象的潛意識和直覺感受,大部也被諮詢對象的“理性”認知驗證,而與資源對象原有“理性”認知不一致的部分,通常引發了諮詢對象對該系統的全新認知和理解。

工作方式

企業系統排列通常以共同探索的團隊方式進行。

“個案”是企業系統排列的核心工作方式。在“個案”當中,通常有一位當事人“案主”(有時也可是一個相關團隊),也就是個案探索工作服務的對象;一位引導導師,負責引領整個個案的探索過程;若干位角色“代表”;其他觀摩和參與討論的團隊成員。

一個個案的完成,通常包括如下過程:

1、 當事人“案主”介紹自身企業和個人的相關信息,以及困擾自己的待解決的管理或決策“亂題”;引導導師與案主互動交流,確定個案的具體工作“命題”和目標。

2、 導師、案主與團隊成員一起討論個案命題相關的系統範圍,以及需要探索的系統內的“元素”。(這些元素可以是具體的人、部門、某企業等,可以事件、物,也可以是抽象元素,如執行力、創造力等)。

3、 當事人案主按照自己的第一直覺,從團隊成員中選擇各元素的“代表”者,並按照完全直覺的方式,排放這些代表的空間位置,形成一個由“代表”構成的系統。

4、 在導師的引導下,代表不依據任何的個人經驗或理性思考,完全依據在當下系統內的“直覺”,表達自己在當下系統的位置感受、調整意向,以及當下的能量狀態、身體感覺、情緒狀態、動作趨向、對其他代表的態度、浮現的意象和念頭等。通常這種表達,已令案主有與現實非常相似的感受,並有所啟示。

5、 導師依據自身風格或個案需要,允許代表們自由、動態地選擇自己在動態系統中的最佳位置,表達或表現其直覺感受。過程中,導師依據自身的直覺和對現場呈現的系統表現的理解,與案主進行所需的信息交換和討論,對探索的系統可能的情況進行解讀,啟發案主覺察自身理性認知的局限性所在,逐步形成對系統的完整認知和理解。

6、 導師依據個案的初始工作“目標”或現場調整過後的目標,對系統進行必要的元素添加、減少、分立、合併,對元素狀態進行必要的調整,預演解決方向和可能結果,逐步使整個系統達成符合目標“理想情境”的狀態。從而,在過程中找到“亂題”的解決方向和基本步驟。

7、 導師與案主進行最後的總結和交流,對個案成果重點形成清晰的理性和直覺感受。過程中,可能允許其他團隊成員分享和貢獻感受和建議。

“模型系統探索練習”是企業系統排列常見的另外一種形式,可以將它視為標準化、自助式、簡化的探索個案。通常,練習由一組成員共同進行,每人輪流充當案主,其他人作為代表。依照導師指導的標準系統模型和元素設定,按照標準流程,呈現每個案主獨特的系統狀態,或做必要的解決方向探索,給案主以啟示。這些模型化的系統探索工具,具有非常高的普及性,經由必要的培訓之後,不需由專業導師引領,也可進行。

此外,還有小物件排列、自代表式排列、自我催眠式排列等輔助工作方式,適應在不具備充足代表的工作條件下,依據系統排列的工作原理,進行所需探索工作。

背景緣起

企業系統排列融合了諸多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成果,同時,它的核心工作方式“系統排列”,源自心理治療領域的“家庭系統排列”。

伯特.海靈格被公認為是現代“家庭系統排列”工作體系的創始者。三十多年前,海靈格在從事薩提亞家庭系統治療的過程中,運用一種“心理劇”方式進行工作。他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現象,在治療當事人的過程中,以“人”作為當事人家庭中成員的代表時,似乎不需要代表者獲得任何語言資訊,當代表們完全依據自己在現場的直覺感受進行表現和表達時,所呈現出的家庭成員的狀態和系統關係,與當事人的實際情況驚人的相似;甚至很多呈現的信息,當事人自身都沒有經歷過,在其事後核實中,也確認屬實。

這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存在某種非語言的潛意識的信息連結和傳遞。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用解讀當事人的潛意識信息,快速地發現當事人的深層心理結構和其家族中生死離合的大事件對其的影響,並據此對當事人進行非常有針對性的深度治療和心理調整。

海靈格就此,組織了由一批心理學家、精神治療專家構成的研究小組,發展排列工作方式,探索人類潛意識中的家族影響和基本規律,融入其他領域的成果和工作方式,並最終將其發展成為當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心理支持體系--“家庭系統排列”。“家庭系統排列”因其在個人內在心理探索、深層心理創傷治療、自我統合和意識發展方面的突出效力,已在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被廣泛套用。僅在德國,就有一千五百名左右的專業治療師通過家庭系統排列方式服務於大眾。

