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
“人民幣不具備貶值基礎”
“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
“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基礎”
“不會放任人民幣出現急劇大幅貶值”
“人民幣一向堅挺,不會出現大幅度貶值”
“人民幣突破6.9大關,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由來

這種邏輯簡單易懂,能迷惑不少人,但錯誤是很膚淺的,很有點類似與投行分析師的研報:給他兩個樣本數據,就敢給你來個回歸分析。2015年底美元指數最高為100,當時人民幣兌美元為6.45;一年後今天美元指數依然在100高位,而人民幣已經跌破了 6.9了。如果再把時間拉長一點:人民幣匯率自2014年1月14日創下歷史新高6.04後,一路不斷下跌至目前的6.94。
另一個頗具迷惑性,但也完全經不起推敲的誤導也同樣很有市場:“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幣持續貶值”,因為“這個國家三十多年來都是經常項目順差,現在的經常項目順差依然是世界第一,這個國家的經濟成長速度是世界第一,這個國家有3萬億的外匯儲備”……這就是“人無貶基(人民幣無貶值基礎)”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