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聽國學大師講人生智慧》是2011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逸儒。該書主要講述了要甘願寂寞一輩子還不夠,還要更進一步,懂得如何來享受寂寞。

內容簡介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聽國學大師講人生智慧》講述了:南懷瑾先生告誡年輕人時說:“那你必須先要準備寂寞一輩子才行。”南先生還如此感慨:寂寞的享受不是錢財能夠買得到的。所以說,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不懂得享受寂寞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由此可見,一個人一定要學會享受寂寞,非如此不能了解人生,不能感受到人生更高境界。但享受寂寞並不等於壓制孤獨,如果長期這樣“享受寂寞”,對身心健康都有極大妨害。那么如何才算真正懂得享受寂寞呢?

編輯推薦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聽國學大師講人生智慧》:因為寂寞,才能培育出燦爛的花朵,南懷瑾告訴我們,如何獲得幸福、成功、圓滿的人生。

有所準備,有所追求,然後才可以甘於寂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種境界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樹葉飄零,形影相弔,登高望遠,路無盡頭,這是怎樣的一種寂寞?但就是這樣的寂寞才可以培育出燦爛的花朵。在寂寞中養精蓄銳,在寂寞中“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才能夠達到成功的第三種境界: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者簡介

逸儒,原名呂雲龍,男,碩士學位,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宗教系,自幼愛好國學,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多年。對國學大師南懷瑾、季羨林等多有研究。其作品視角獨特,理論嚴謹,文筆流暢,語言通俗活潑。

目錄

一、人生篇

有所準備,有所追求,然後可以甘於寂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樹葉飄零,形影相弔,登高望遠,路無盡頭,這是怎樣的一種寂寞?但就是這樣的寂寞才可以培育出燦爛的花朵。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因為不圓滿,我們才可能進一步完美

以人生為目的,好好活在當下

明乎晝夜之道而知生死

改變想法,改變人生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向高處立,就平處坐,從寬處行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

二、修心篇

《地藏經》中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業是什麼?就是人們的所想所為,而評價一個人的功德罪過,並不只是要看做了什麼,也要看他動過什麼樣的念頭。因此為人當自律,既不可動邪念,更不可行妄為。

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很重要

不要讓欲望超過你的能力範圍

君子憂道不憂貧

愛的最高境界是無我

以惠我之心惠人,以責人之心責己

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辦壞事

貴在執著,錯在太執著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不虞之譽、求全之毀均一笑了之

內不為煩惱所惑,外不被環境所擾

三、修身篇

佛印與蘇東坡,一位禪師,一位文豪,兩人在一起常常打打機鋒,互相切磋。有一次他們出遊時看到一尊觀音石像,佛印立即合掌參拜。蘇東坡趁機刁難佛印:“人們都要拜觀音,可是我看她手上也掛著念珠,看她合掌念佛的姿勢,不知道她在拜誰還是求誰呢?”

佛印反問道:“這個得要問你自己。”

“我又不是觀音,我怎么知道她在念誰?”蘇東坡很詫異。

“阿彌陀佛。”佛印長念一聲說,“求人不如求己。”

修己以清心為務,涉世以慎言為先

人先自助,然後得到天助和人助

人隨時都會犯錯誤,善補過則無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靈魂先於肉體屈服是一件恥事

有守有為者,身處逆境人格也會飄香

拿得起,放得下

點亮一支蠟燭勝過詛咒黑暗

不迷信他人,也不迷信自己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四、治家篇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那么幸福家庭的相似之處是什麼呢?和諧。和諧的家庭才會幸福,至少離幸福不會太遙遠,而不和諧的家庭必然是不幸的。

孝悌之道是人倫之本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治家之道在於勤儉

一家之主的責任與擔當

有緣夫妻,債務兒女

因材施教,父母是兒女最好的老師

重視家庭中的禮儀教育

五、交友篇

一位少年去拜訪長者,請教“如何成為自己愉快也能夠讓別人愉快的人”。長者送給他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和藹可親的態度是最好的自我介紹

人能做到忘我,就永遠不會被人忘記

若即若離:用距離維繫親密

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

風雨同舟,患難之中礪真情

濟人須濟急時無,雪中送炭遠勝錦上添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以友道相處是事業興盛的基礎

對朋友不能有求必應

君子之交淡如水,學會珍惜朋友

六、治學篇

人生路上,如果成天陶醉於自我的獨特之處,怎么可能“日三省吾身”?當然也就不可“知明而行可以無過矣”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的發展就像麥穗的生長:麥穗空的時候,麥子長得很快,麥穗驕傲地將頭昂起;但是,當麥穗成熟飽滿時,它們開始學會謙虛,垂下麥芒。

讀書是為了做人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舉一反三才能事半功倍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

最大的智慧是承認無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每天進步一點點

七、管理篇

西鄰有五個兒子:老大忠厚老實,老二機靈能幹,老三是個盲人,老四是個駝背,老五是個跛子,兩個正常人加上三個殘疾人,這樣的五個兒子湊在一起,讓旁人看了都為他發愁。

西鄰根據五個孩子各自的情況,老大樸實就讓他去種地,老二機智就讓他去經商,老三眼盲就讓他學習卜卦算命,老四駝背但可以搓搓麻繩,老五行動不便可以坐下來紡紗。如此一來,五人都過上了富裕的日子,所謂“五子者皆不患於衣食焉”。

在人之上,以人為人;在人之下,以己為人

顧左右而言他,破難題於無形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藏智守拙才能占得先機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用人之長,忘人之短

話少錯也少,話巧路卻多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推功攬過,得人心者得天下

莫因妒忌毀了人生

八、處世篇

印度的國父聖雄甘地雖然十分瘦小,卻贏得千萬人的尊敬。有人問他:“我舉雙手擁護你的非暴力不合作信念,可有許多人並不同意,我該怎樣改變他們呢?”甘地回答說:“不用也不必,因為你無法改變別人。你希望別人改變,你自己必須先做到。”

獨樂樂遠比不上眾樂樂

不遷怒,不貳過

出淤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高尚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施比受更有福,把一切都布施給眾生

往遠處看,向平處行

別違逆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處世但求心安,成功何必在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