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本研究在基於大都市圈(帶)的全球城市區域崛起的國際背景和京津冀北的發展格局和態勢的區域背景下,討論了北京、天津、廊坊三市的城市性質與職能定位,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京津城市空間的發展戰略,其中重點討論了京津塘弧形產業帶的發展。而對於促進京津塘產業帶的發展,本研究認為首先是組織保證,切實得到京、津、廊各級政府、園區以及相關機構的高度重視,第二是規劃先行,通過產業規劃以及用地規劃,推進京津塘產業帶發展,第三是環境建設(在軟、硬兩方面構建京津塘產業帶發展的支撐體系,包括人才、市場、規劃管理等制度環境建設,以及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最後便是政策激勵的配合。
節約型城市
北京2003年人均GDP達到3040美元,預計2020年人均GDP將達到1萬美元,北京已步入工業化時期向後工業化初期邁進的重要歷史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北京將對舊城老工業區和居住區進行改造調整,新功能區、新經濟圈、經濟帶逐漸形成,城市的空間結構和環境都將發生較大變化。
新規劃中的產業發展規劃不同於一般的產業發展規劃,更強調城市發展和城市空間的結合,發展區域經濟。新的產業規劃與布局核心內容在與以北京特有優勢為依託,建設節約型城市,滿足北京市的就業需求。
此次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六大原則,首要原則是建立節約型城市。這一原則要求:進一步節約資源和加強環境保護,大力提高產業質量,積極推動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形成節地、節水、節能和減少污染的生產模式。
發展7大都市型農業
對於第一產業,新規劃調整農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精品農業、加工農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出口農業等7大都市型農業,逐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在西部和北部山區,依託山林資源和地形特點,重點發展觀光農業、林果種植業和養殖業等具有山區優勢的特色農業。平原地區,重點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農業。支持都市型工業
北京確定的新城將是第二產業集中地區,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生物醫藥、汽車製造、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鼓勵發展服裝、食品、印刷、包裝等都市型工業,限制和轉移無資源條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產業。改變中心地區功能過度聚集的狀況,疏散傳統製造業,以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增加就業為宗旨,在有條件的邊緣集團發展都市型工業。鼎力開發服務業
依據北京自身特點,此次將重點支持發展金融、保險、商貿、物流、文化、會展、旅遊等服務產業。發揮商務中心區(CBD)、金融街、中關村西區的集聚效應和商務服務功能,形成一主兩副、各有側重的商務中心格局。舊城內進一步完善王府井、西單和前門(含大柵欄、琉璃廠)商業區,發展成為現代商貿和傳統商貿有機結合、功能互補的商貿文化旅遊區。中心城在除舊城以外的地區逐步建成公主墳、木樨園、望京、北苑、石景山等若干規模適當、布局合理的集商業、文化、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商業區。促進新城商業區的建設,重點在順義、通州、亦莊等新城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商業區。專家解讀
完善京津塘產業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崔承印分析說,亦莊至塘沽這條線位於北京市的東南方向,地勢平坦,用地條件好。東面有天津港作為依託,高速路具備很好的交通條件,而且這一帶的產業基礎已初具規模。如果區域經濟進一步協作,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新技術產業帶不斷完善,亦莊—廊坊—武清—塘沽一線將成為產業帶發展重點。
舊城內打造文化旅遊區
今後,王府井、西單和前門三大傳統商業區將發展成為現代商貿和傳統商貿相結合的商貿文化旅遊區。“建立節約型城市,未來北京將更加注重文化產業、旅遊業等低能耗產業的發展。”崔承印對於節約城市這樣理解,節約城市不僅局限於節地、節水、節能,還包括人力資源,資金資本的節約,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遠郊區縣多建採摘園
發展觀光農業是北京的一大趨向,在我市的遠郊區縣,尤其是懷柔、平谷、房山等山區將不斷增加生態觀光園、採摘園的數量。“發展觀光農業符合大都市的特點。”崔承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