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縣城關鎮胡台國小

胡台國小國小是五河縣城關鎮的重點學校,是五河縣教育局重點扶植的完全國小。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淮河之濱,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原長淮鄉政府所在地——長淮村, 緊鄰長淮中學。學校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胡台國小國小是五河縣城關鎮的重點學校,是五河縣教育局重點扶植的完全國小。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淮河之濱,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原長淮鄉政府所在地――長淮村, 緊鄰長淮中學。學校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現有明德樓一棟,另一棟教學樓正在建設中。校園內道路平坦,綠樹成蔭,花壇錦簇,環境優雅,是學生活動、學習的好地方。

歷史沿革

胡台國小現更名為“長淮明德國小”,始建於1950年,因座落在胡台村而得名。由於建國初期,辦學條件很差,只能開辦初小,全校只有一名教師,學生40多名,僅開設兩個教學班(均為複式班)。
1968年胡台村改名為長淮村,“胡台國小”也隨之更名為“長淮國小”,並由原來的普通村小成為長淮公社中心國小。此時,學校已初具規模,有教師10人,學生200多人,教學班增至6個,學校生源覆蓋長淮、白台和溝東三個大隊以及棉花原種場和果園場兩個農場,總人口達5000人,覆蓋半徑2千米。
2003年,長淮國小隨長淮鄉劃入城關鎮。
2004年,王永慶先生向本校捐資40萬元,政府補貼和地方捐資45萬元,共85萬元,興建了明德樓,此時的“長淮中心國小”被冠名為“長淮明德國小”。至此,學校的規模和辦學條件已發生了空前巨變。淮北國小、溝東國小、農場國小和勝淮國小的大部先後併入本校。學校教師發展到29人,學生數達到空前的1048人,開設了16個教學班。學校占地面積和生均占地面積較前都有所增加。學校覆蓋人口數由1968年的5000人增加到8000人,覆蓋半徑由1968年的2 千米增加到3千米。學校開設的課程齊整、課時充足,校園面貌和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在本地區名列前茅。由於辦學成績突出,2006年,榮獲安徽省教育廳“校園建設優等獎”。

學校現狀

目前,學校有固定資產約400萬元,教學設施基本齊全,有運動場,水泥籃球場,有電腦室一個(內置學生用電腦20台),農遠衛星接收器一套(二摸),擁有藏書近萬冊圖書室一個。為了留守兒童能更好地成長,學校還專門設立“留守兒童之家”,並為其設定了專門的活動室和場地,配備了電視,電話,圖書和專用文體器材。
學校共開設了六個年級,10個教學班,並有兩個學前教育班,在籍學生近400人,學前教育班近100人,總數近達500人。
學校有專任在編教師22人,其中本科學歷3人,專科學歷15人,中師學歷4人。教師中國小高級職稱12人,其中有的是縣級優秀教師,鎮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教育方針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得好”的辦學理念,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緊扣素質教育,積極開展教育改革,切實提高育人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師生管理規範化

學校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並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規範師生言行,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進步,保障各項教學工作的有序高效運行,有力促進了學校內涵向縱深不斷發展。

教師隊伍建設常態化

領導班子勤于思考、深諳管理之道,對教師隊伍建設極為重視。常常派出教師參加省、市和縣教育部門的各種培訓,並要求他們回校後作報告,與其他教師分享他們的所學所得,以促進共同進步。學校還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教學比賽,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通過長期的不斷建設,學校已經擁有一支業務精良、工作紮實、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的教學隊伍。

學生培養和諧化

學校教育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學生全面培養學生,促使其各項能力和諧發展。學校開展了各種比賽,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挖掘了學生潛力,提升了學生能力。長期的投入取得了累累碩果。僅僅2010年以來,我校學生陳光銀、魏祥製作的噴氣汽車模型獲縣級比賽第一名,並獲蚌埠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張佩文同學在縣舉辦的講故事比賽和朗誦比賽中多次獲一等獎;校籃球隊、田徑隊多次代表鎮參加縣級比賽均名列前茅。

大課間活動日常化

為使學生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學校對大課間活動制定了具體方案,周密安排,學校每天讓他們鍛鍊一小時,學生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井然有序。

未來規劃

硬體方面

1)學校打算向北徵得長淮衛生院的用地或向南征地若干畝,建標準的運動場一個,建綜合樓一幢,設多媒體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多功能體育活動室等,建學生宿舍樓和食堂。
2)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每人配辦公電腦一台;改善教學條件,每個教室配多媒體投影儀一部,計算機一台。
3)改善教師的居住條件。安居才能樂業,學校打算建教師宿舍樓一幢,讓教師能安心上班,踏實工作。

軟體方面

1) 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管理。以建設“標準化學校”條件為標準,以縣級名校為榜樣,5年內使長淮明德國小進入縣級一流學校行列。
2)狠抓教學質量,促使學校的內涵發展,力爭在5年內讓學校的素質教育質量位居全縣的前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