十年前,家庭系統排列研究核心成員之一的組織心理學家根達.維伯,在家庭系統排列的理論框架和工作方法的基礎上,發展出“組織系統排列”工作體系,探索人的集體潛意識如何影響其在組織結構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以及人類社會系統的共同規律和法則在組織中的呈現。並據此,為企業、政府等各類型組織,提供組織系統動力、組織架構、集體心理、組織關係、決策者心理、組織成員心理等領域的分析與調整支持。

組織系統排列經過十年的發展,已在歐洲的一些大公司和政府中被認可和套用,如寶馬、戴姆勒-賓士、IBM、荷蘭政府等。

隨著系統排列在企業領域套用實踐的豐富,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專家加入系統排列的研究和發展,系統排列逐步與管理系統思考和各種企業管理分析體系和模型工具相結合,廣泛套用於企業各個領域和各個系統層面的管理分析和決策支持。部分企業管理專家背景的排列導師,逐步發展出與家庭系統排列、組織系統排列不同的理論框架、方法論和工具體系,並提出以“企業系統排列”定名,區分其與家庭系統排列和組織系統排列。

目前,雖然系統排列界對“企業系統排列”名稱的使用和區分界定並未達成一致,但系統排列在家庭系統、組織系統、企業系統領域的理論發展、方法論和工具體系,越來越多的呈現為部分交疊、同時有較大區分的態勢。相信不久的將來,“企業系統排列”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工作體系,會被排列界廣泛接受。

活躍人物

由於系統排列正處在與多領域的不斷融合創新過程中,多數成熟的系統排列導師都同時學習、研究和發展家庭系統、組織系統、企業系統等各個面向的服務,在工作中也會混用部分工作手法,但據個人專長和取向不同,對外服務則各有側重。

當前,中國市場上針對企業面向的需求,以系統排列方式提供服務的國際和國內導師,大體可以分成四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企業系統排列”導師

代表人物--徐啟瑞

徐啟瑞 徐啟瑞

徐啟瑞,是中國目前在企業套用領域最活躍、同時最具創新精神的系統排列導師。他具有近二十年的企業經營、投資和管理諮詢經驗,十幾年的企業“一把手”背景,多年自創企業經營經歷,長江商學院的EMBA,是典型的中國本土實戰型企業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學者型的企業家,多年浸淫新經濟領域,對國際前沿的企業管理思想和工具頗有研究,長期探索企業家決策意識發展領域,提出企業全意識管理思想,是國內少有的企業重大決策品質提升和企業家決策心理成長領域的管理專家。

徐啟瑞認為,“系統排列”作為開發人類潛意識和直覺力潛能的工具,具有非常重大的套用價值,必將在企業管理領域發揮重大作用。他主張,將“系統排列”作為獨立的工具體系從“家庭系統排列”的心理治療工作中剝離出來,發展相對獨立的理論框架和方法研究。他致力於將“系統排列”與企業管理領域的思想、理論、方法和工具充分結合,發展“企業系統排列”工作體系,使其成為企業管理和決策的重要輔助工具,並在主流企業界得以普及。

徐啟瑞在各地帶領一些由企業家和諮詢專家組成的研究組,不斷發展“企業系統排列”的理論框架和模型工具體系,他們以企業家和企業核心決策層為服務目標,運用“企業系統排列”快速進行企業分析診斷,找到最最佳化的行動解決方案,並引領企業家不斷反思自身管理決策心理,找到自身盲區和局限性,快速提升決策品質和決策能力。

徐啟瑞將“企業系統排列”工作體系與企業縱深諮詢服務結合,發展出“企業系統排列專案”服務;並將“企業系統排列”與高端企業培訓相結合,在各地帶領“直覺知道答案”系列工作坊。因其對企業系統的深入理解,對中國本土企業經營實操的豐富經驗,加上“企業系統排列”工作體系的震撼性效果,往往令企業家們有重大啟發,並得出非常有實操性的解決方案,廣受中高端企業家的歡迎。

徐啟瑞的“企業系統排列”工作中,可以涵蓋企業各個層面的分析與決策,側重於對決策“亂題”的真相釐清、更巨觀的系統理解和關鍵解決方案的發現,側重支持企業家“頓悟”自身的盲區與局限性。在對企業面向的團隊探索工作中,如遇企業家個人的過往心理創傷、家庭關係、心理失常對探索主題產生重大影響,徐啟瑞通常嚴格遵守“企業系統排列”不涉入心理治療領域的界限,提醒當事人並建議當事人另行處理。

