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任萬軍,四川青川人,現任四川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農學專業負責人,作物學一級學科秘書,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四川省作物學會理事, 水稻高產創建四川省級專家。於2011年獲得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並被國家科技部表彰為“十一五”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先進個人,2010年被評為四川農業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班主任,2005年獲雅安市先進工作者,2004年獲四川省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堅持特色明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研究方向,為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四川課題秘書和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研究團隊負責人,先後主持國家和部省級課題(含子課題)10多項。主持研究形成了水稻最佳化定拋栽培技術、雜交稻育插秧機械化栽培技術和水稻中大苗精確定量栽培技術,以第一完成人研製四川省地方標準4項、第一發明人獲授權專利4項。水稻最佳化定拋技術列入了四川省2010年至2013年農業主推技術;雜交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列為2011年至2013年四川省農業主推技術,為大面積增產增收提供了技術保障。在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參編教材和著作14本,編寫40多萬字。
主要研究內容
(1)水旱輪作多熟種植制度下雜交稻輕簡高效與農機農藝融合的栽培理論與技術。針對西南地區勞動力轉移和種植制度複雜、丘陵區面積大、田塊小而分散,水稻生產機械化程度不高、發展緩慢的現狀,重點開展水旱輪作周年高產高效模式、雜交稻最佳化定拋栽培、精確定量栽培和簡化施肥等輕簡技術研究;開展適合該區機械化生產的品種篩選與合理布局,突破機插秧技術與種植制度和生態條件的矛盾;開展水稻機械化插秧高產農藝技術創新、育秧機械化和工廠化技術研究。
(2)水稻生長發育及高產優質潛力發掘。根據西南地區獨特的生產和氣候生態特點,從水稻光合產物合成、積累、分配的生理生化過程及其環境因素和栽培措施調控機制等方面,研究不同生態條件和種植制度下雜交生長發育規律及其高產潛力。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方面入手,分析環境因素和栽培措施對品質形成調控的機制。解析不同環境下水稻高效利用光能、水分、養分的分子生理生態機理。探尋影響雜交稻高產優質潛力發揮的主要制約因素和提高產量品質潛力的理論依據與途徑,突破不利生態因子對產量潛力發揮的限制。
(3)水稻逆境脅迫的生理機制。針對西南地區頻發的季節性乾旱、弱光、低溫冷害,開展水稻逆境生理生態研究,從生物膜、逆境蛋白、滲透調節和激素等方面揭示水稻抗旱、抗低溫、抗高溫、耐弱光的生理機制,以及對抗逆基因的分析、逆境相關生長物質的信號轉導等方面進行研究,探明主要作物遭受逆境脅迫的分子機理。
代表性成果
1. 主要作物種用化控抗逆壯苗栽培技術體系的研究與套用,2010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5,證書號:2010-1-0243
2. 四川雜交中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推廣, 2009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8,證書號:2009-1-0264
3. 烯效唑調控水稻的機理與套用, 2008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2,證書號:2008-3-0022
4. 烯效唑乾拌種對小麥的調控機理與套用,2006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3,證書號:2006-2-0010;
5. 川中丘陵區主要農作物持續增產綜合技術的研究與示範. 2000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5, 證書號:2000-3-0050
代表性論文
Ren W. J., Lu T. Q., Yang W. Y. Analysis of Assimilate Distribution by 3H-Tracing during Recovery Period after Rice Seedling Transplanting.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1, 58(1) : 156-160
Ren Wan-Jun, Huang Yun, Yang Wen-Yu. Effects on Soil Fertility and Microbial Populations of Broadcast-Transplanting Rice Seedlings in High Standing-Stubble under No-Tillage in Paddy Fields. In: Joann K. W. (eds.).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and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ISBN 978-953-307-945-5. Croatia, INTECH, PP 81-94
Huang Y., Chen D. C., Zhou W., Ren W. J*., Yang W.Y. Variability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rea of single seedling occupancy (ASSO) and rice individual characters under non-uniform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2012, 6(12): 1606-1612
Zhou Wei, Huang Yun, Leng Fuqiang, Lai Zhiyong, Ren Wanjun*, Yang Wenyu. , 2013, 14 (2) : 357-366Effects of postponing nitrogen applications on leaf senescence of indica hybrid rice. Res. On Crops
Wang Li, Deng Fei, Ren Wan-Jun *, Yang Wen-Yu.Effects of shading on starch pa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ica hybrid rice (Oryza sativa L.). PLoS One, 2013, 8(7): e68220. doi:10.1371/journal.pone.0068220
任萬軍,楊文鈺, 徐精文,樊高瓊,馬周華.弱光對水稻籽粒生長及品質的影響. 作物學報, 2003, 29(5):785-790
