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概況
市人民政府駐中樞街道,郵編:564500。代碼:520382。區號:0852。拼音:Renhuai Shi。全市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氣溫16.3℃,年日照時數1177.2小時,無霜期311天,年降雨量971.9毫米。
行政區劃
仁懷市轄1個街道、12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中樞街道、茅台鎮、壇廠鎮、長崗鎮、魯班鎮、五馬鎮、茅壩鎮、九倉鎮、喜頭鎮、大壩鎮、三合鎮、合馬鎮、二合鎮、龍井鄉、後山苗族布依族鄉、學孔鄉、高大坪鄉、火石崗鄉、沙灘鄉。
歷史沿革
北宋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置仁懷縣,屬滋州。宣和三年,降縣為堡,屬瀘州郡。元置仁懷長官司、古滋長官司,均屬播州安撫司。明為仁懷縣(今赤水)轄地,屬遵義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隨府改屬貴州布政司。雍正八年,移縣治於生界亭子壩。(本段摘自“仁懷市人民政府網”)
1995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2000年,仁懷市轄13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2075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中樞鎮 73917 茅台鎮 43825 壇廠鎮 23594 長崗鎮 22342 魯班鎮 34164 五馬鎮 26511 茅壩鎮 34457 九倉鎮 23836 喜頭鎮 22201 大壩鎮 33259 三合鎮 32142 合馬鎮 18556二合鎮 24964龍井鄉 15685 後山鄉 9228 學孔鄉 18569 高大坪鄉 32671 火石崗鄉 19709 沙灘鄉 11129
2003年,仁懷市轄13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22個社區居委會,149個村委會。2003年末總人口60.3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73萬人;非農業人口5.59萬人。
地理特點
仁懷市位於黔北西部 , 地處東經 105°59′49″——106°35′50 ″, 北緯 27°33′3O″——28°10′19″之間 , 經距 0°36′l″,緯距0° 36′19″, 東鄰遵義 , 南接金沙 , 西毗四川古苓 , 北壤習水、桐梓。 市境呈南北向近似彎月狀擺布。南北距離 67.9 公里 , 東西距離 59.1 公里 , 東西最 狹處 16 公里。總面積為 1785 平方公里。
仁懷市地處黔北高原北緣的委山山 脈延伸地帶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上 ,從南到北地表崎嶇 , 峰岩峻峭 , 坡陡谷深 , 千溝萬整縱橫交錯 , 形成東南部高峻 , 中部相對平緩 , 西部和北部急劇低下 , 直抵赤水河、桐梓河畔。地加極為複雜 , 海拔高差懸殊 , 最高點在縣境南部後山鄉的蘆竹山為 1681.4 米 , 最低點是縣境北端沙灘鄉的兩河口 329 米 , 相對 高差 1352.4 米。市境南部有蘆竹山、白雲山 (-1622.2 米 ) 、和尚山 (1627.4 米 ) 等組成氣勢雄偉的東西向山脈 , 與金沙縣交界 ; 東部有四侖山 (1652.9 米 ), 磨刀嶺 (1646.8 米 ) 、老虎窩 (1631.4 米 ) 等形成高竣挺拔的南北向山脈 , 與遵義縣交界 , 市境中部有雲禱山 (1468.6米 ) 、奶子山(1466.0 米 ) 、大山寨(1533 米 ) 等為市境內制高山峰 , 中低山峰重重迭迭 , 起伏不平 , 海拔 1000 米以上的面積約 550 平方公里 ,700-1000 米麵積約 900 平方公里 ,700 米以下面積約 335 平方公里。
市境內河流較多 , 大小河流溪谷約 170 條 , 均匯入赤水河與桐梓河 , 兩條河為我市界河。赤水河從南到北縱貫我市長約 88 公里 , 屬該河系大小河流溪谷 155 條 , 匯成四條主要支流 (九倉河、五馬河、鹽津河、五岔河〉注入赤水河。
桐梓河自東往西流長約 53 公里 , 屬該河系大小溪水 15 條 , 匯成主要支流牛渡河( 觀音寺河 ) 。我市主要母岩 ( 母質 ) 為石灰岩、 頁岩和砂岩: 土址分水稻土、黃壤、石 灰土、紫色土、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等六大類。
氣候特點
我市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其基本特點是 :( 一 ) 季風氣候比較明顯 , 四季分明 , 雨熱同季 ;( 二 ) 冬無嚴寒 , 夏無酷暑 , 雨量適中 , 分配不勻 , 常年乾旱::( 三〉氣候垂直差異較 大 , 小氣候明顯 , 無霜期較長。
我市春季氣溫回升快 , 但不穩定 ,“ 倒春寒” 和春旱天氣常有發生。春夏之交 , 常出現插花性的冰雹災害 ; 夏季則高溫乾燥 , 雨水集中 , 多大 ~ 暴雨 ,但降雨量分配不均 , 常年有夏 ( 伏 ) 早出 現 , 特別是赤水河、桐梓河流域的河谷地帶 , 旱災尤為嚴重 ;秋季氣溫下降 快,多綿雨天氣 , 冬季雨量顯著偏少 ,多陰雨 , 少日照 , 蒸發小 , 濕度大 , 強冷空氣 ( 寒潮 ) 易侵入 , 造成低溫雪凝天氣。
境內地形複雜 , 氣候的垂直差異十分明著 ,“ 一日之中 , 乍寒乍暖 :十里之內 , 此熱彼涼 ”。就垂直差異來看 ,我市總體上分為中亞熱層和涼亞熱層 ,海拔在 800 米以下 , 年平均溫度在 15.9-18.5 ℃ , 年積溫在 5000-6000 ℃ 的熱量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域為中亞熱 層 , 適宜發展糧食作物 “三熟制” 、“ 四熟制 ” 以及甜橙、袖、批把、桃、 李、梨、棗等亞熱帶水果和早熟、多熟蔬菜:林業方面宜發展竹子、按樹類或義大利楊等速生優質樹木。海拔在 800—1100 米 , 年平均溫度在 13.3-15.9 ℃ ,年積溫在 4000—5000 ℃的地域為涼亞熱層 , 宜發展糧、油、煙、桑、豬等 , 同時適種植楊梅、板粟、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木 : 海拔在 1100—1400 米 , 年平均溫度在 10.8—13-3 ℃ , 年積溫在 3000— 4000 ℃的地域為暖溫層 , 宜發展玉米、 薯類、草食牲畜、晚熟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