第二種類型:“組織系統排列”導師

代表人物--克勞斯霍恩

克勞斯霍恩 克勞斯霍恩

克勞斯.霍恩,心理學博士,心理醫生,管理培訓和個人心理教練專家。他在企業面向的系統排列工作,基本遵循了根達.維伯創立的“組織系統排列”的理論框架和工作方向,是當前德國“組織系統排列”的代表型人物之一,並著有《隱型權力線》一書,該書也是了解和學習組織系統排列的重要著作。

克勞斯.霍恩在企業面向工作中,更側重於從組織心理和組織行為層面探索企業系統中存在的隱形動力模式,揭示人類社會系統的集體潛意識在組織系統中的影響現象和規律法則,進而支持當事人發現組織行為表現的“問題後果”之下深層的心理原因,並據此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使當事人個人和組織成員共同達到組織理想的心理“和諧”狀態,最終支持組織目標的達成。

憑藉深厚的心理專業背景和經驗,霍恩的心理調整工作細膩而精微,通常可以支持到當事人通過改變對組織系統的認知,調整個人心理,並找到與其他成員相處的最佳態度、溝通方向和關係改善步驟。同時,霍恩在運用系統排列支持個人心理統合與發展方面,也有一些獨特成果,以“系統教練技術”豐富了個人成長教練領域。

霍恩在中國市場定期開立組織系統排列的工作坊和導師班,他的課程嚴謹專注,頗受企業內部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培訓、企業教練領域的專業人士歡迎。與徐啟瑞相似,霍恩在其工作中也嚴格恪守組織系統排列與家庭系統排列的工作界限,不涉入個人心理治療服務。

第三種類型:綜合型“系統排列”導師

代表人物--李明昱(鄭立峰)

李明昱 李明昱

李明昱,是中國公眾知名度最高和最活躍的系統排列導師之一,他的“家庭系統排列”保持了對國際系統排列前沿技術發展的同步跟進和對中國本土國情文化深入理解的雙重優勢,因而廣受中國客群歡迎,是中國市場工作坊開立頻率最高的排列導師。同時,李明昱也為中國系統排列界的國際交流做出重大貢獻,不斷將國際上頂尖的排列大師引入中國,也代表中國系統排列界向國際排列界分享研究和實踐成果。

李明昱也是最早將“組織系統排列”穩定引入中國的排列師,他在其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中持續推介“組織系統排列”,並相對穩定的開立“組織系統排列”工作坊,令中國企業界人士有機會接觸到系統排列這種前沿的工作體系。

與其他三種類型導師多數專注於企業經營、組織管理、心理治療等某一領域服務,將系統排列作為重要工作方式之一不同,李明昱更多定位於專注推動“系統排列”在不同領域的套用與服務。在李明昱的“企業/組織系統排列”工作坊的個案處理中,也體現出“混搭”的特點。與徐啟瑞和克勞斯.霍恩不同,李明昱在著重企業組織隱形動力探索的同時,並不避免涉入當事人的心理和家庭關係治療調整;同時,李明昱在轉型專業系統排列導師前,有一定的企業工作經歷和教育背景,支持他在企業具體經營決策課題的分析和解決方案探索上,也常有一些靈活創新的套用並對當事人的經營行動有一定指導意義。

李明昱的這種混合型的企業/組織個案處理的風格,在處理一些受當事人個人心理狀態和家庭關係影響較大的中小型家族企業的複雜“亂題”時,常會顯示出突出效果。其在家族企業個案中同步調整企業關係和家族關係,甚至現場進行當事人心理創傷治療的工作手法,非常精彩。

第四種類型:“家庭系統排列”導師

中國市場上還活躍著一批專注於心理治療領域的優秀的國際國內家庭系統排列導師,風格各異但都頗具價值,諸如馬奧博、享利.博亞、宮貝莎、烏沙莫、尼爾斯、施耐德、施內寶、康斯特坦斯、周鼎文、郭懷慈等。

這些家庭系統排列導師也會接受企業面向的個案處理,但其工作方向多數指向,探索當事人所遇企業面向的困局與當事人自身的行為和心理模式的關係,以及當事人的心理模式背後那些家族關係失序、重大生死離合事件的心理影響、心理創傷經歷等,依據需要給以調整和治療,並通過當事人心理和行為模式的轉變,影響其企業面向困局的解決。這些指向的成功個案處理,常對當事人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在提供對企業經營決策難題的全面理解和實操行動解決方案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