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會 編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中國金融出版社ISBN:9787504955302 出版時間:2010-08-01 版 次:1 頁 數:7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金融與投資 > 貨幣銀行學內容簡介
本課題主要研究了中國企業利用國內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相關問題。主要研究內容由以下五部分組成:1.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起因;2.在充分討論了套期保值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從企業經營的視角和實踐出發,應如何認識和界定套期保值;3.總結歸納了企業在套期保值操作上可能面臨的風險,並提出了應對措施;4.在套期保值的界定和套期保值操作相關風險控制的前提下,提出了套期保值有效性的認定準則;5.提出了與現階段相適應的套期保值績效評價體系。
由於原材料採購定價和產品銷售定價在時間上的不一致性,使得企業面臨著價格波動風險。企業為了控制風險敞口,實現經營目標,需要對衝上述的價格波動風險。期貨市場因為在進入門檻、市場流動性、價格發現的充分程度和權威性、市場信息的透明度、違約風險的可控性以及解除對沖關係的便利性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優勢,從而成為企業對衝風險的首選場所和必然選擇。
企業是套期保值行為的主體,套期保值是企業眾多經營工具中的一種,企業對套期保值這種經營工具的使用必然是出於更好地實現企業整體經營目標的考慮。因此,我們認為,從企業生產經營的角度來界定套期保值及其有效性,評價套期保值的績效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本課題認為只要企業的期貨頭寸滿足兩個約束條件:1.企業的現貨頭寸和期貨淨頭寸在方向上必須是相反的;2.從對沖現貨風險的角度來看,企業的期貨淨頭寸不能超過企業的全部產能或經營計畫,就應被視為套期保值。本定義不要求企業對具體的現貨頭寸和具體的期貨頭寸進行明確的套期保值關係確認,而是著重強調企業使用期貨頭寸進行套期保值來控制其風險敞口的功能,便於企業在經營風險敞口較大時,增加期貨頭寸以控制風險敞口的規模,在經營風險敞口較小時,減少期貨頭寸以便獲取機會利潤。企業在套期保值操作中對期貨頭寸在規模上的動態調整,即套期保值操作中的靈活性應予以肯定。
套期保值既涉及企業對自身經營環境的分析,又涉及現貨的生產銷售和期貨市場的具體操作等內容,屬於技術含量較高的業務,因此,也就必然存在較多的風險。本課題總結歸納了企業在套期保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七大風險,分別是:對套期保值的錯誤認識;對套期保值的資源投入不足;與套期保值相關的機構設定不合理和規章制度不健全;在具體的套期保值操作中的能力不足而導致的風險;期貨市場“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基差風險;套期保值決策和具體操作中的道德風險,並提出控制這些風險的相關措施。
企業的套期保值行為既需要一定的操作靈活度,又由於市場的變化引發可能出現各類風險。因此,不能因為企業的套期保值行為符合我們的套期保值定義就萬事大吉了。企業必須預先評估並努力克服套期保值業務開展中的各類風險,並審慎合理地使用套期保值。為此,本課題提出了套期保值有效性的概念。我們認為,在企業的期貨操作滿足我們對套期保值行為的界定後,企業的套期保值行為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企業的套期保值行為針對套期保值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作了有針對性的預防;2.企業的套期保值行為的靈活性來自企業決策層或權威部門的授權或認可,便是有效的套期保值。
在企業套期保值行為滿足了我們對套期保值有效性認定的情況下,將期貨和現貨的綜合損益作為評價套期保值績效的對象。同時,將經營評價、(含預期)與市場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出了兩組評價指標。經營評價(含預期)是與企業設定的套期保值目標利潤率相比較,市場評價是與該品種期貨市場的均價相比較。這兩種評價指標可以較好地解決在非極端市場行情下套期保值績效的評價問題。本課題還通過案例來說明在極端市場環境下套期保值的可能結果,並給出了我們對這種情況下套期保值績效評價的建議。這種方法更能夠使企業不斷改善和修正自己在市場中的有效操作。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與企業套期保值行為及其績效評價相關的討論剛剛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本課題提出的套期保值績效評價體系是嘗試性的,還需要隨著對套期保值認識的深化不斷地加以改進。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