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仙女洞巴渠文化自然村又名達州市仙女洞度假村,位於原國防部長儒將張愛萍將軍
的家鄉--通川區羅江鎮,距達州市11公里,占地面積115畝。 該村的前身是軍事禁地,代號“515”工程,1968年被國家物質總局作為川東北最大的炸藥中轉庫,常年有一個排的兵力把守,現有當年留存的崗樓2處,1987年撤走移交給地方政府,閒置了十餘年,1997年達州日報社接手開發旅遊 。 關於仙女洞有著頗多美麗動人的傳說。一說從前山下住著一貧苦農家,家中只有老兩口和一個兒子,兒子娶了一個漂亮、能幹、賢惠又聰明的兒媳婦。由於戰亂,兒子被拉去當壯丁,一去不回。媳婦思夫心切,每天便拿著針線鞋底,到洞上的山崖上,一邊納鞋,一邊眺望山下小路,盼夫歸來。一直望了許多年,丈夫仍然杳無音信。但她仍然每天上山為丈夫納鞋底。開始時,她還下山做飯幹活,久而久之,人們只見她整日在山崖上不再下來,不喝不吃。後來人們發現她已坐化,但面容清秀美麗,只是喊不答應,再過一段時間,她的肉身已不復存在,化作仙女飛上天堂。一說天上一仙女,羨慕此地美麗山水,擇此洞住下。因見鄉民赤腳幹活,憐其辛勞,遂發善心,終日納鞋,置於洞側,讓鄉民來取。但極少有人見其真容,只是說她美不可言。一紈絝子弟不務正業,對仙女去了淫邪之心。遂在夜半之時隱於洞側草叢中,趁仙女出洞放鞋之際,上前抱住仙女,欲圖非禮。仙女掙脫惡徒,一番厲斥後,心想我 對鄉人如此厚道,鄉人對我倒是這樣報答。傷心之餘,仙女遂化作一尊石像,隱約身洞內,不再出洞。鄉人便將此洞取名為“仙女洞”。也有這樣傳說,相傳洞內有一石台,仙女立於高台之上,栩栩如生,紫氣霞光,一派仙境氣象。更深月夜,仙女沐浴洞前河中,浴後河水清澈見底,潤五穀,壯禾木,可治人間百病,因而受世人朝拜,香火不絕。一天,魯班帶領五個徒弟使法術鞭趕石頭,欲建羅江口的罐子灘大橋,行至洞前,見仙女正在水中嬉遊,光艷照人。魯班雖是正人君子,也為仙女的艷容驚呆,停步不前。後仙女發現,羞澀至極,忙隱身洞中,化作一尊石像。這時,雞鳴報曉,法力消失,魯班乃棄石而去,形成1000米的峽谷,為兩岸峭壁緊鎖,酷似人耳,故名“長耳峽”。山洞因有仙女居之,故名“仙女洞”。仙女洞有著這些動人的傳說,使它聞名遐邇。而仙女洞自然、古樸、野趣的巴渠文化特色,和集山、水、林、峽、洞於一體的自然旖旎風光,更使人魂牽夢繞,流連往返,真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這塊靈山寶地內空氣清新,道路逶迤無塵,峽藏幽靜,奇樹參天,怪石嶙峋,奇花異草,名目繁多 ,春可觀桃,秋可賞桂,冬有梅花,夏聽蛙鳴,真是林招百鳥,景隨四時。仙女洞得天獨厚的自然 景觀,四季如春的氣候,正吸引著大批遊人墨客,來此潑墨弄文,賦詩感懷。著名達州藉小說家宋小武稱贊:“雖無峨嵋青城之大氣,敢笑廬山仙人之區區”。著名詩人樑上泉 也感懷賦詩:“漫遊添野趣,樂此竟忘家”。仙女洞巴渠文化自然村現有經營面積8000平方米,建有停車場、大小會議室、高、中、低檔客房、哥舞廳、宴會廳,可同時接納500人就餐,承接100餘人會議,交通車、通訊、遊樂設施齊備,建有泳池、高空滑索、划船、滑冰等遊樂項目。 仙女洞巴渠文化自然村是達州市七大旅遊風景區之一,2003年3月被達州市政府、市旅遊局評選為達州市旅遊定點單位。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都市人,是否渴望重歸充滿生靈的大自然?仙女洞度假村為你開闢了一個愉悅身心,回歸自然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