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2平方公里,海拔1,20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 ℃,年降水量1,60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糧食 等農作物和甘蔗、核桃、茶葉等經濟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089.11畝,人均耕地1.3畝,林地12,427.9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89.11畝(其中:田636.00畝,旱地1,453.11畝),人均耕地1.3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427.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61.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2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50畝,其中養殖面積12.50畝;荒山荒地859.59畝,其他面積2,623.90畝。有石膏、鋅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的“五通”工程,但無路燈設施。全村有 309戶通自來水,有竹瓦山自然村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有333戶通電,有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5%和9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8戶(分別占總數的88.59%和50.45%)。
該村到鳳尾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鳳尾鎮車站4.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 50輛,機車4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623.00 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6萬元,占總收入的46.27%;畜牧業收入 120萬元,占總收入的23.5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5頭,肉牛41頭,肉羊150頭);漁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1.37%;林業收入59.6萬元,占總收入的11.69%;第二、三產業收入30.2萬元,占總收入的5.9%。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33戶,共鄉村人口1565人,其中男性939人,女性626人。其中農業人口1552人,勞動力95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與少數彝、僳僳族雜居。其中彝族181人僳僳族10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鳳尾鎮衛生院,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鳳尾鎮衛生院7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02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185人,距離鳳尾中學6.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6人,其中小學生136人,中學生80人。
人文地理
仁和村地處邊疆鎮康,以漢族為主,有彝、僳僳少數民族雜居。沿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過火把節、重陽節等一些節日;與鳳尾鎮傣族寨隔河相望,對傣族的潑水節比較了解。
仁和村隨著社會的發展,無論是知識文化、人民生產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