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自奇

仇自奇,出生於明萬曆葵丑年(1613年)終於清康熙乙卯年(1675年),字元善,號寧庵;又曾名仇其德,字子珍,號位生,廣東省肇慶府高要縣人(今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歷任廣西陸川縣典史,廣西南寧府知府,南寧監軍道,賜封中憲大夫。

相關事件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後定都北京,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自殺,明王朝土崩瓦解,但明朝的皇族並沒有全部滅亡。明朝的殘餘勢力之後退居南方,成立自己的流亡政權,利用南方的山區和清朝大軍周旋,史稱南明王朝,南明王朝存在達18年之久。

仇自奇身為前明朝的官員,自然繼續支持南明王朝。南明王朝退守南方後,仇自奇數年間顛簸流離,籌餉繕兵支持南明桂王子永明王,待到明白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就隱居時屬廣東的靈山縣西鄉(今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太平鎮),娶賴氏為妻,生子治家。清順治十一年(1672),南明的安西王李定國取道廣東靈山縣,攻占廣東高州、雷州、廉州三地與清政府對抗,李定國召仇自奇重新出山,被仇自奇拒絕。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又反叛清廷自立國號為“周”, 吳三桂派人給仇自奇送來委任狀,軟硬兼施,仇自奇以身為明臣“只知有明不知有周”再次嚴詞峻拒,並避匿深山。康熙十四年(1675年),仇自奇一行前往廣東某地,在廣西橫縣南鄉江,被吳三桂的人殺害於南鄉江口。

人物後代

仇自奇在今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太平鎮開基,仇氏一脈也在這方土地上創下輝煌的傳奇。太平鎮在清朝以前是實在的荒蠻之地,這裡沒有學校,人們也上不起學,這裡生活的人大多是文盲(依據靈山縣誌記載),幾乎沒有讀書人。仇氏來到太平以後,把“以儒名家、科舉興族”為族姓發展的理念,在太平鎮陸續創辦了十二所學校,讓太平鎮這個荒蠻的嶺南壯鄉偏僻地,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濃濃的儒家學術思潮,這十二所學校,也成為後來誕生各種人才的搖籃。現 在太平鎮的好幾間學校,就是在原仇姓學校的基礎上改建起來的。仇氏在太平鎮立足發家後,買田置地,建家展業,加上學子在科舉場上的豐收,商人在貿易中大展拳腳,仇氏才開始真正成為太平鎮地方上的主人。太平鎮仇氏一脈在整個清朝有四十多人得到朝廷敕封,出了十四個五品及以上的官員(大夫級別),上百人有科舉功名,還出了一個翰林,這也是整個現廣西欽州市靈山縣明清兩朝唯一的翰林。太平鎮仇氏由此成為聞名一方的名門望族。

人物祠堂

仇自奇的後人為感恩先祖的恩澤,在乾隆年間建有一座“仇大宗祠”以紀念仇自奇。民國初年,又在仇大宗祠的前面成立“鸞鳳學校”。抗日戰爭時期,因欽州淪陷,國立廣東欽州師範曾搬到鸞鳳學校繼續上課,歷時一年多。解放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仇大宗祠和鸞鳳學校一度變成太平人民公社的糖廠。1990年,在原仇大宗祠和鸞鳳學校的舊址成立太平鎮苑西中學,一直辦學至今。

兩廣仇氏源同一脈,尊宋朝時從安微含山遷到廣東南雄珠璣巷居住的仇氏宋始祖為兩廣仇氏始祖。從在珠璣巷居住的宋始祖一世算起,到仇自奇一代為十三世。因仇氏自仇自奇起開始在今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太平鎮開基繁衍,太平鎮仇氏又尊十三世祖仇自奇為太平仇氏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