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通過調整發射機電極的電壓並監測接收機電極上的電位差,信號得以傳送,這時在人體中除了存在電位差,還流過一個小電流。這一物理現象被稱為“電容耦合”,人體傳輸的實現正是基於這一原理。
發展過程
人體傳輸技術並非愛立信所獨有。早在1996年的計算機經銷商博覽會上,IBM就已經展示過這項技術的雛形。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最近10年也一直在持續開發這一技術。2005年,NTT曾宣布成功開發出能夠投入實際套用的人體傳輸技術,並將之命名為RedTaction,當時所能達到的傳輸速度為2Mbps。此外,松下、索尼和微軟也都曾開發類似的技術,不過由於過於超前,一直沒有真正推向市場。
衛翰思此前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歷史上每一次偉大的技術變革都要經歷兩個階段,技術誕生至少需要20年的導入期,在那之後,才會快速發展並被市場認可。
掐指算來,人體傳輸技術至今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愛立信會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隆重推出Connected Me。
研究意義
Connected Me現在已經能實現傳送照片、音樂和高清視頻,但是愛立信所“兜售”的絕不是“人體數據線”的概念那么簡單。作為一種新奇的技術,人體傳輸可以帶來許多全新的套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