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的24小時

內容介紹

他信,只要是討論過民主進程、探究過東南亞政治、關心過泰國局勢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的名字。
他信,一個傳奇人物,靠?電訊業起家,一步一步踏入政壇,進而登上了權力和財富的金字塔尖。
2006年9月19日,他的命運在一夜之間逆轉,被他的祖國無情放逐。
短短24小時,他從巔峰跌到谷底,一國總理突然變成有國不能回的流亡者。
你將在本書里看到他的人生、他的成長、他對執政方略的反思,還有他對是次震驚中外的政變的思考。
他信,一個值得世人牢牢記住的名字,一個不被歷史洪流淹沒的人物。
「不是我過於自信……我沒想到他們真會這樣做,真敢這樣做」——摘自《他信的24小時》
「我有時候想,難道這就是我為國家和人民做了這么多事情後,得到的下場……我這么問自己的時候,會感到很難過。」簡單樸素的表白,從泰國前總理他信的口中說出,似乎充滿了無限的感傷。
與每次露面時都保持著招牌式的微笑相比,流亡海外的他信的內心世界卻似乎一直是個謎。如今,在泰國發生軍事政變近一年後,他信主動敞開心扉,在名為《他信的24小時》書中細說當年。這本剛剛面世的新書,在為期一周的第18屆香港國際書展上受到了熱捧,截至7月24日書展閉幕,已經售出1000餘冊。「勢頭非常看好。」當天下午,《他信的24小時》的出版商、明報出版社總編輯潘耀明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對政變的一個交代」
「在泰國歷史上,也許還從沒有一位總理,像他這樣引起爭議。城市的精英批判他,鄉村的農民讚美他。反對他的人,說他傲慢自大、貪污腐敗、破壞民主,把國家引向一黨獨裁;支持他的人,說他平易近人、果敢英明、照顧窮人,為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打開《他信的24小時》,《序言》中這樣描述了全書的主角:充滿爭議的泰國前總理他信。
而從去年9?19軍事政變後,他信就成了一個悲情的符號。即便他依然出手闊綽地購買了英超球隊曼城,並看似風光地到各國旅行,但有家不能回的尷尬已經毋庸置疑。所以,《他信的24小時》一書出版後,不少人對他信同意出書的動機頓生疑問:是不甘寂寞地宣傳自己,還出於記錄歷史的需要?
「他主要是個人的反思。」作為出版商,潘耀明總編輯告訴《國際先驅導報》,7月23日在香港舉行的新書推介會上,他信明確表示,出這本書是“對政變的一個交代”。據介紹,該書是以他信在遭遇政變後24小時的心路歷程為主線,作者對他信進行了多次採訪,其中“他信自述”部分是他信對政變的思考和對執政方略的反思。
他信?西那瓦 (英文名: Thaksin Shinawatra):
1949年7月26日,他信出生於泰國清邁府的一個華人家庭,其父母都是祖籍中國廣東梅州的客家人。
他信於1994年開始從政,歷任泰國外交部長、內閣副總理、正義力量黨黨首等職。
1998年7月14日,他信用自己家族的錢來創建泰愛泰黨,並任黨主席。不到五年期間,泰愛泰黨合併幾個小黨,形成一黨獨大的局面。
2001年2月成為泰國第23位總理。他還是泰國首位成功連任的總理。
他信在任期間,成功帶領泰國走出亞洲金融危機的陰霾,成功克服一系列的經濟困擾。他自己展現親民愛民的作風,而且引進企業管理方法,聘請國際著名管理大師和顧問公司來給官員上課,為傳統政治注入活水。他把政府當作大公司,把總理當作CEO,泰國的經濟在他手上變成「他信經濟」(Thaksinomic)。在禽流感期間,他公開吃雞肉,向民眾宣稱:吃雞肉是安全的。他同時開放電視現場轉播內閣會議,上電台接聽民眾打來的電話,把民粹政治搞得有聲有色,令人耳目一新,泰國的國際形象也大為提升;他信成為東協最富野心,也最受愛戴的政治領袖。
但是,他信大量安插親友和同學,內舉不避親,集貪腐於一身。他信家族所經營的電訊王國逐漸擴及金融、房地產、鋼鐵、石油、媒體和娛樂業,他信變成全國首富。
2006年2月24日,他信突然宣布解散國會下議院,提前舉行選舉。
2006年4月4日晚間,他信正式宣布,為了恢復國家的團結,他將不再出任下屆政府的總理。他解釋,做出如此決定的主要原因是泰國正在慶賀泰皇登基60周年。
2007年1月,他信以個人身份訪問新加坡,並作為‘老朋友’會晤新加坡副總理尚穆根?賈古瑪,引發泰國軍人政權強烈的不滿和兩國外交風波。
2007年7月,前泰國總理他信以8,160萬英鎊(1億2,500萬歐元或1億6,260萬美元),購買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球會曼城,並於7月6日接掌曼城,正式成為該足球隊老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