任萬軍,楊文鈺,張國珍,朱霞,樊高瓊,徐精文.弱光對雜交稻氮素積累、分配與子粒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3,9(3):288-293
任萬軍, 楊文鈺, 樊高瓊, 吳錦秀, 汪莉紅. 不同種植方式對水稻植株髮根力的影響.核農學報, 2007,21(3) :287-290
任萬軍, 楊文鈺, 樊高瓊, 吳錦秀. 剪根稻苗移栽後葉鞘3H同化物運轉分配特點. 核農學報, 2007,21(4) :401-403
任萬軍, 楊文鈺, 樊高瓊, 陳德春, 吳錦秀.不同種植方式對土壤肥力和水稻根系生長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2007,21(2) :108-110,162
任萬軍, 楊文鈺, 伍菊仙, 樊高瓊, 楊振華. 水稻栽後植株氮素積累特徵及其與根系生長的關係.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7, 13(5): 765-771
任萬軍, 張懷渝, 楊文鈺, 樊高瓊, 劉代銀. 水稻移栽後苗期莖葉光合產物運轉與分配特性研究. 作物學報. 2007,33(12):2067-2070
任萬軍, 劉代銀, 伍菊仙, 楊文鈺, 樊高瓊. 免耕高留茬拋秧稻的產量及若干生理特性研究. 作物學報, 2008, 34(11): 1994-2002
任萬軍,劉代銀,吳錦秀,伍菊仙,陳德春,楊文鈺. 免耕高留茬拋秧對稻田土壤肥力與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2009,20(4):817-822
任萬軍, 王麗, 盧庭啟, 趙中操, 姚雄, 楊文鈺. 不同育秧方式秧苗內源激素特徵及其與植物髮根力的關係. 核農學報, 2009,23(6): 1070-1074
任萬軍, 黃雲, 吳錦秀, 劉代銀, 楊文鈺. 免耕與秸稈高留茬還田對拋秧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2011,22(11): 2913-2918
任萬軍, 盧庭啟, 趙中操, 楊文鈺. 水稻秧苗髮根力與一些碳氮營養生理特性的關係.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11, 37(1): 103-111
肖啟銀, 任萬軍*, 楊文鈺*, 盧庭啟, 劉代銀.免耕留茬拋秧栽培模式對水稻生育後期葉片衰老特性的影響.作物學報, 2009, 35(8): 1562-1567
劉代銀, 伍菊仙, 任萬軍*, 吳錦秀, 楊文鈺*. 氮肥運籌對免耕高留茬拋秧稻氮素吸收、運轉和籽粒品質的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9,15(3): 514-521
胡劍鋒, 張培培, 趙中操, 任萬軍*, 楊文鈺*. 麥茬長秧齡條件下氮肥對機插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產量影響的研究.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1,17(6): 1318-1326
鄧飛, 王麗, 葉德成, 任萬軍*, 楊文鈺*. 生態條件及栽培方式對稻米RVA 譜特性及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作物學報, 2012, 38(4): 717-724
鄧飛, 王麗, 劉利, 劉代銀, 任萬軍*, 楊文鈺*. 不同生態條件下栽培方式對水稻乾物質生產和產量的影響. 作物學報, 2012, 38(10): 1930-1942
鄧飛, 王麗, 任萬軍*, 劉代銀, 楊文鈺. 不同生態條件下栽植方式對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Ⅱ優498 氮素積累與分配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 2012, 45(20): 4310-4325
王麗, 鄧飛, 鄭軍, 趙柳, 任萬軍*, 楊文鈺. 水稻根系生長對弱光脅迫的回響.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12, 38(6)
劉利, 王麗, 鄧飛, 黃雲, 劉代銀, 任萬軍*, 楊文鈺. 遮蔭對不同雜交稻組合葉片滲透調節物質含量及保護酶活性的影響. 中國水稻科學, 2012, 26(5): 569-575
劉利, 雷小龍, 王麗, 鄧飛, 劉代銀, 任萬軍*. 種植方式對雜交稻枝梗和穎花分化及退化的影響. 作物學報, 2013, 39(8): 1434−1444
標準和專利
1. 任萬軍, 劉基敏, 樊雄偉, 楊文鈺, 劉述斌, 熊遠俸, 盧庭啟. 水稻最佳化定拋栽培技術規程 (DB51/T 1040—2010).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0發布.
2. 任萬軍, 劉代銀, 樊雄偉, 楊文鈺, 劉基敏, 姚雄, 劉述斌. 水稻機械插秧配套栽培技術規程(DB51/T870—2009).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9發布.
3. 任萬軍, 劉基敏, 李蘭平, 李剛華, 孫永健. 水稻中大苗精確定量栽培技術規程.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2發布.
4. 樊高瓊, 任萬軍, 湯永祿, 喬善寶, 吳永成. 麥(油)—稻水旱輪作模式周年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2發布.
5. 任萬軍、胡劍鋒、李季航、李蘭平、劉金丹. 機插稻工廠化育秧技術規程.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4發布.
6. 任萬軍, 楊文鈺, 王麗, 姚雄. 一種育秧盤. 專利號:ZL 2011 2 0127697.0. 授權時間: 2011.12.14.
7. 任萬軍, 張強, 周偉, 李蘭平, 胡劍鋒, 黃光忠, 陳勇, 康銀紅. 一種育秧床, 專利號: ZL201220721310.9, 授權時間: 2013.6.12
8. 任萬軍, 胡劍鋒, 雷小龍, 李培程, 張強, 張培培, 周偉, 陳勇. 一種條播器, 專利號: ZL201220721515.7, 授權時間: 2013.6.12
9. 任萬軍, 李蘭平, 陳勇, 劉利, 鄧飛, 王麗, 康銀紅. 一種輪式打窩器, 專利號: ZL 201320012965.3, 授權時間: 2013.7.31
在研項目
1. 水稻機械化生產關鍵農藝技術研究, 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三級課題, 2011-2015;
2. 川東水稻均衡增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 國家科技支持計畫三級課題, 2012-2015;
3. 川中丘陵區水稻豐產節水節肥技術集成與示範, 國家科技支持計畫三級課題, 2013-2017.
4. 西南水旱輪作區周年高效種植模式與水稻高效生產技術研究, 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課題,2013-2017.
5. 四川單季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 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三級課題,2013-2017.
6. 四川雜交秈稻機械育插秧技術及高產機理研究,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資金, 201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