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祥

任金祥(1879——1932)蒲劇老藝人,藝名“十三紅”。工鬚生。永濟人。

個人簡介

任金祥(1879——1932)蒲劇老藝人,藝名“十三紅”。工鬚生。永濟人。11歲瞞著家人進入戲班,拜“彥子紅”為師。因扮相魁梧,雙目有神,演戲富有靈氣,13歲登台唱紅,被觀眾稱為“十三紅”。他長期在著名的雲升班供職,1930年一度應邀到黑廝班,與名伶柳蘇全、舒明貴、王存才等同台演出。1932年重回雲升班,入夏瘟疫流行,身染瘟疫的任金祥為不使觀眾失望,讓人攙扶出場,一字未吐即倒地而逝,台上台下哭成一片。

祁彥子授徒極嚴。一次演《出堂邑》,金祥一時疏忽,上馬時未打袍襟即行勒馬。下場後,彥子紅一個耳光打得金祥滿眼淌淚。事後彥子紅懊悔不已。而金祥則刻骨銘心,養成了一絲不苟的良好颱風。師傅善畫雄鷹,常以雄鷹翱翔與撲食之氣勢絕不相同,比喻表現人物精神之重要。金祥終生奉行,塑造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金祥在師傅的嚴格教育和自身的刻苦歷練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嗓音不高,略帶鼻音,唱腔注重以聲傳情,聽來耐人尋味。他功底深,戲路寬,文武兼擅,唱做俱佳,凡鬚生應工戲皆可勝任。袍帶戲如《八件衣》之楊知縣、《洪羊洞》之楊六郎等;做工戲如《殺驛》之吳承恩、《走雪山》之曹福、《採桑》之秋胡等;靠甲戲如《出棠邑》之伍員、《會孟津》之文煥、《金沙灘》之楊繼業等;紅生戲如《高平關》之趙匡胤等,均在觀眾中留下深刻印象。民國十九年(1930)在黑廝班與柳蘇全、舒明貴、王存才等名伶合演《回荊州》,傳為佳話。“祥娃紅,真正紅,各州府縣都有名”的民謠,說明了金祥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

個人特色

金祥以功架優美享名,《出棠邑》飾伍員上馬時,在乃師祁彥子表演的基礎上,又創造了“纏頭鞭”,更表現了伍員的焦急、憤懣之情,又給人以美的享受,在蒲劇舞台上流傳不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